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观后感>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投诉建议

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1-08-25 10:40:38 观后感

关于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昨晚与儿子观看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贯穿融入了整个节目。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话大王”刘渊洁讲述他与儿子的故事一样,比如把好吃的先让给父母,尽量陪伴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边也就看到了,以后他也会这样孝顺你,所以一些事情务必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就就是“摇滚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为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大珍珠,他们携手克服困难,相互陪伴,一齐长大的故事,给我们都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不仅仅仅只就是表达了父母之爱,更就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个性就是他儿子竟然与他哥们之称,关系就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们和孩子之间简直像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值行我们学习啊……

  透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一名有职责与使命感、传播爱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针和好榜样。

  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人的一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父母教会我,通过模拟课堂形式,在"孝"、"爱"、"礼"三个篇章中,邀请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歌手容祖儿、来自震后灾区的藏族武艺班孩子和歌手秦勇与儿子大珍珠等做主讲嘉宾,在节目体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为我们和孩子带来的一次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心灵洗礼。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歌手秦勇与儿子大珍珠之间那样感人的父子亲情。

  黑豹乐队作为我国早起最知名的摇滚乐队,是我们这些家长年轻时候的偶像,他们有飘逸的长发,酷帅的皮衣,肆意疯狂、无拘无束的舞台上光彩照人。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知道秦勇褪去光环,不再担任黑豹主唱淡出歌坛的原因是是为了全身心的照顾并帮助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进行康复训练!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母是孩子人的一生最初的榜样,孩子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里。秦勇说了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既然无法决定孩子生下来的样子,就用爱去改变他将来的样子"。

  这也让我们深刻反省,我们普通的父母在日常教育中,本能的怀着对于下一代深深的爱,时常关注孩子是否吃得好、穿的帅、玩的是否开心,孩子们多多少少都带有"小皇帝、小公主"的任性、撒娇脾气。就如本节目中提及的"孝、爱、礼"三个课题一样,我们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学会包容、能够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

  尽管《开学第一课》开播6年,这是我第一次陪孩子看,也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一课。

  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9月1日,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开学第一课》的大型节目。晚上,我和女儿早早地守在电视机旁等等节目的开始。

  今年节目的主题就是“父母教会我”,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孝道,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把这个美德继承发扬光大呢我想首先我们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上所施下所效。只有我们对自己的长辈尽孝,孩子才可能对我们孝顺。

  秦勇用他和儿子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爱的真正含义。爱就是包容,爱就是坚持,爱就是不放下。爱他就就是因为他就是你的孩子,不为其它。我们只要做到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悦纳孩子,在困难时帮忙孩子,孩子就必须会越来越优秀的。

  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但就是此刻社会上多如牛毛的负面新闻让我们不仅仅是对此产生了怀疑:我们真的就是礼仪之邦吗我们作为父母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想作为父母,我们以身作则,做到不伤害、不妨碍自己、别人、社会,做个有德行的人。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会效仿,那样我们的社会也将会就是完美的社会。

  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为全国少年儿童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很受感动和鼓舞。看着身边的孩子,感受着自己的少年时期,在梦想这个话题上我想法颇多。

  我的青少年成长时期是80-90年代,那个时期,父母的时间几乎都是忙碌,每周只有一个周末用来休息。孩子们的时间相对很是宽裕,下午很早就下了课,作业也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完,其余的时间就是我们的了。除了晚饭,可以一直在居住的大院里玩到晚上10点,直到父母扯着嗓子喊我们回家,也许还要挨训。

  那个时期,社会环境非常好,但物质很匮乏,信息和知识仅停留在学校和广播,或者连环画小人书的范围,电视对于家庭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因此我们的课余兴趣和活动,多集中在由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上,通常都是男孩子一堆、女孩子一堆,各玩各的,当然也不排除假小子或小尾巴的混入。整个青少年时期是愉快而充满回忆的,当然这是国家上几代人的奋斗所赐予我们的幸福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我们的梦想就是天天快乐,很少有个体发现新的兴趣,需要单独深入追寻。个人的简单创造和开发也与集体活动牢牢关联,比如开发一种新的集体游戏,或动手能力强的为大家提供制作诸如弹弓、火柴链子枪、捕鱼网、捕蝉等工具的开发和制作。

