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观后感>克莱默夫妇的观后感
投诉建议

克莱默夫妇的观后感

时间:2019-02-21 12:03:56 观后感

克莱默夫妇的观后感

  克莱默夫妇观后感(一)

克莱默夫妇的观后感

  电影《克莱默夫妇》讲述了主人公乔安娜和泰德 当他们人到中年时,因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产生了中年危机,乔安娜选择了离开。在妻子离开一年多的时间里,泰德又当爹又当妈,并且为此丢失了工作。为了赢得儿子的监护权,泰德在被公司资遣后在一天时间里找到了工作,虽然年薪少了许多,但他却觉得为儿子这样做值得并为此而骄傲。乔安娜离开了家庭,虽然重新开始了工作,并觉得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却因为割舍不掉对儿子的爱而想要得到儿子的监护权,但在法庭上,听到了丈夫及邻居的一番陈述,知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丈夫为了照顾比利的生活,在工作及生活两难的情况下,宁愿丢掉工作也要选择儿子,并得到了儿子比利深深地爱。乔安娜感觉到了丈夫的改变,也看到了自己因为不负责任的离开给儿子及丈夫的伤害,并深切地理解了丈夫,为了给儿子更好的生活,乔安娜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影片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乔安娜是否会为了儿子比利而与丈夫泰德重归与好呢?

  中年危机是一种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的家庭危机。在我看来,中年危机的时间一直可以从婚后七年开始一直到二十年之久。婚后第七年开始,男女的恋情从初恋时的激情慢慢地重归平淡,生养儿子的欢悦和艰辛也慢慢地因为孩子的长大而使家庭生活走向了正规。如果不考虑要第二个孩子的话,夫妻一方必会因随之而来的平淡而产生困惑,继而会给夫妻感情及家庭生活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如果夫妻不能很好的沟通,那么就有可能走到离婚这一步,进而给自己及孩子造成伤害。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德是一个很好的丈夫及称职的父亲。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而疏忽了妻子乔安娜,令妻子乔安娜感觉到生活的无望及看不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选择出走。乔安娜出走的时间正是泰德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天,他感到愤怒和不可思议。在妻子离开的一年多时间里,泰德慢慢地理解了妻子出走的原因,他为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而疏忽了妻子的感受而心怀愧疚。他细心地照顾着儿子比利,虽然为止丢失了工作。为了争取儿子的监护权,让自己与儿子能生活在一起而在一天时间内又重新找到了工作,虽然工作的薪资不尽人意却仍感到自豪。

  那么应该怎样很好地处理这种中年危机呢?在全世界,在各个不同的家庭生活中,没有一个统一地范本。个人认为,当中年危机来来临时,最重要的是爱心,耐心和恒心。对于男人来说,不止于工作上的挑战和繁忙,还有来自于不同异性的诱惑。夫妻生活渐渐平淡,有些人觉得一点艳遇会更有激情,但这正是夫妻感情生活走向破裂的原因之一。而对于女人来说,丈夫可能不会再向初恋时那样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甜言蜜语,工作的繁重和各种应酬,常常使他忽略了你的存在,孩子的长大,步入了学校生活,一下子腾出大把大把的时间。这时候,如果你有工作,或有合理的社交生活,可能你会感觉到充实。()但如果你没有工作,或者生活单一,你必会觉得心灵地失落,那么你可能会做出极端的做法,选择离开这个 家,甚至你心爱的孩子。这样的离开可能会让你再也走不了回头路。特别是在中国,妻子长时间的离家出走会让丈夫从心里再也不能接受你。作为妻子,你可以尝试着跟丈夫更好的沟通,其实丈夫的思想有些时候也会很单纯,他的重心基本上放在家庭,他觉得只有他更好的工作,才能你和孩子生活得更好。你绝情地离开只会让丈夫的心理受到伤害,而可能让工作和生活一团糟。有些也会让你的丈夫自暴自弃,让你悔之晚矣。

