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小学生作文>读书笔记>鸿门宴读书笔记
投诉建议

鸿门宴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19 14:54:05 读书笔记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

鸿门宴读书笔记1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死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死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读书笔记2

  孤山苍凉,残阳如血……

  楚王的军队被汉军团团围困,夜深人静,四面楚歌。帐中的项王眼中满是深沉,面色凝重,或许他想到少年时满怀壮志,欲取秦始皇帝而代之;或许他想到盛年时叱咤风云,疆场飞扬;也或许他想到了江东的父老乡亲,更或许他心怀天下,想到了苍生百姓……

  楚歌环绕,孤寂悲凉。项王端坐,美人相伴。多情善良的项王,该如何处置虞姬?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中,虞姬劝说项王独自离去,项王拒绝了,他对虞姬说:“你留在这里等汉军抓了你献给刘邦吧!”虞姬泣之,从容赴死。项羽为了虞姬,想让她活,虞姬为了项羽,却自尽了。即使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的感情和大义却近在眼前!

  失去了虞姬的项羽,或许更将生死看淡了,但他突出重围,到了乌江边,又或许他是想活下来的!该怎么选择?生还是死?正如莎士比亚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摆在项羽面前时,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他到底是打算英勇赴死,伴随着他的虞姬而去,还是屈辱偷生,东山再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选择了死!轰轰烈烈的死。

  “人要活着,但有时为了更好的活着,却不得不去死!”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他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英雄!

  他不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他不知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不知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威武不能屈的人,是一个视尊严重于生命的人。他无法面对寄予他厚望的江东父老,无法面对爱他、一直陪伴着他不离不弃的虞姬,于是,他选择了从容就义。

  项羽啊项羽,你鸿门宴放走了刘邦,体现你的仁;临死也要保护你的马,体现你的不忍;最后还给了一个背叛自己的人好处而不杀他,体现你的善。你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本应胜利却失败的悲剧英雄。你手握重兵却失去了天下。但或许你是一个本应失败却胜利的人。因为你的性格注定你会失败,但你又是作为一个英雄而名垂千古。

  瑟瑟的秋风如悲凉的号角刮过同样透着一丝瑟瑟和哀伤的江。它是苍老的,风雨的冲刷已经洗去了当年的辉煌,在寂静之中,甚至有些苍白,但刀光剑影的战场和金戈铁马的岁月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如同你——永远的项王!

  平平淡淡的生,轰轰烈烈的死,这便是你的气质!

鸿门宴读书笔记3

  霸王,你的出现正如昙花一现,可昙花的美却无法使人忘却,即使只有一瞬间。所以我们忘不了那个拔山的勇士,那个原谅仇敌的君子,那个火烧阿房宫的英雄。

  朋友:作文金谷园欢迎你!祝你成功!祝你开心永远!

  乌骓马一声长嘶,似闪电划破黑暗的时空。身后是四面楚歌,眼前是浩浩乌江。

  哦,我的霸王!黑色的虚空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呐喊嘶杀,你孤寂如同深秋的残塔hh力拔山河兮气盖世!是的,霸王,你可以拔山,可以扛鼎,可以号令三千铁甲的征战,但此刻,你已无力再拔心头的那缕悲伤。

  那些因你在鸿门宴中释了刘邦而唾你为"妇人之仁"的人,焉能知道在狼烟四起的秦王朝中,你一声巨吼,扛起天下苍生凄楚目光的胆量;你披甲上阵,任铁蹄踏遍关山万里的勇猛;长城内外,作文金谷园你挥臂奋斫,在刀光剑影中划出一道血色风景时的豪气万丈。

  你是英雄!

  你不懂得诡计阴谋未必只是小人伎俩,败为贼寇胜为王!你西楚霸王不是君王,你不会知道,猥琐小亭长也会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的霸王,你是个君子,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战场上,没有道义,只有伎俩!在万骑逐鹿年代的君子正如那痴想飞过沧海的蝴蝶,顷刻间,跌落在大海,腐烂或永恒。

  在四面楚歌中,那个在主帐翩翩起舞的窈窕身姿微微颤抖。只一瞬,一道银光划过。血如纱一般,杜撰在绝望的空气中。"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只有以死,来报你的满腔柔情。

  而你仍不醒悟么?霸王!

