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清明节作文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作文 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清明节的风俗丰富多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中午要先让老祖宗吃饭,还有烧大纸,轮到给婆婆烧了,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清明节我最怀念的人,就是我的婆婆。婆婆死了已经很久了,生平婆婆最喜欢我了,因为我小,很惹人喜欢,婆婆临死前还断断续续地问小宇来了没有。那个时候我才四岁,什么也不知道,还说婆婆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我隐约地记得,有一次婆婆来我家玩,那时我很顽皮,我也不知道这是婆婆,便问我妈妈:"妈妈,这个老奶奶是谁?"妈妈说:"这是你婆婆,也就是我妈妈。"这下我才慌然大悟。婆婆来的几天我很开心。那时侯正好是夏天,婆婆还带我去捉知了,知了可难捉了,我们终于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知了。当时,我在婆婆的肩上,我说:"婆婆,高一点,再高一点。"婆婆只好掂起脚来,我知道婆婆已经到了最高极限了,婆婆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我捉的,不过最终还是捉到了。我非常高兴。过了几天,知了死了,婆婆也没有怪我。现在我真的想对我疼爱有加的婆婆回来。我知道婆婆回不来了,不过她一定在天上保护着我,在想我。
清明节真让人伤感,真让人想念已故的亲人。
清明节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是我们纪念已故亲人的节日。清明节最早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节日中的活动也流传至今——扫墓、郊游踏青......在两千五百多年的传承中,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已不再只限于怀念已故的人。
每年的4月5日是清明节,每年这时,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一块儿去扫墓等等。我的老家在平潮,每年这是姥姥都会通知我们回去.太太已经去世2年了,每次去上坟,姥姥都会在太太墓前说些话,多烧些纸钱给她。上坟时都很拥挤,每家人都是7.8个一起去的。上完坟后,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清明节不仅是纪念已故亲人伤心的节日,它也是家人团聚充满爱幸福快乐的节日。
如今,清明节也是我们抒发对英雄烈士爱戴、钦佩、怀念之前的节日。他是我们对生命解读的节日。
英雄烈士们牺牲自己保卫祖国,救他人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我们应先学会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上坟时我看着一个挨着一个的坟墓,其中有的甚至还是小孩子,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们就这样长眠于地下了......地面上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再也看不到了;声音悦耳的世界,他们也再也听不到了;充满爱的世界,他们再也感觉不到了......清明节是个能教育人的节日,会让我们发觉生命的可贵但又容易失去,让我们懂得该珍爱生命!
清明节还是个放松人心,让我们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的节日。
清明节是在春天,所以是郊游的好时间。到处是鸟语花销,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让人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该是件多么享受的事。记得上初中时,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同学去郊游,走出学业繁重的学校,顿感浑身轻松自在,和同学们一起嬉戏玩耍,同时也开阔了视野。走在安静的小道上,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整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净化!
清明节已被定为法定假日,是国家大力弘扬的名族传统节日。它所包括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我相信会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所重视,让更多人喜欢!
清明节作文 篇3
清明节这一天是全国各地人民纪念死去的亲人,对他们的哀思。我家里每年清明的这一天风雨无阻,必定要去山上对先祖烈宗扫墓。表示付氏后代怀念先祖并对先祖的哀思。
清明节我对祖先亲人的哀思中随而想到汶川地震中牺牲的烈士,遇难的同胞兄弟和同学们。他们长眠在汶川地震灾区,无人牵挂,成了孤魂野鬼,永远不得安生。最重要的是在阴曹地府想念活着的亲人,孩子想念老师,孩子想念双亲,双亲惦念儿女,老师牵挂学生,学生……这一切都是人知常情的事情。
但是我来告诉你们,请你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千万别再牵挂活着的亲人,你们的亲人也就是全国人民的亲人,在废墟中又新建起高楼大厦,让千万灾民安居乐业。一栋栋学校拔地而起,你们的孩子又在那明亮的教室里书声朗朗,老师像慈母恩父一般呵护着每一个孩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定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开放得更加灿烂。
汶川地震灾区遇难的烈士和亲人们,请你们放心,一路走好,你们的亲人就是咱们的同伴,有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咱们都很怀念你们,让咱们献上一簇鲜花、花环,表示对你们的怀念与哀思。不!你们并不孤独,有全国十三亿人民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