  生活离异,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会找到更好地生活,重新开始。但对孩子来说,你再好的生活,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如给他一个家。家庭生活的稳定和爸妈共同的爱,在孩子的心里,比得到任何东西还要幸福,而不会觉得自己是遭到了遗弃。父母的离异有些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责任造成的,而背负一辈子的良心债,使自己长期处于不安和恐惧当中。没有什么能和爸妈甜甜蜜蜜相提并论了,这才是他们在长大生人之前甚至于成人之后最大的快乐和满足。甜蜜的家庭生活会让孩子身心健康,对他的成长和以后的为人处世,甚至于成就,都会有极大的影响。

  爱你的孩子,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唯一,这其中,作为夫妻就要共同承担一生的重担,包括单一平淡地生活。

  克莱默夫妇观后感(二)

  如果你准备结婚的,应该看看此电影。如果你结婚了,最好去看看。如果你结婚7年了,必须看看。如果你正一个人带着孩子,和老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请马上去看看。

  虽然是美国电影,可是我感到这些多么熟悉,好象就是我周围的人。看来,人类肤色虽然各种各样,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东西,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民族认为家庭是不重要的。

  影片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婚姻与个人的理想之间的矛盾。影片涉及到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女人就要相夫教子?就要为家庭牺牲自己的追求?女人如何保卫自己的独立个性,如何追求生活意义?男人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又兼顾家庭呢?当然,电影没有给我们答案,导演不会笨到在电影里说教观众(只有中国的电影导演可能会这么做 )。但是,我们看了,有很多思索。

  泰德以为事业有成,感情忠诚,没有不良习惯,就可以握住家庭的幸福,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在婚姻里,无论哪方,都仔细倾听对方的声音。幸福不是随便在那个地方冒出来,让你品尝的。幸福象一块蛋糕,要和你所珍惜的人一起去做,才能拥有。

  故事是感人的,电影里没有华丽画面,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两个男女主角的出色表演让我们感受生活里的动人。尤其是男主角的表演,无可挑剔,一个眼神传达了一个男人的坚强、痛苦、压抑,甚至我们不需要对白,就可以知道这个男人的内心。

  女主角一样出色。小孩子的演出非常可爱。尤其在知道爸爸妈妈要离婚,他不得不离开爸爸,要跟妈妈时候,那无辜、悲伤、含泪的眼睛,足以打动每个人的心。

  在电影快结束时候,克莱默夫妇各自在法庭上的陈述词(其实是独白)尤其经典。

  我看《一一》,觉得在看自己的人生。我看《克莱默夫妇》,却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婚姻。看《克莱默夫妇》时候,想到另部电影——《父子》。《父子》虽然也获过许多奖,但是《父子》里的父亲实在太垃圾,我很不喜欢。而《克莱默夫妇》里的父亲和孩子相依为命时所做的一切,无愧于父亲这个称号。

  克莱默夫妇观后感(三)

  昨晚观看《克莱默夫妇》,是因为《正面管教》第四章给我的推荐。获奥斯卡多项奖项。

  乔安娜全职妈妈,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失去了自己,心情抑郁,丈夫泰德工作繁忙,对孩子和妻子淡漠,没有关注关心。让妻子乔安娜 抑郁不得解脱。乔安娜觉得自己心情糟透了,甚至有心理疾病的趋向,便万般不舍的离开了孩子比利离开了丈夫泰德,离开了结婚生活了八年的家,去寻找自己。

  丈夫泰德从此既当爹又当妈,刚开始,照顾孩子,完全没有套路,不懂打鸡蛋、不懂拿锅铲、不懂和孩子相处而发出我恨你的怒吼,送孩子去幼儿园行色匆匆对孩子幼儿生活没有一点儿的了解。因为要照顾孩子,多次迟到,甚至把公司的大客户弄丢,让公司蒙受损失。继而遭到公司的资遣解雇。