  虞姬翩翩起舞,祭你柔情万丈。

  宝马凄凄长鸣,泻你一世悲凉。

  你的一生中只有这两个知己啊,我的霸王!

  江水汩汩,唤你回寂寞的岸边。你拔出长剑,最后一丝亮抖抖过楚歌飘扬的夜空。

  在西边的天空,一颗明星渐渐坠落,

  分解,崩溃。

  直至灰飞烟灭。

  霸王,你的出现正如昙花一现,可昙花的美却无法使人忘却,即使只有一瞬间。所以我们忘不了那个拔山的勇士,那个原谅仇敌的君子,那个火烧阿房宫的英雄。

  江水悠悠,易安居士临江悼念,凭谁干杯?

  江水涛涛,千古文人抚剑长叹,泫然泪下!

  忘不了,忘不了,那么沉重,那么凄凉,让后人评述,让后人哀伤。

  我永远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读书笔记4

  虞姬飒然舞剑,寒光闪动间扬起多少纤尘。

  虞姬翩然挥袖,衣袂流转中拂过缕缕青烟。

  收剑、转步、驻足,颦蹙顾盼,难言深情。那纤尘,那青烟,那丝竹乐韵,仿佛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绘出一幅幅画卷,再现了历史中那段撼人心弦的悲歌。

  那是项羽曾经策马骋驰奋勇杀敌的战场。黄沙中,狼烟四起,硝烟漫天,嘹亮的号角声响彻战场之时,残酷的杀戮再一次掀起。鲜血四染,戟折戈断,换来的是西楚霸王曾经坐拥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项羽曾经踏入的辉煌而华丽的阿房宫。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香烟袅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沥尽民心民血,极尽奢侈之能事。为了民心,项王烧毁了这座劳民伤财而建的宫殿;也因为这阿房一炬,项王烧尽了民心,为他日后的败北勾勒上了不着痕迹的一笔。

  那是项羽曾经设下的鸿门宴。席间,项王、沛公对饮,觥筹交错间暗藏着杀机,以及项王无法割舍的兄弟情谊。范增示玉、项庄舞剑,大事几成,终因项王的仁义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刘邦,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史卷上项羽的名字被朱砂的颜色染红。

  剑尖飘忽的微尘、袖下萦绕的轻烟,浮动着凝出舞动的轨迹,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汹涌而下的乌江。从四面八方响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让项王之兵溃不成军。乌江边,叹无颜见江东父老,手起,剑落。

  那从颈间飞溅而出的鲜血,犹如殷红的飞花,妖艳、凄绝,瞬间凋零,染红了那片项羽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地。

  乌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呜咽的碧波,竟是为谁而泣?

  悲壮的画卷戛然而止,乐舞皆绝,烟尘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殒,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时。方才起舞的,只是对那一代骄雄的伤怀。

  或是纵沛公的重义,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过江东的自尊,项羽,用一枝精绝的笔,为楚汉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鸿门宴读书笔记5

  请允许我带着个人感情的写下我的读后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陡然产生一种悲愤之情。项羽,真英雄也!这可惜他性格中的缺陷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骁勇善战的项羽有勇有力,但谋略逊于刘邦十万八千里。倘若以项羽为将,必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他的刚愎自用,过于重义和重情,导致他少了那么几分运筹帷幄的帝王之气。照理说,谋士范增的眼光与胆识都不在刘邦谋臣张良之下,但生生被项羽气死。鸿门宴那么好一个局,偏就放虎归山,终究酿成大错。

  唉,项羽要是多几分知人善用,多几分刘邦的隐忍,多几分心机谋划,怎么会落得最后自刎乌江的下场!

