蝉
蝉1
夏天里,是树上失调的闹钟,
唧唧,
唧唧唧,
唧唧唧唧了一整夜,
唱和着蛙先生谱的和弦。
早晨中,
像一架黑色的迷你滑翔机,
静音低速降落树梢,
做好每一次自在飞翔的准备,
安全舒适的感觉,
让我也好想乘着它遨游天际。
蝉2
用所有的时间证明
蜷缩在水泥房子的无奈
倾听渐起的蝉鸣
当蝉鸣犬吠的声音充满耳鼓
我不再苛求什么
用尽所有匆忙的时间
把岁月锯成很多的片段
酣梦,惊愕,疑惑看蓝天闻花香
我变得不可理喻
用所有的空间所有的可能
用金钱、感情把世界分割
大小、环境、河流各不相同
我只能回忆坐上马车,颠簸在乡间小路
感觉,不再相信单纯和友谊
不再相信玉兰的洁白、桃花的粉红
用时间、经历验证
用岁月、白发考验
不再年轻,不再单纯
只是默默前行
蝉3
蝉之吟
啜饮了一辈子的清露
没织成一丝一缕
我是一只苦吟的蝉,除了苦吟
只剩下叹息
没有像样的财富给你
甚至,我终生抱定的那株老干,也不属于你
它属于一场风
一场雨
拾两片相同的叶子,一个鲜红
一个嫩绿
嫩绿的由你保存,鲜红的
留给自己
也知道,年华即将老去
一如那片红红的叶子,绚烂之极
那是你眼中的烛火
却是我灵魂的
归期
蝉4
蝉之伤
无数次飞临你的阳台
只为透过窗,闻一闻,你芬芳的鼻息
无数次啼出殷红的血
只为唤醒你,一个久别的
记忆
我知道,即便再修炼千年
最属意的
还是你
我的痛,已浸入骨髓
无药可医
蝉5
1
蝉鸣声声。
声声蝉鸣。
引入耳际。扬起秋天的序曲。梦里,曾千万次的问,思忖,一朵臆想,一枚隐喻。
高远的天空,深埋,深藏,云的心事。
俯视大地,一穹相思,潋滟荷的美誉。碧绿的辞海,潜藏不言而喻。
细读久违的句子,一波滟澜,掀起丁香的故遇。
2
进入丛林,八月的词,颗粒归仓。
3
阳光在窗外楚楚动人。闪烁着季节的光芒,映射的光影,撩开秋天的眼帘。
蝉声在阳光下反复吟唱,高亢的音律,揪心。揪出爱的火花。
蝉声吟唱,吟唱蝉声。声声入耳,声声幻化。一朵云,在树梢的隙缝里看上去特别美。
4
迈开夏雨的碎步,一朵忧伤,渐行渐远。
5
欢快的鸟叫声,把我从晨曦里唤醒,大地也醒来,太阳穿上新衣,露出笑脸。
告别碎梦,一盘惊喜,馈赠整个夏季。
收获季节的美丽,充沛的光阴,充足的雨水,充实的思想,灌溉心灵,一亩三分,生长精益求精。
择一处清幽,在文字里,谛听秋语。
6
禅语声声,如蝉。
秋蝉呢喃,如梦。
独守黄昏,一叶嫣然,静坐莲池。
醉在荷语之尖,一滴清露,勾起人间万般眷恋。
7
声声慢,声声慢。
晃过七月炊烟。蝉声响彻耳畔,一副水墨,一副楼榭亭台,搁浅梦的莲荷。
蝉鸣声声。
声声蝉鸣,写意初秋,衍生秋梦。
蝉6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
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
朝朝暮暮。
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
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
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
离情正苦。
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
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仇远词作鉴赏
仇远也是由宋入元时人。王沂孙曾有同调同题的词,影射杨琏真伽盗窃南宋帝后陵寝的暴行。仇远这首词和其风格极为相近,也是借咏蝉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身世之痛。
这是一首借蝉咏情之词。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和对当朝统治不满。都借本来不相及的蝉而咏出来。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连蝉人。使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对处境的不满托蝉而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可谓意味极为深永。