  渐渐的,泰德这个既当爹又当妈的爸爸貌似带孩子娴熟了很多。而且成熟了很多,当孩子为了得到繁忙的老爸的关注,不良行为发生了,果汁弄湿了文件,惹爸爸生气,更惹比利失去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怒吼我狠你,爬行动物脑的爸爸也报之以我也狠你。双方进入报复循环(正面管教里拿此部电影做案例)。但第二天早上醒来,父子俩非常冷静的一番对话,让人很感动。互相以尊重对方尊重事实的谈话,让父子关系有了明显的改观。早上起来,各自小便后,比利帮忙准备早餐,自己像个大人一样跟爸爸一起坐下吃早餐看书。俨然是个很了不起的 7 岁小大人。面对妈妈的相片,对比利说当别人跟你说对不起时不要计较,不要让对方难过。念妈妈的信给比利听,虽然身边没有妈妈,让比利心中有妈妈。

  比例玩耍受伤后,要缝针,嘴中不断要求爸爸陪伴。泰德也跟医生争取了缝针时候一定陪着比利的身边。陪伴的力量。

  乔安娜,去进行了心里治疗,回到纽约,觉得自己状态变好了,决定争取孩子的监护权。夫妻对簿公堂。法庭上原告妻子的一番话,让泰德意识到了自己过往对家庭的忽视对妻子的忽视,觉得是自己的过错。同时法庭上的泰德也道出了自己对孩子的爱不亚于母亲,没有哪个权威的机构组织规定表明母亲一定比父亲更爱孩子。可是最终,法庭将胜诉判给了母亲。当泰德的律师告诉他,如果继续上诉,将需要孩子比利出庭作证。泰德以此打消了继续上诉的念头。

  当泰德和比利商量好了后,准备行李送孩子去妈妈家时,这是的乔安娜做出了放弃监护权的决定。

  这是电影里的夫妻泰德和乔安娜都做的很好的,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得到爱,而不是自己认为的爱,做决定,考虑孩子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通过影片看出,父亲泰德对孩子的爱不亚于乔安娜的母爱,乔安娜的母爱也不亚于泰德的父爱。

  泰德与乔安娜的离婚,归于泰德因工作繁忙而对家庭对妻子的忽视,没有腾出时间关心妻子。而妻子乔安娜得不到丈夫的关心,却一味的沉默,不提出要求,不完全表达出来,没能让丈夫引起重视。自己又没有工作,没有转移注意力的其他乐趣爱好,不能接受全职的自己,一心想通过工作找回自己。时间长,便有了离婚的冲动,这个冲动的量甚至可以让她离开孩子!可见一个人在内心不能接纳自己不能认可自己,这股力量有多大啊!大到能让一个母亲离开自己的孩子。

  而在对簿公堂的时候,在发誓后面对律师的那番陈词,各自道出了内心话,仿佛此时的他们才互相了解对方。可见夫妻双方吵吵闹闹一辈子真是件好事情,互相及时表达出各自的意见和不满,不吵不闹才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

  另外,泰德找工作的那段也挺有看头,为了能让自己有工作,提高胜诉的可能,泰德急需一份工作,在中介求职以及到公司面试到要求公司负责人当即做决定的一幕幕体现了泰德的人格,自信的人格,有责任感,有爱。