鸿门宴读书笔记6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相信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错,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项羽少时的宏伟志向,描绘了一位枭雄在战场上驰骋时,在穿越刀枪箭雨后,在即将功成名就的豪气;最后却无不感慨地述说着项羽被围乌江,无畏地自刎的悲壮场景!这正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智勇无双,却功败垂成的枭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统帅万军的强者,在《鸿门宴》中怎会如此不堪呢?

  在《鸿门宴》中,项羽明显被设置在一个狂妄无知,刚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数目项王,三举玉玦而不理;沛公献白璧一双却置之坐上,而不顾沛公!尽管亚父拔剑破玉斗,叹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脑后!试问,当今世上,不,应该是细数各路英雄人物,有谁可以在狂妄的同时大战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说是运气使然,那么,项羽又如何在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而且“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说,在《史记》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马迁会为如此以为运气绕身,最终仍遭惨败的人多费笔墨吗?又或者说,之前项羽的“英雄”事迹仅仅会为了衬托出项羽的惨败而突显出这么一个“运气英雄绝不可成功”的主题吗?还是说司马迁特地画下败笔来使作品有一种缺陷美吗?这不免要贻笑大方吧!

  那么,这篇《鸿门宴》,或者说整个《项羽本纪》写来做什么呢?这要表明作者什么意图呢?

  再看看项羽失败、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轻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说项王得知刘邦欲称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刘邦?我认为那是项羽自信能拿下刘邦,四十万雄军对十万残兵!如果那样项羽还怕输,自卑,急于攻敌,如何来当霸王?你说项羽轻率?认为项羽在鸿门宴听信刘邦一面之词而留他一命?我觉得是项羽不屑于偷袭,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刘邦,信任他人。你说项羽暴躁?冲动攻打汉军而有勇无谋,最终被诸侯围堵乌江?我觉得那是项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们的实力。你说项羽不信任他人,而导致人才流失?我认为那是韩信,张良他们没真正了解项王,单方面地误会项王!如果项王不尊重人才,那么他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这种种的行为,在揭开本来面目后,竟体现出项羽的仁,义,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义的英雄却被刘邦所骗,被苍天所弃而被逼自刎,就正如历来奸人得逞般,司马迁轻易地丑化项羽,使之仿佛命运使然般陨落,就仿佛理所当然般。

  其实,司马迁只是单纯地写这么一个英雄被逼死吗?我认为不是,坚信着不是!我认为司马迁,其实是在写自己对那个弱肉强食、你欺我诈的虚伪的世界的不满!他强调一个充满正义的人如何被逼死!一个英雄如何陨落,而一个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万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个一心为民,忠心为朝的人,却被误解而被处以极刑苟残延喘!他自己也许也在反问着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诚、骨气、正义、率真不应该存在吗?这是鸡肋?是自然法则下的失败品?于是,他写下了项羽,用他的笔来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去反省!去改变!

  正如现今社会,在七彩的霓虹灯下隐藏着多少张虚伪的笑脸啊!谁一不留神,则被人反咬一口,却敢怒不敢言,仍眯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这篇《鸿门宴》,我们更应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该为混浊的铜臭味清洗下?是否该以诚待人?

  其实,鸿门宴不仅在古代出现过,或许就在身边重演着!

鸿门宴读书笔记7

  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就来以鸿门宴来谈谈此话题。

  相信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曾经开创历史上以少胜多战术先河,被誉为东方战神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论英雄,项羽更有英雄气概;论实力,刘邦远不如项羽。但为何身经百战的项羽最终会失败呢?

