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读书笔记
在我看来,既享有真爱,又保持自我人格,这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只有当我拥有其中之一时我才能拥有另一个。我也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正如她所看到的,罪恶的实施者中并不一定只有恶魔,还会有白痴和笨蛋;特别是,正如我们亲眼所见,一旦他们的行为得到宗教权威的支持,必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他体现了纳粹罪恶本身的无个性化性质——在一个封闭体制内、由病态的暴徒实施、目标旨在消灭受害者的人格个性。
那些一度被视作正直的本能,再也不是理所应当的。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里,以及在接踵而至的争论声中,她坚称只有善才拥有深度。善可以是根本性的,而恶从来不是。恶只能是极端的,因为它既不具备深度,也不具备魔性维度——而这正是它的恐怖之处,它可以像真菌一样散布在地球表面,把整个世界变成一片荒芜。恶来源于思维的缺失。当思维坠落于恶的深渊,试图检验其根源的`前提和原则时,总会一无所获。恶泯灭了思维。这就是恶的平庸性。
德文版前言
每一场审判的中心,都是被告这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个人有他自己的故事,是一个糅合了各种属性、特征、行为方式和生活境遇的独一无二的合成体。
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屡屡遭遇这种特殊性质的罪行,我们当前的法律体系在多大范围内、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胜任“公正”二字?
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思考注定他成为那个时代罪大恶极的罪犯的。而“不思考”跟愚蠢完全是两回事。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2.期期艾艾造句
5.艾草
6.艾草作文
7.艾迪生
8.灼艾分痛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