  拓展阅读:《克莱默夫妇》影评

  2012级传播学专业 鲁琦 32012060010

  课堂上看了那么多部电影,部部都是经典,但是没有哪部能像《克莱默夫妇》那样,让我影响如此深刻。

  这真的是一部极其普通的电影,普通到让你觉得就是昨天邻居家发生的事。但这又是一部极具艺术性的电影,它的题材和主题深刻地触及社会现实,产生了引人发思的艺术效果。

  《克莱默夫妇》作为一部社会伦理剧,反映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出现的单亲家庭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家庭婚姻问题。妻子乔安娜因丈夫整天忙于工作忽视自己,却又有种种要求让自己失去自我而选择抛下丈夫和孩子离家出走,此时的丈夫泰德·克莱默刚拿下一个大客户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妻子的离开给了这个家庭巨大的打击,繁忙的工作,年幼的孩子,让泰德的生活骤然陷入混乱之中。但是他坚信自己能够兼顾好两者,在上司希望他好好工作将孩子送至亲戚家的时候,他坚定的认为他可以做好这一切,并向上司承诺,不会影响工作让领导放心。但事与愿违,他根本无暇兼顾两者,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公司之间,忙的焦头烂额。幸而有邻居玛格丽特的帮忙,父子两相依为命的活着。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妻子乔安娜回来了,要求带走孩子,泰德不同意两人因此开始了在法庭上的对战。祸不单行,这个时候,泰德也因照顾孩子影响了工作被老板开除。为了夺得孩子的抚养权,泰德竭尽全力去应聘,不惜接受一份与实际能力不相符合的工作。但是,法院最终还是将孩子判给了妻子,就在泰德打算放弃孩子的监护权将孩子交给妻子的时候,乔安娜突然改变主意,主动放弃孩子的监护权,泰德父子最终可以在一起。

  这部影片讲的就是个人理想、事业与家庭生活所引发矛盾导致夫妻冲突最终离异的悲剧,这在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六七十年代,妇女解放,女权运动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这就使得大量长期忙于家庭生活的妇女开始反抗,努力摆脱家庭和孩子的干扰,保卫自己的独立个性、追求生活的意义。乔安娜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影片的开头就可以看到,妻子乔安娜在考虑再三后,最终决定抛下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去加州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成为当时妇女解放,追求自身价值的一个典型代表。但是,这个片子却又不完全是在讲妇女的反抗,在讲诉当代社会问题的同时,影片却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父爱这一主题。妻子的离开让这个原本有序的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泰德·克莱默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忙的焦头烂额,但是当老板让他把孩子送去亲戚家的时候,他拒绝了,认为自己可以把孩子带好,这个时候第一次流露出对孩子的父爱。接下来,与孩子相依为命,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慢慢熟练各种生活技能,都在琐碎的生活中透露出对孩子的爱。冰淇淋事件是父子两人矛盾的第一次大的爆发,泰德不让孩子吃冰淇淋,孩子却在父亲的一遍遍强调下吃了一大口,使得父亲非常生气,将孩子关在房间里。当时,当孩子熟睡后,泰德走进孩子的房间,将被子盖在孩子身上的时候,父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又一次自然的表现。之后,泰德开始反省自己,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孩子母亲的离家出走,因此对孩子更加爱护。比利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摔伤了眼睛,则是本片中父爱的一次大爆发。当泰德看见孩子从高处摔下时,毫不犹豫的抱起孩子就向医院跑去,一路上比利因为疼痛不停的让父亲快点,父亲一边飞快的奔跑一边安慰孩子马上就到,路上经过红绿灯,父亲也顾不上,一刻也不敢耽搁,抱着孩子奔向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要给比利缝针,让泰德在外面等候的时候,泰德也是表现出了对孩子浓浓的爱,他拒绝了医生的建议,说要陪着比利,他是我的儿子,我要陪着他。当时看见听到这句话时,眼泪不知觉就流了出来,没有华丽的语言,父爱就是这样,在最简单的话语里透露出最真的爱。整个片子除了这两处父爱展现的详细浓烈外,快到片尾时,父亲泰德的一个决定,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浓浓的父爱。泰德与乔安娜争夺比利的抚养权,法院将比利判给了乔安娜,泰德的律师说如果上诉可能还有赢的机会,但当听说是要传唤比利出庭作证时,泰德犹豫了,纵然不舍,他还是放弃了上诉的权利,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父母之间做出选择,这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心理伤害,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比利的爱。父爱这一主题穿插在片子的始终,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对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捕捉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泰德·克莱默,刚开始的时候一直是自以为是,只考虑的自己的孩子性格。当妻子离家出走后,他没有在自己身上找缺点,而是将原因都归结于邻居玛格丽特的教唆,表现出他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性格。在办公司跟上司说自己妻子离家出走,老板让他将妻子找回来,或者将比利送到亲戚家时,他又满口拒绝,认为自己可以做到,表现出他大男子主义和爱面子的性格特征。但是后来,随着与儿子比利逐渐的亲密接触,泰德·克莱默的性格开始慢慢转变,他不再想之前那么粗心大意,也开始对自己的男权思想进行反思。在一次与儿子发生冲突之后,他想儿子袒露出了自己的心声,说"我想让妈妈成为某种人,变成我想要的那种太太。可她不是,我以为我开心她就会开心,但她没有。不是你的错,是我。"通过这样独白式的话语描写,让观众看到了泰德·克莱默的转变。到了结尾,夫妻俩因为孩子对簿公堂,最后需要孩子出庭作证时,泰德放弃了,因为他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这个时候的泰德,已经完全转变,学会了替孩子考虑,用自己坚守的爱,完成了蜕变。

