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色拉》700字读后感
如果以前有人问我,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的话,我一定答不上来。城隍庙的那些所谓的生煎,小笼,都已不再是只属于上海,于是便开始思索,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上海?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摩登的独特气质,直到在书丛中看到这本陈丹燕的《上海色拉》,欣喜地发现,原来一直在心底的静静地流淌着的河流,竟被精巧细心地收藏在层层书页间,和着油墨凝重而有力的色彩,散发着几乎难以察觉的馨香。
上海色拉,是一道在上海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和西餐馆都可以点到的冷盘,做法也很简单,是将煮熟的土豆切成小方块,一只苹果切成小方块,一些煮熟的青豆粒,还有同样的被切成了小方块的红肠,用色拉酱拌成。我从没想过,这道我从小吃到大的菜肴,却是属于上海独具匠心的发明。
色拉本应该是生吃的,可是中国人偏爱熟食,于是便有了这“改良西餐”的做法,而且还一直流传至今,深受青睐。在七八十年代,整个中国只有在上海的油酱店里能买到八角二分一斤的色拉油,这就足显上海的特别之处了。
陈丹燕是一位对上海文化研究感触颇深的女作家,她所著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身临其境般地展现了三十年代上海的浮华璀璨,和美丽优雅的上海小姐的命运。而在这本《上海色拉》中,陈丹燕的脚步行走在现在,逐渐褪去了当年模样的上海,走过上海的音乐厅,上海的咖啡馆,书店,客厅,玫瑰,婚纱,教堂,墓地,一条又一条暗藏故事的街道……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永恒的纪念,有着古典的东方文化与欧洲气质的融合的上海的历史,其实尽在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铺着青石的小巷深处,寻常人家抽屉底下的一个个蜕皮生锈的铁皮罐头里的老相片,旧唱片,还有一片散落的玫瑰花瓣,沾满了历经风霜的尘埃,却依稀可见盒子上面五颜六色的图案,墙上剥落的.老上海穿着旗袍的香烟美女的画像,是曾经的繁华留下的痕迹,有一些模糊却可以看得清晰。
书中随意的涂鸦,是作者漫步上海的悠闲的心情的写照,同样也是上海的城市气质,带着些许欧洲式的随心浪漫,却仍保留着东方的含蓄腼腆。上海,就如那精致的青花瓷小盘中盛的上海色拉一样,是一种优雅精致的混合物,昔日的繁华掩埋在老石库门房子里,却依然藏不住它的贵族气质,透过斑驳的砖瓦间的缝隙弥漫开来,让我不再彷徨寻找,却深深地为它痴醉,为它着迷。
【《上海色拉》7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1.水果色拉
2.第一次做色拉作文
5.上海的早晨读后感
6.上海的天气作文
7.上海夜景作文
8.上海的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