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 篇1
在我的家乡庆阳,人们过端午节和别的地方可有点不大一样。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都要举办盛大的香包节。其实,戴香包也和纪念屈原有关。相传屈原很喜欢香草和美丽的服饰,所以后世人们就用彩色的绸缎和布料包上的香草料,做成形态不同的香包戴在身上以此来纪念屈原。做香包、戴香包在我们家乡非常盛行。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大街小巷满是卖香包的,五颜六色的香包一排排一片片,满街飘香。由于庆阳人民的这个习俗,从二零零二年开始,庆阳市政府决定,在端午节的基础上,举办有我们庆阳特色的香包节,把千家万户做出来的香包展现给全国人民。
由于有了香包节,天南地北的客人都来到庆阳,把庆阳的香包带到外面。从此,各种各样的香包,就成了家乡庆阳的一张“名片”。好多人因为看到了香包,才知道了庆阳;好多人虽然没有到过庆阳,但因为家里挂了庆阳香包,也对庆阳多了份了解。庆阳人用香包发展了经济,也用香包推广了自己的民俗文化。
几乎每年的香包节,我都要跟爸爸妈妈参观上好几回。由于香包是一个一个靠手工绣制的,所以我们看到的香包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十分珍贵。香包的种类也十分繁多,有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挂件,有形象逼真的小物品,比如小南瓜、小辣椒,还有奥运福娃、两只鸳鸯、小荷包等等,琳琅满目;这些香包也大小各异不一而足,你看那绣满了花的大花瓶,比人还高出许多,听说绣制起来可十分费功夫的。要说小的,可仅有拇指那么大,你看那脖子上手腕上戴的小南瓜、小铃铛,小巧玲珑,让人爱不释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去年香包节上看到的一只小兔子了,它太可爱了,把我看得入了迷。那长长的耳朵下,一双粉色红色的小眼睛大大的,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遍似的,那三瓣嘴中还紧紧地叼着一束青草,就像怕谁抢去似的。
家乡的香包节真是太有意思了,如果你有空,一定要来参加一回,因为不看看那些五花八门,色彩缤纷的香包,你准会留下很大的遗憾的。
我爱家乡的香包,更爱我家乡的香包节!
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 篇2
小时候每逢过端午,母亲总会为我们姐妹每人缝制一个和我们生肖相同的香包,上面还会用彩线秀上各种各样的图案,那是也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寓意,只是依稀记得母亲告诉我们,带上它会保佑我们平安健康,我们便也只是照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庆阳香包文化的知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份具有农耕文化历史的民俗。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甘肃庆阳的一种汉族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汉族纯手工艺术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等。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可以挂在门庭,也可以馈赠他人,以寓示祥和平安。立体刺绣类香包内容庞杂,形式繁多,有单面挂、佩件,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其制作过程分构图、刺绣、彩染、缝合、成果等环节,有过样子、打样子、扩背子、上样子、绣花、状物、成果、打扮等工艺步骤,制品讲究神似而不求形似。
庆阳香包之所以有如此久远的历史,主要因为庆阳有着浓郁的农耕文化习俗。农耕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在生产力较为发展的前提下,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这些香包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种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在庆阳,香包无处不在,随处可见。端阳节这一天,大小孩子都要戴香包,尤其是孩子,前胸、后背、肩上缀满了各种各样表示吉祥祝福、驱邪镇恶的香包。这一天的庆阳,大街小巷和岭上塬下,犹如一个香包的博览会,城镇乡村香气四溢,可谓"香飘十里,陶醉八乡"。
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 篇3
位于陇东的庆阳,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这块莽原沃土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便有了早期农耕。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民俗文化,香包文化便是其一。
香包,庆阳老百姓俗称“耍活”“荷包”,又叫“绌绌”“绌儿”。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
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香包制作多以棉布、丝绸、麻布为材料,运用剪裁、刺绣、控补、粘贴、缠绕、捆扎、填装等多种手艺加工制成,香包内装填香草、丁香、苍术、白芷、细辛、甘松、雄黄等芳香型中药材。
由于受高山大川的阻隔,当地香包的制作较多地保留着远古文化的风骨及古老的习俗,很多香包中还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如用绿布卷成盘蛇,再扎上几个梅花,便是龙的化身。它是龙蛇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原生态文化在民间刺绣中的遗存。
庆阳百姓把蛙、鱼、蛇、壁虎视为神物。端午节时,将其刺绣成吉祥物盘在小孩的肩上,挂在胸前,以保护娃娃平安。这是母系崇拜——女娲的原形。
在香包中有诸多娃娃造型,如坐莲娃娃、扫天娃娃、送病娃娃,其深刻内涵是女娲崇拜的延续。另外,在庆阳民俗中以鱼、蛙、狗、兔、龙、凤为主题的香包,潜藏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民族图腾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比如借老虎狮子的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安全;借鱼儿钻莲喻男女爱情;借葫芦、石榴多籽,盼望多子多福;借大枣、花生、桂圆、莲子之名,取其谐音,寓早(枣)生贵(桂)子之义。
原汁原味的陇东乡土气息,赋予了庆阳香包无限的创作题材,也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那些世世代代为自己做嫁衣,绣荷包的庆阳妇女们,开始走向市场,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香包艺术品,走州过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庆阳香包“甲天下”家乡的民俗作文700字】相关文章:
外婆的香包作文08-18
家乡传统民俗作文02-21
家乡的民俗艺术作文800字09-28
作文家乡民风民俗750字12-21
家乡的新年民俗活动作文(精选24篇)01-25
桂林山水甲天下_小学作文09-06
桂林山水甲天下【300字作文】05-15
桂林山水甲天下500字作文05-14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文【精】04-15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文【热】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