  片中的孩子比利,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他的戏份丝毫不亚于霍夫曼扮演的父亲泰德·克莱默。从母亲离家后与父亲厨房的独处,到母亲来信后的失落,小演员Justin Henry将每一个动作都拿捏的十分到位,自然流畅。尤其是母亲来信的那一场,父亲泰德高高兴兴的将母亲乔安娜寄来的信拿进去给比利看,希望缓解比利的思母心情。念信的时候,泰德特意关小了电视机的声音,让比利听母亲的来信,小比利也是十分开心,听着父亲读母亲寄来的信。可是当听到母亲真的走了时,比利本来笑的脸开始变得僵硬,当听到母亲不能回家,只能做心里的妈妈时,比利将电视的声音一下调大。当父亲说改天再读妈妈的信时,比利的一句"I don’t care."一下抓住了泪点。他满心盼望妈妈来信说马上回来之类的话,却不想等来妈妈说做心里的妈妈,伤心和失望一下涌了上来,作为一个孩子,他没有哭闹,而是通过将电视声音调大和一句"I don’t care."让整个情节显得自然而揪心。孩子仿佛一下长大了,明白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

  再有就是影片的视听言了,作为一部家庭剧,他的叙事方法可谓平铺直叙,没有令人惊叹的剪辑、灯光、布景,就是情节的一步步发展。人们的穿着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雅简单,低调朴素,让人有一种亲和感。贯穿全剧的音乐也是该片出彩的地方,好电影配上好音乐,让人无可挑剔。《克莱默夫妇》电影的主题音乐是一首巴洛克风格的吉他曲,轻盈、欢快却又激荡人心。在影片的开头、泰德回家的路上、泰德收拾妻子的东西、泰德和儿子吵架后,都响起了背景音乐,将主人公愉悦、失望、惋惜、后悔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并且配合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心情高低起伏。特别是泰德和儿子吵架以后,主题曲的变奏曲,安静,更加衬托出泰德心中的怒气、不快以及后悔,使得画面更加有力,更给人以冲击。

  影片中几组碰撞性的对比镜头也生动体现了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变化,为电影主题的表达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像之前泰德第一次准备早餐时候的手忙脚乱和与儿子最后一顿是的井井有条的鲜明对比;又比如妻子乔安娜一开始毅然决然的走出那个家,到结尾在丈夫的目送下再次回去,对比呼应,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引发观众的思考。

  《克莱默夫妇》这样一部看似普通的电影,却蕴藏了很多的可取之处。

【克莱默夫妇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1.《飞屋环游记观后感》观后感

2.《致·英雄》的观后感

3.《立春》观后感

4.《春晚》观后感

5.《美鸟日记》观后感

6.《画皮》观后感

7.《无手老师》观后感

8.《天道》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