  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就从他们的性格入手。其实,在鸿门宴上,只要项羽杀了刘邦,那么结果已经不一样了。但是,项羽的仁义让他放弃了此念头。或许他认为,他这样偷偷杀掉刘邦赢得不光彩,所以难以下手。

  然而,倘若项羽知道结果,我想他也会一样杀掉刘邦。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谁不希望当上真正的皇帝一统天下呢?谁又愿意被他人抢夺自己的胜利果实呢?所以,仁义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时项羽并没把刘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对手,他没料到项羽会成为自己的后患。

  可是,在鸿门宴上亚夫范增也“数目项王,举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又为何不听?原来,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天生才智过人,从小研究兵法战术,他相信自己胜过任何人,所以他自负,孤傲,不善于听取他人的谏言。每件事情都亲自过问。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虽然项羽有过人之才,但毕竟他不是神,他不会很好地用人,不能虚心听取他人之言,是导致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当然,战争是双方的事,有相对性。对于刘邦,他则与项羽十分不同。他是个很懂得用人的领导。他不像项羽如此义气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鸿门宴上,他对项羽自称“臣”,还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使项羽相信他并无野心称王,降低其防备心理。另外,他善于用人,会听良言。他觉得项伯有利用价值,所以马上与之“约为婚姻”,可见其公关能力之强。在后来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谋但却因未被项羽重用而怀恨的韩信,更为后来的胜利奠定基础。

  是的,项羽的刚愎自用使之失败,刘邦的能屈能伸,善于纳谏造就其成功。这无不证明了“性格决定命运”。若我们要成功,就必须改掉自己的恶习和不好的性格。

鸿门宴读书笔记8

  小时候下中国象棋时,看到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向大人们询问后,我知道了项羽与刘邦的故事。上小学时,老师在讲越王勾践是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从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项羽那勇敢的气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了解了越来越多与项羽有关的故事。而在读了《鸿门宴》与《项羽本纪》后,我对项羽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了。

  项羽是楚国人,名将项燕之后,二十四岁便随叔父项梁起兵。“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许是因为身为名将后代与楚国人,项羽拥有了一份异于常人的自信,勇猛,与那天生的神力。或许正是因为身为楚国人的那一份不服输的精神,项羽与他那八千江东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鸿门宴》中,项羽却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点,他有着妇人之仁,而且刚愎自用,轻敌自大,这使得他错失了诛杀刘邦的绝好机会,这也为他以后的垓下之败埋下了祸根。而且,项羽不懂得用人,没有广纳良言,不听人劝告,最后使陈平、韩信等人才转而投刘邦,并且气走了亚父范增。这一切的一切,也许就是他自刎乌江的悲剧的根源。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项羽身上的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他的优点所散发出的璀璨光芒。

  与刘邦相比,我更偏爱项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项羽他不喜欢玩弄阴谋权术,而喜欢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对决,他是一个真君子,大丈夫。至于刘邦,他奸诈,而又有点无赖,心中多的是鬼点子与花言巧语,缺乏的是政治谋略,碰到问题总是要依赖谋臣,一句“为之奈何”仿佛已成了他的口头禅。这样的刘邦,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绝对难以与项羽抗衡的`。刘邦当初能够先入函谷关,全靠项羽挡住了秦军的主力部队。可以说,刘邦夺得汉家天下,项羽也是功不可没啊!

  既然刘邦如此,为什么他还能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呢?我认为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人才,集合众人之智,这一点是项羽所不具备的。

  在项羽短暂的一生中,除了他那些辉煌的战绩,值得人品味的恐怕还有他与虞姬间感人的爱情。虞姬虽然是被项羽所俘虏的,但她也一定被项羽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吸引吧,不然怎么会有“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悲壮?虞姬的自杀成了羽虞爱情的悲剧。“项王泣数行下”,足见其用情之深,这也是他的人性中最真实、最感人的一面。

  自古以来,“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是连在一起的,大抵人们认为要成就大业,要成为英雄就容不下儿女私情。其实不然,一个英雄,倘若没有爱情的烘托,他的生命就是不完美的。而在项羽身上,英雄气概和儿女私情正很好地结合。

  项羽在我眼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勇、有情、有王者之气,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

