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的读后感(精选9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原则的读后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则的读后感1
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
首先感谢推荐我读这本书的Tony老大,虽然只读了7天,却让我受益良多。此书开头就引起了我深度的思考。
1,我想要什么?其实做萌煮之前,我就做了手工辅食,初心就是为了让我的宝宝吃的安全健康,这正是这份初心,让我和萌煮的理念不谋而合。如果说我现在短期想要什么,就是让我的宝宝吃的健康安全,与此同时又能让我有点额外的收入,这就是额外的馈赠。
2,事实是什么?从做萌煮到现在,已经4个月了,我的宝宝不仅吃的有保障,我也有幸认识了一群有能力,有内涵,又温暖的姐妹。我们每天一起共事,一起乐此不疲的为孩子付出。互相帮助,一起进步,每天都充实富有意义。
3,面对事实如何实现我的愿望?我想让美好的东西传递下去,我就需要不断的去努力,但是不是盲目的努力,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努力。4个月,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到了瓶颈期,浮躁,没有头绪,有一腔热血,却感觉自己无处抛洒,感恩此刻可以有幸看到这本书,让自己沉淀下来,希望看完之后,我会得到这个答案!
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
记得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就把一段文字复制给我的姐妹看,这段话就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相处的融洽!但是,相处的过程,切记要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这个也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面对谁都要谦逊,保持尊敬,因为,我不见得比其他人优秀,就算比我差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然而我又是一个不普通的人,我生活乐观积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奋斗。想来,这就是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吧。环顾于我相处的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的身上也的确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特质。
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
说了些额外的事情,继续说回我和萌煮之间的羁绊。我的朋友有问过我说,做这个副业之后你每天忙忙碌碌的,收入一定很好吧?当我告诉她,我每个月的收益她有点不相信。是的,萌煮也许现阶段给予我的价值回报或许不如我的预期,甚至说赚钱的副业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还是乐此不疲的输出,并不是说我人格多么高尚,真正的原因是萌煮带给我的感受,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也深深的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文化,这些都让我和萌煮精神上有了共鸣。
当你为你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去努力的时候,没有把赚钱作为你唯一的目标的时候,这个过程确实是轻松的是愉快的。但是当你全心全意去投入,努力工作之后,我想回报给你的,肯定不止是金钱,肯定还有一群天南海北和你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你自身能力的提高,甚至说你思考问题高度的提高,这些可能真的是金钱换不来的。以上是我这一周的读后感。期待下周这本书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原则的读后感2
这应该是我花费时间最长的一本书,10小时42分钟。而对于同样篇幅的书,我正常阅读时间是三个小时左右。很多人问我,阅读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我总是回答:我阅读的过程就是把书中的内容直接扔到我知识体系的某个模块之内。那些我认为很好的书籍就是我知识体系缺失的那些模块,《原则》恰好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被无数次推荐过,而且每次去书店也必然不可能忽略,它总是在显眼的位置。然后之前一直缘分未到,即使它是一本好书,我依然对它没有兴趣。看到《原则》这个书名,内心就排斥的狠。
当我读到尾声时,将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整理成思维导图推荐给朋友,朋友说看到这样的内容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这就是我当初的想法。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来源于raydalio自己的故事,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你就吹牛吧,有那么悬乎吗?带着要看他笑话的心态读了下来,一路读完。
有人说一千个人一千个莎士比亚,而且即使同一个人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莎士比亚。刚好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或许去年此时我阅读这本书可能会觉得就是一本成功学书籍,而不是现在指导手册。
厚厚的一本《原则》,其核心主线就是五步法,其他都是五步法的工具和方法。非常神奇的是这么厚厚一本书,几乎所有的原则在我读完后我就记住了。我正如raydalio的原则,我们要从高处俯视看问题,跳出来看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我觉得它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知道还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当然也如raydalio所说,每个人后面都有故事,所以读完要小心哦!