  打架是比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们事情,那个时候,有个高自己几年级的亲哥或表哥的,别管给不给自己撑腰,在同龄孩子里是很牛的事情,因为感觉腰杆可以硬一些。对于打架,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既惧怕又无奈,每天有这么多快乐,去打架是不是有些犯傻,这就是我那个时期的想法。

  当然,那个时期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些异类,并且是我很敬重和诧异的异类。在我们都在上小学的时期,满院子玩和跑的时候,他竟然可以和另一个同龄小伙伴,跨出大院子的活动范围(我们的大院子在河北),结伴去青岛旅游,而且不需要父母陪同。同样是他,可以从订阅的天文杂志提供的信息上,自己邮购玻璃镜片和牛皮纸,自己动手做出了天文望远镜,让我看到了院子上方天空的另一番景象。这个哥们甚至还有自己制作土火箭的历史。在他高中时期,迷上了电子和武侠,结果耽误了高考,成了职高生,之后谋于生计,当了一名工人,现在则是一名高级技师,在企业深受重视。我对他的敬重和崇拜,在于他高于同龄人的视野和敢于自学、敢于追寻的精神。他的快乐一定是我们中最多的,并且他的快乐可以延续至今,仍然滋润着他的业余生活。而我们的快乐,则随着青少年时期的离去,更换了若干种载体,成为了被社会公众娱乐形式牵着跑的一份子。

  随着懵懵懂懂的择校和专业学习,我的人生也进入了成人的阶段。在择业这点上,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和我一样茫然,择业只是根据当地就业状况来选择的。限于时代的特征和地域信息,我和我身边的人,脑袋里不可能对物质世界的发展有清晰的理解,因此,梦想成分多是集体性的和大众化的。个人的能动性在择业这个事关梦想方向的关键环节上并没有被发掘出来,这是时代特征。

  随着就业和有了家庭、孩子,注意力被一层层分离出去,时间也被一块块割离开来,忙碌也成了我生活的主调。但随着对职业、对生活、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以及个人经济能力的提高,我发觉自由度获得了伸展,隐约可以去做一些青少年时期想做而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了,但身体健康状况和曾经阻断的追寻和学习,以及对社会服务供给能力的怀疑让我觉得个人梦想过于脱离现实。即使这样,追逐快乐,追逐兴趣,追逐真知、依然不会停止,因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乐趣肯定在那里,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特征。

  前面这些都是铺垫,说的是我们那个时期的孩子的成长特征。7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现在以及今后出生的孩子有不同,也有很多根本的相同。相同的是我们都很快乐,对70年代中期以前事情很少给予关注,成长期是国家稳定发展,国力高速提升的时期,我们基本都接受了现代科技教育,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很快乐。但我希望我的后代和我应该有不同,我希望我的后代像我前面崇拜的那个儿时伙伴一样,及早发现身边的世界是如此乐趣,及早参与自己的人生旅程,及早体现出开发创造力,及早从中获得升华的'乐趣。可别像我们这代人,到了择业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择业,未来的规划是张白纸,成年了,还在等快乐找自己。

  国家的梦想和个人的梦想能合在一起,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幸事。这点应该学习西方强国,在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西方强国的国民参与度必然是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资金主持的尖端项目和企业资金关注的商业项目只是高端体现、极端发展,百姓自筹资金玩的兴趣科技才是基础,正是这个基础提供了环境引导和源源不断的潜力人才。