蝉7
赋得蝉
禇云①(南朝·梁)
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
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注】①褚云,河南阳擢人。好学,解音律。曾为乌程令、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等职,居官清慎。
8.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突出了蝉声的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5分)
9.诗言志,简要分析尾联“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是怎样“言志”的。(6分)
参考答案:
8.突出了寒秋日暮之时的蝉声,幽咽短促,哀嘶悲鸣,间或有单调的余韵绕耳。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寄寓了对生命流逝的伤感以及对自己处境艰难的悲哀之情。
答出特点的,给2分;答出作用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诗人以蝉自喻。蝉栖高树,饮晨露,不是为了故意显示自己的清雅高洁;自己为官清廉谨慎,也非故意显示与众不同,而是自己知道满足。
答出方法的,给2分;答出主旨的,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蝉8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蝉9
1、一封信与一只蝉
那年的午后
我收到了一封
两张白纸的信
没有地址
用小刀撬下了那张红色的邮票
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阵风过
邮票飞上了树梢
每个夏天
我的窗前
多了一只拼命叫喊的蝉
2、一个女孩和一只蝉
很多年后 我才知道
你就是窗前的那只喧嚣的蝉
每天都在为我而歌
偶尔我无意的目光
你却在羞涩地闪躲
我离开的时候
又失望地唱起了忧伤的情歌
一只蝉一辈子有多长的时间
餐风饮露 对月而歌?
多年之后我回到树下
昔日的美丽还固执地留在树上
你以落叶的方式悄悄的凋零......
3、蝉和禅
那个美丽女子是一只固执的蝉
锋利的爪子牢牢地抓住树身
湿湿的'吻深入到了树干里面
“我的爱就是我的生命......"
在阳光下 她幸福地反复唱着
四季的风轮流的吹过
她脱下了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裳
每一件衣裳都是她的一个梦想
“我的爱就是我的生命......"
一片片落叶擦身而过 她沧桑地反复唱道
踩着厚厚的大雪 站在树下
脖子上 她的吻痕清晰 疼痛还在
曾经的衣裙在树枝上成一面面飘扬的经幡
“我的爱就是我的生命......”
树还在 她已消失 梦在消散
蝉10
乌云伴着雷声穿插而下
浓荫盖不住蝉鸣,却看不到蝉的影子
在夏季,清凉的雨水
毫无节制,一次次淋湿我的梦
曾经梦想做一只蝉
从最初的狭窄空间
努力攀爬,然后展翅,然后歌唱
而今,我却成为它的看客
看它飞舞,听它鸣叫
那些蝉鸣,与我儿时的记忆有关
每听一次,都能唤醒母亲的坟墓
蝉鸣,包含亲情的呼唤
在故乡,孕育着淳朴而稚嫩的童真
每一缕阳光,每一次雨落
都随一声蝉鸣,呼之欲出
比如麦穗,比如玉米
亦在蝉鸣声里,慢慢成熟
七月将尽,蝉鸣依然清脆率直
犹如故乡的炊烟,缭绕耳畔
抵达记忆的深处,这单调而自然的韵律
随我的思念漂泊。大豆,高粱在倾听
这美丽的忧伤,被蝉鸣淹没
蝉鸣,以别样的心情
与宇宙和鸣。夏天的舞台
即将落下帷幕,而秋天的
掌声即将响起,让那些与蝉鸣
与生俱来的作物,灵魂升腾
从最初的空洞,走向饱满
而我,将在蝉鸣声里
在无欲无求的日子里
唱一曲淡如清水的颂歌
【蝉】相关文章:
1.蝉
2.蝉
3.蝉
4.蝉
5.蝉
6.早蝉
7.以蝉为师
8.春蛙秋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