原则的读后感3
说起《原则》一书,其实,之前我对这本畅销全球的大部头是有所耳闻的,只是因为这个书名让人感觉硬邦邦的、离生活太远,所以一直就没有兴趣买来看。或许是真的跟这书有缘,偶然间,我发现部门长的书架上就有它,嘿嘿,趁他不在随手拿起来翻了两页,这一看不得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简直是个藏宝图,于是我立刻决定要仔细拜读。
我读书有个习惯,除了小说这种情节衔接性较强的书籍,我一般会根据目录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先行阅读,《原则》当然也不例外,略过第一章,直接第二章走起。
第二章开篇第一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解现实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应对现实,简直醍醐灌顶!是的,生活就像一场游戏,遇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要想揭开谜底,首先了解它是什么,它怎么运行的,找到其规律(这个过程作者称为"发现事情的真相"),然后通过学习、总结,找到解决它的路径,才能破解谜题。
而"发现事情的真相",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达利欧说"不要固守你对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看法,这将是你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是的,我们经常会因为个人的情绪化而对事物不能保持客观。作者举例说,多年前他在非洲看到一只鬣狗扑倒了一只幼小的角马,他对角马感到同情,并且认为他看到的景象非常糟糕。无独有偶,前两天跟领导聊天也谈到这个话题,他也认为弱小动物应该受到保护。但问题是,这件事情是真的糟糕,还是因为我们的偏见认为它很糟糕?假如那个事实没有发生,整个世界是会变好还是会变差?后续的影响、以及再后续的影响是什么?这样联想下去你会发现,整个世界是会变差的。事实上,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个自然进化的过程,个体要么适应、改进变得更强大,要么保持弱小而彻底消亡,这是大自然整体的最优化,是整体的进步,它能有效促进整个自然界的改善。但绝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是的,包括我,包括部门长,也包括之前的作者。
现实中,多数人把对自己或者自己关心的人不利的事情叫作坏事情,而忽视了更大的"好"。这种根据事物对个人的影响来判定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么做的假设条件是个人的愿望比整体的"好"更重要。其实,客观的做法应该把"好"定义为对整体好的东西,并通过最优化进程来实现这种"好"。
看到这里,我在想,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由思考角度的局限性引起的。站在个人角度上,我们只是一个点,好比盲人摸象,只是摸到其中的一部分,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其实不然。当我们放大视角,从更多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就更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个体及类似的群体组成了生物链上的一环,这样环环相扣,当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或者消亡,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生物链,这就是进化。而多种多样的生物链及周围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链不断迭代组合更新,促进了生态系统整体的进化。在这里,点是个体,线是生物链,面是生态系统。当我们把视角向上移动,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的时候,我们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从而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比如失恋,你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而等数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之前的刻骨铭心早已是云淡风轻。所以,三维空间里加上时间轴,就进入了四维空间,当你跳出"现在"这一时刻,用未来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眼前的问题,也许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到现实生活中,在一个公司中,老板与员工好像是天生的对立者,老板总想让员工最大化发挥其个人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却不想付出更多成本。而员工恰恰相反,总想钱多事儿少离家近。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是从自身的个体利益的点出发,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同一条生物链上,员工与公司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整体,古话所说"皮将不在,毛将焉附?"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没协调好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组织其实完全可以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双方可以设定共同的目标、打造共同的整体的利益机制,从而使得双方能够同呼吸共命运,个体强大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发展带动个体走向更强,实现良性循环。现在好多企业在搞股权激励,就是通过利益捆绑的方式,使老板员工目标达成一致,从而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一个家庭中,很多夫妻都是从自身出发,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相互指责、消耗,整个家庭一地鸡毛。其实,好的夫妻,应该把家庭看做是一个整体,双方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把追求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利益最大化作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这样的家族才会兴旺!