  我在想,那些个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参与进来,老百姓敢玩飞机、玩轮船、玩火箭,玩汽车,玩的是五花八门,什么科技含量的都敢参与,甚至有的玩的很专业,而西方科技似乎就是建立在这些兴趣科技的基础之上的,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指标,不断有人参与解决问题。他们这些专业知识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他们怎么就敢想敢干呢?我的理解是,除了民众生活富足,有充裕的资金搞这些,更可能是他们的书店里专业的书籍要丰富的多吧,社会力量参与的也到位吧,也许在那些个国家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一个少年,在看到一些东西,有了一些想法后,首先在书店应该能找到自己想了解和可操作实施的数据,在市场产品上也应该能得到部分支持,甚至其基础教育可以保证其设计出草图,再通过社会服务力量辅助制出成品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千万个脑袋都能这样获得快乐,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强大呢。我觉得,外部科技强国的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其国民参与程度决定的,这个指标绝对和国家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群众普及深度和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关的。一个择业后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成人和一个青少年时期就能参与世界生产发展史的人的创造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引导孩子们关注世界,提供条件让青少年参与世界科技发展的民族比一个中青年时期才开始反省生活,重视科技的民族在时间反映上至少要提前10-20年,而且青少年时期的科技兴趣与薪酬绝对无关,纯兴趣和纯精力投入,干净无杂,直抵目的。哪像中青年,琐事一大堆,精力先被分走大半。单就兴趣科技投入时间的累加上,3代人累计起来差距就拉的远远的了。

  这还没有提到群体共鸣效应,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都是扎堆的,参与的人多了,旧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就有能力在青少年群体中扩大、传播和不断延续,而这种在群体参与里的共鸣和碰撞,则是兴趣科技存在的条件之一,也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择业的方向和梦想的起点。中青年都是家务独处,兴趣科技很难有肥沃的土壤。

  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富足,资金肯定不是问题,生产应该也不是问题,怎么把闲余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引导到这上面来是个事。

  西方人所说的未来是中国在刷新世界发展史,应该指的就是这个,他们是在按西方国民参与现代科技程度来看中国之未来,毕竟中国人的基数放在那里。因此,国之梦,必然是国民参与度这个先行指标要调动起来,国民参与度的核心必然是青少年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让创新走出深宅大院,引导青少年真实接触现代科技,让青少年在书店就能实实在在的了解科学和生产,有想法就能走近开发创新,这才强国的未来。

  看看我们身边,我的孩子和你们的孩子,业余时间不是在学英语,就是在学钢琴,统统熟练工和拿来主义,对科技生产一问不知,书店里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仅停留在宣传层面,给青少年自学自造而量身定制的专业书籍几乎没有,事关科技兴趣的社会服务力量还没有形成或还没有关注这一块,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什么飞机发动机?什么航母?你让让全民参与试试,根本不是个问题,西方现代科技不就是这么一步步在民众兴趣科技的探讨和碰撞中走出来的吗。问问你上中学的孩子:飞机发动机和航母是怎么回事?他有多少相关资料?怎么造的?哪种结构和原理最好?他有什么探讨思路和想法?他能找谁进一步探讨?如果他能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未来就不是问题。

  如果问我对身边的什么实用科技感触最深,我想想,首先绝对是电蚊拍,发明这个东西的脑袋绝对是够聪明。太实用了,既能消灭蚊子,又能锻炼身体,还不受蚊香之毒。啪啪声中,绝对有成就感。再一个是豆浆机,太伟大了。早上一杯混合豆浆,营养充分,头晚泡好豆,其余让它搞定,喝完出门,该忙啥忙啥。

  另外还要对学校说一些。如果老师像外星人一样,只是把一些枯燥、没有来源的符号硬塞进孩子们的头脑里,那么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一点知识与这个世界都是相关的、有来龙去脉的,是这个世界有血有肉的一部分,有着因果关系。希望你们能把这些讲清楚,并且能赋予这些知识活力和动力。因为这事关乎我们孩子的梦想!

【关于家长看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春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2-12

初中秋季家长《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8篇)02-28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热门】02-1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推荐】02-1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初中11-17

初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9-02

初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9-07

关于初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5篇)08-31

关于初中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19篇)08-31

关于20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通用3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