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各家各户都在举行纪念祖宗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们家和亲人一道回家乡扫墓。
星期六上午,天气凉爽,没有出太阳,不冷不热。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我们见到山上长着草和翠绿的松柏,小树随风摇动。我们还看到石牌几家人早在进行扫墓活动了。我们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坟前竖着一个石碑,我盯着眼睛,仔细看着,敬爱的老祖宗啊!我们多么怀念您们。整个墓地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倍加思念长眠在石牌这片热土上的老祖宗。全部亲人向老祖宗致哀。我们把祭品放在墓前,点上香和蜡烛,我们站在墓前,低着头两手合并,嘴上小声讲一些怀念的话,以表示我们一片敬仰哀悼之情。顿时我陷入了沉思:对于那些已逝去的亲人,我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呢?我想,认真学习,把学业搞好,这是对他们最好的敬意。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将纸钱焚化,顿时一团熊熊的火焰在我眼前燃起,接着放鞭炮,滚滚浓烟弥漫天空。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扫墓活动。
清明节始于周代,它距今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清明节,中国人的家族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曰。毎逢清明节,人们就忙着上坟祭扫。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节是纪念祖宗的一种活动,我们要记住祖先,怀念祖先。
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2
在那昏黄的烛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时光----题记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读起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曾经在血雨腥风的时代,出生入死、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今天,我们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白手套,手捧亲手做的白花,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涝河桥烈士陵园,祭奠面对生死无悔无怨的革命先烈。
到了涝河桥烈士陵园门口,我听到了奏乐师奏出深情、激昂的乐曲,奏给先烈们听,祈祷先烈安详长眠、笑留人间。
进入陵园后,我看到来纪念先烈的人可真多呀!有市领导、解放军叔叔和中小学生……他们神情严肃,怀着崇敬,带着自豪,缅怀革命先烈。
在陵园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用红漆刷了八个醒目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反面刷了很多小字,记录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还有一个革命先烈题字碑,在一个很大的展亭里放着许多无名烈士的墓。在纪念碑的周围,花草树木像卫士一样在给先烈们守陵。
扫墓活动开始了,首先是给烈士敬献花圈。只见十二位解放军叔叔,每两人举一个花篮,排列整齐,庄严的举着花篮,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台子,轻轻的把花篮立在了纪念碑前。
过了一会儿,主持人宣布:由少先队员为革命先烈献词。我们班是第一个献的。主持人绘声绘色的朗诵着,我们跟随着主持人的节奏边作动作边朗诵。也许是由于伤心,也许是由于紧张……我们的声音很小,但是场内十分安静,我相信少先队员对革命先烈深情怀念的千言万语已借着清明的风,伴着清明的雨,清洗着每一位先烈的墓。
朗诵完后,我们排队依次将自己亲手做的白花轻轻地放在了烈士的墓前,以此表达对烈士的'深深敬意。最后,我们又跟着讲解员参观了展厅,了解了烈士的英雄事迹,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于不顾。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奋勇搏斗的身影,耳畔回响着阵阵枪声。烈士陵园里的树木经过细雨的清洗仿佛更绿了,花朵更加美丽鲜艳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是烈士的鲜血浇灌的。
革命先烈虽然安详长眠了,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做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决心要好好珍惜,发奋学习,天天向上。
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传统清明佳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传统清明佳节早上,我便与爸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和爸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爸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到老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有关清明节扫墓作文5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
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
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