鸿门宴读书笔记9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鸿门宴读书笔记10

  鸿门宴是怎么一回事呢。菜九杂七杂八写过一些,题目附在后面,看官们自己去找可也。

  简单地说,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是可以如约王关中的,而鸿门宴之后,刘邦的这个权利没了。就如同比尔*盖茨在一场饭局之后就变成李嘉诚了,资产大大缩水了。这说明鸿门宴不是像我们今看到的这么简单,其中是有交易的。这个交易就是刘邦在项羽的威迫下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其资产也是大大缩水了。又关沽名钓誉什么事?鸿门宴前后刘邦确实经历了一个从死到生的轮回。当他拒绝诸侯入关时,就有了把秦政权屯积的财富据为己有的嫌疑,于是犯了众怒,大家要合力把他干掉也可以理解。但到了他愿意把一切都拿出来重新发落时,就没有杀他的理由了。如果项羽一心想做皇帝,按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学老师大人所说把刘邦杀了,可能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因杀猴儆鸡,其余诸侯王诸侯将更加听命于项羽,天下从此太平;一是那些诸侯王诸侯将看项羽连立了大功的自己的战友与结义兄长都能杀,担心自己的脑袋也随时会保不住,便一齐拔出刀来,上前把项羽剁成肉泥。菜九以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刘的功劳大,实力强,与项羽的关系又特别铁,尚且被杀,项羽的刀杀到其他人头上也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没杀刘邦,项羽又被戴上了头脑简单、愚蠢的帽子。

  以至于现今的白胡子,花白胡子,没有胡子,乃至于乳臭未干的人都在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头脑简单的蠢家伙。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须知,古往今来可能没有人比得上项羽聪明,司马迁说其“才气过人”是有事实根据的。项羽一出道也就二十四五岁的年纪,此前学书学剑学兵法都弄了个浅尝辄止,就这样还是当世诗词第一,武功第一,兵法第一,统率群雄打平天下。最后全天下的聪明人联起手来才把他玩死,想不承认他是天才也不行呀。

鸿门宴读书笔记11

  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席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平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鸿门宴读书笔记12

  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一个我似懂非懂的名词,引领我在摸索中理清繁杂的过去。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将军,一个我不明白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中,我找到了思考的根据,然后思绪随司马迁的叙述漫延开来。

  没有人能逃过历史的审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过去沽名钓誉,刚愎自用,胸无城府的项羽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单纯,因为他留下的不是开元盛世之类的权力象征,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穿透时间与空间的正义精神。项羽曾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如此坚决的目标,如此炽热的怒火是一晚的时间能改变,能减退的吗?项羽不攻打刘邦的很大可能是项伯的原因,是项伯的“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在权力与正义的斗争中,项羽选择了正义。这是困难的抉择,为王的不会选择正义,选择了正义的便不能为王,所以项羽在权利上失败了,却在人性中成功了。

  那是一场悲壮的战争,一只代表着英雄精神和高贵感的豹和一群代表着权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展开激烈的撕斗。豹的失败不是因为狼的强大,而是因为正义,因为在那个时代,正义被践踏,被舍弃。同时,一群平庸的羊会蜂拥而上,去夺取,侵占食物,准备回去邀赏。而在不久之前,他们是不敢看那只豹的眼睛的,项羽的失败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豹的时代失败后,取而代之的便是羊与狼的时代,但那狼逐渐退化,退化为狗,走狗。

  战争中,一方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因为正义的人只能被毁灭,而不会被打败。同样,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因为权欲和利欲而抛弃人性中的善,那样只会使自己退化,得不偿失。我们不妨纯真,不妨追求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精神高度,那样才真正开始。要不然待生命快要结束了,我们的价值体系还未形成,人生还只是一片尘埃。

  起初对项羽的打抱不平的愤懑在阅读《鸿门宴》的过程中逐渐消减,反而多了更多的敬佩和崇拜,也对人生认识了多一点,有了更高的追求。

鸿门宴读书笔记13

  生或死,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死者,长眠于世,生者,直面生活。从古至今多少人作出了他们的选着,勇敢选着自己的结果。

  项籍豪情万丈,柔情寸断,这确实让人为之动容。一代西楚霸王乌江自刎,这或许是一种英雄般的死法。我们可以认为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选择自杀,也可以认为是他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失败,没有勇气去接受他人的冷嘲热讽;力能扛鼎的七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以真正壮阔的方式了结一生。

