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酒徒》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忙过一段朝九晚五的机关生活后,一下子接受别人的班级显得有点迷茫,教材倒是驾轻就熟,就这么几号地,耕过几次后眯着眼也会了,可是学生毕竟是需要时间来熟悉的,有点郁闷。忙着准备周五的综合实践课,我的任务是电影赏析课,得准备素材,就从“迅雷看看”中找找有没有适合的电影,伊朗的《小鞋子》是不错的选择,妻多次大力推荐,问问学生,说已经看过了,就找了一部《宝贝小猪罗》,就在这次“淘宝”中,《酒徒》闯入我的视线。
其实首先闯入我的视线的是刘以鬯,对有些人来说,知道刘以鬯这么一号人物,是因为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与《20xx》是改编自他的小说。很多文字,原封不动地被引用到墨镜达人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中,充当了字幕和台词。而实际情况是,刘以鬯是颇有声名的作家,小说《酒徒》则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当年在中文系读书时,老师对于这部小说也是满口夸奖的评价。
现在的这部电影《酒徒》,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小说的故事,连其中人物的名字都依着原作没有变更。但影片的确显得过于温情脉脉,比不上原小说与现实抗争的'精神力度。跟小说比起来,电影更注重男主角与几个女人的关系的经营,于是不免多了些灯红酒绿,衣香鬓影的脂粉气息;再加上电影场景多在室内,差不多都是一个镜头到底,没有推拉摇移跟,角色像定在那里一样,自说自话,电影更显得平直而缺少起伏。看完以后就觉得叙事显得太平铺,完全不理会文艺作品“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基本套路。
课间及周末,利用时间碎片,匆忙看了小说,忽然明白王家卫已是竭尽全力了,真正的意识流作品和叙事作品的在传递给读者时,输送通道是完全不一样的。王蒙有诗句道,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作者在小说中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当时时代的批判是很难用电影中聊聊几句台词就能透析的,人们往往在画面和音响中迷失了想象的空间。
来看小说,才能真正“人间天上意识流”,酒只是一种催化剂,让你的生活变得意识流。
【《酒徒》观后感】相关文章:
6.《班会》观后感
7.《春晚》观后感
8.《鹿鼎记》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