类似的现象还有商业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等不一而足,好在现在已经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提出诸如"合作共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点。
所以,当我们想不通问题的时候,跳出你的个体的点,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发现事情的真相",站在对方的角度、站在整个利益方的角度、用直升机思维、拉长时间周期、用更广的视角、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样我们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对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就能发现整个事情的真相,了解其运转规律,最后通过自身及组织的调整、重塑,从而解决问题,进而促使整个社会进步。
原则的读后感4
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的读后感5
《原则》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是自己有点懒,二是书的内容有点宏大,好像抓不到重点,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写一些读书感受。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原则的读后感6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则的读后感7
原则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学,管理学和哲学的书。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Dalio。整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个人经历,针对个人的生活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管理的管理原则。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来理解作者的行为处事的模式,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桥水为例,详尽的介绍了Dalio是通过设立怎样的制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这部分也是读起来最吃力的部分,因为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可能企业家读起来会更有收获一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桥水这样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论有值得采纳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话未必适合每个行业,毕竟不同行业有各自的行业特点。
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第二部分的两个观点。
第一,保持开放的头脑。
书中提到人们对自己总有一个误会,误会自己总是对的。所以一旦有别人提出反对观点,人们大脑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会支配我们对这种疑似攻击行为做出反击,后果就是两个互相不接受对方的意见,造成了无效的谈判,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讨论事情永远是以找出最优解为目的,而不是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
第二,比观点更重要的是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背后思考的逻辑。
不管是在微博,优酷还是b站都能看到网友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当然是没有意义又愚蠢的。其中他们最后演化成人身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试着从逻辑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行程都跟他周围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个人习惯有关。在不理解对方的环境下单纯的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指正,强调你怎么和我观点不一样是物化对方的一种行为。
最后读了一些关于商业的书,虽然看起来非常吃力。经常读到睡着,但看完以后还是受益颇多,不同学科的书籍往往能给人提供新的视野,这也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原则的读后感8
通过学习作者瑞·达利欧编的《原则》这本书,使自己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的各项管理原则和生活原则使自己收益颇丰,在今后的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并从以下几点进行提升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1、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因为我明白了,想要拥有一个成功的生活,我们就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改变世界还是享受生活,或者是两者相同时兼得。我其实想要两者兼得,既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点贡献,同时又能享受生活,因为我想要的是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享受生活的过程就是在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就是享受生活。像作者瑞·达利欧在书中描述的自己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败后,我至今仍然害怕跌倒,但我会去思考这种痛苦,怎么产生?怎么由来?如何解决?下次还会不会再犯?通过这次跌倒,有没有学到什么?看到瑞·达利欧说他自己基本上已经走出为了犯错而痛苦的阶段,在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学习到的本领。
2、做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
在同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向他人学习各种知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多从同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便于能够尽量减少工作量,从而使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人看待同意事物的方式是有差异的,有人关注整体,有人关注细节,有人是发散思维,有人是线性思维。并在于阐述哪种方式好,哪种不好,只是个人必然存在某种倾向,而在对立的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大脑的开放,可能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造成冲突。因此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保持一颗极度开发的大脑,要多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学习他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不要钻牛角尖,多思考多学习,这样才能够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获得共赢,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3、做一个不被打败的人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书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遇到困难或挫折能够继续坚持,总结再出发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各个方案的探讨、沟通确定都需要一个过程,当方案确定下来去实施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困难,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够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时候能够理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确定更优的解决方案,重新评估后再去实施。
4、挑战自己的极限
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我,结合工作规划和需要,积极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只有在能力和知识积累上取得了突破,我们才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卓越。
5、牢记成功的五步流程法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分析关键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出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可以落实的方案)
(5)做一些必要的事实践方案,实现成果(理论联系实际)。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学习各种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形成自己的原则、标准和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获得新的突破。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我们可以考虑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原则,可以独立的思考下自己想要什么?事实又是什么?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然后制定切合自己的原则。
原则的读后感9
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原则的读后感(精选9篇)】相关文章:
原则的初中读后感(精选8篇)06-20
《原则》读后感03-12
演讲选题的原则05-06
座谈会中的说话原则04-28
作文评语:语用原则05-21
竞争上岗面试答辩的原则04-28
5种态势语言的运用原则02-27
作文评语大全:语用原则05-21
作文评语:美感性原则05-21
PPT演讲技巧及原则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