  中国古代以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为妙,而楚辞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屈原,屈原被世人称为爱国诗人。纵观其一生,政治上的失利导致他最终选择投江自杀,以很诗人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死后他不需要被人排挤,不需要面对腐败的朝廷,不需要面对政治的黑暗,但永远只停留在爱国诗人的层次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武士的一生大都奉献给了“长安城”,但能一帆风顺者少之又少,大多数都不受重用,无人赏识。在这种情况下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一生,确实需要勇气,需要勇气放下一切,特别是家人,爱人及友人,最难别者,人也。需要勇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是那么神秘莫测,可触又不可触,难以揣摩。需要勇气抛下理想抱负,一旦生命结束所有理想抱负便如尘烟般消失,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死,需要勇气,但活更需要勇气。活意味着直面真实生活,面对政治黑暗,面对宦官小人,面对仕途不如意。活意味着接受理想抱负仍有实现的机会,继续奋斗,继续拼搏,付出更多勇气,如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思其君“,如滕子京“洛甚成,只待凭栏,恸哭数场”;如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活更意味着继续演绎命运的丰富多彩。

  更多时候,活比死更痛苦,死可以一了百了,活却不可以,死可以解脱自己活却不可以,活可以继续实现自己可能的人生价值,死却不可以。

  生命诚可贵,自杀是藐视并且扼杀了生命的这种可贵,抹杀了活需要的勇气。

  活,更需要勇气。

鸿门宴读书笔记14

  《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杀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鸿门宴读书笔记15

  项羽,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会永远在天地之间回响,会永远在史书上散发光芒。他的事迹会被后人传诵,他的精神会在天地间荡存。他给我们留下的,是真正的大将风范。

  项羽少时心存高远,不学“足以记姓名而已”的文字,不学“只可一人敌”的剑术,要学“可以万人敌”的兵法。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敬他三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认为可以取代秦始皇。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远大的志向。

  项羽带兵打仗,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总与敌人正面交锋,与强大的敌军作战。虽然刘邦先入关中称王,但项羽才是自己打天下,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那一份霸气和勇气才真正让人折服。“力拔山兮气盖世。”多么的气壮山河,势吞万里。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绝超群,气盖一世。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那份霸气。

  项羽虽不像刘邦那样心思缜密,深谋远虑,但我欣赏的是他那份坦率和真诚。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王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挡剑时,项王明知如此,也视而不见。因为项羽光明磊落,他宁愿在战场上打败刘邦,也不愿意在私底下做小动作。也许有人会惋惜,“一失足成千古恨”,项羽错失了杀刘邦的好机会,导致后来命丧乌江,但我仍然欣赏他。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坦荡的胸怀。

  虽然四面楚歌,但项羽并没有放弃突围的希望,带领部下八百余骑,趁着夜色突破包围。被重重包围后,项羽命令部下下马,一人击杀数百人,身上亦有十余处创伤。遇到以前的叛将,要拿他的头颅去领赏,他就轻蔑地说:“我给你这一点好处吧!”,坚决地自刎而死。这一刀,结束了一位英雄的生命,却缔造了一个英雄的传奇。在乌江边,本来可由渔夫搭渡过江,但项羽坚决不渡,他自认为愧对江东父老,愧对江东子弟,选择了悲壮地牺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此,乌江边多了一则佳话,让后人传诵至今。一身浩然正气让人折服。

  真正的大将风范,就要有这样的骨气。

  拥有远大的志向,无人可比的霸气,坦荡的胸怀,还有那铮铮铁骨,这就是项羽。

  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相关文章:

鸿门宴读书心得体会09-08

简爱读书笔记02-09

物理读书笔记01-21

《牛顿》读书笔记12-06

《白鲸》读书笔记10-01

《勇气》读书笔记09-15

孟子读书笔记08-13

声乐读书笔记07-15

守株待兔读书笔记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