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
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
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着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
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
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
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
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
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
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
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
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
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
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
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
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
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
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
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
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
“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之前一段时间在零零散散的时间中读完了《少有人走的路》,是同学推荐的书,关于幸福与成长的心理学读物。
或许正如文章名一样,真正的幸福是一条追逐不止的艰难之路,只有少数人能够坚持到最后,获得人生真正的幸福感悟。
读完此文,对于成长,对于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或许一时间弄不清楚这感悟到底是怎样的,但我相信今后的路有了别样的走法。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对于整篇文章也有较为系统的解读,近日放于博客,与君共享。
总体上来说,读完本书,感觉心智初开,受益良多,但具体来说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难以加以总结,只是碎碎地谈一谈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派克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名词解释,什么是爱。
按照平常的理解,爱是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生物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最本质特征,因为人类拥有伟大的爱,亲情之爱、爱情之爱、友情之爱,爱是我们伟大的情感。
而派克的定义不同于此,从心理学者的角度,他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这个定义拓展了爱的外延,内涵更丰富,爱是一种积极的意愿,是为了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存在的,这样的爱无疑是伟大的。
这让我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将爱挂在嘴边,不要轻易地侮辱了这个词。
当我们再次说爱的时候,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达到爱的境界吧,没有的话是没有资格谈爱的。
“心智成熟”是贯穿始末的名词,派克并没有做详细解释,以我粗浅的理解,大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及它们指导下的行为模式的成熟吧。
派克的全文论述,都是基于实现人类心智成熟这个崇高目标的,心理医生治疗心理病人的目标就是通过他们的开解和引导,激发病人的自律行为,从而解救生病的意识,逐步走向心智的成熟。
说到心理医生治病,就不得不提到“自律”,派克认为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心理医生,假若病人自己不自律,不配合治疗过程的话,那他也是医治不好病人的。
可见,自律是心智成熟的重要手段,而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人类一切的痛苦和灾难都来自于不自律,缺乏自律让我们不敢正视和面对问题,只是一味地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人要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用勇气去面对问题,以敢于担当的姿态去解决问题,直至战胜问题,实现心智的成熟。
自律包含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我们常常会有拖延工作的坏习惯,总也改不掉,我们总是避重就轻,把困难留到最后,倘若我们能够先把最困难、最复杂的工作先做好,把解决简单问题的心理满足感推迟到后面,这样我们就能够先苦后甜,按时完成工作。
这对我本人来说是很好的启示,因为我就有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尊重事实和承担责任,是实现自律的基本前提,自律就是自我管理,要正视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买单,否则不可能真正的自律。
同时还要保持心态的平衡,有舍有得,拿得起放得下,输得起赢得起。
派克还论述了称之为“神奇力量”的潜意识,他的解释我很信服,因为感觉上确实如他所说。
我有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脑子里冥冥的感觉到那一刻所经历的这一幕幕存在我的记忆里,就好像这一切我早已经历过了,小时候常常为此困惑不已,长大之后,就总是认为这是传说中的轮回,是我上世的记忆没有完全清除,我又在重演着前世的一切,越想便越觉得这一切有点不可思议。
派克的解释是这种情况是潜意识在提示我们,潜意识占据了我们思维的95%以上,潜意识一直被压抑着,但时常与意识发生冲突,反击我们的意识。
派克甚至提到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潜意识构成了我们的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就是人们心中的上帝,上帝通过潜意识作用于意识。
意识的进化就是心智的成熟之路,是自律与熵的博弈,是意识向心中潜意识的亲密。
懒惰是我们原罪的本质,是我们的熵,它阻拦我们心智走向成熟,心智走向成熟离不开独立、勇敢和进取精神,我们要摆脱懒惰,严格自律,同时敢于承担责任,才可能实现胜利。
我们大多数的人为懒惰所累,倒在了心智成熟的路上,没能实现心灵的成熟。
我们渴望心智成熟的人,必须独立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抵制懒惰,时刻自律,才有可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好书,不同的时间拾起,我想都会有不同的心灵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假期读了校长推荐的两本应属心理范畴的书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说实话,就两本书的书名而言实在引不起我多大兴趣,尤其前者还让我产生些抵触情绪,这大概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潜意识的恐惧吧!(“少有人走的路”让我联想到:坎坷艰辛困苦孤独……)我是作者说的那种吃蛋糕会先吃蛋糕后吃奶油的人。于是我选择先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
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除了因译文的原因读起来有些生涩难懂不顺畅之外,书中的内容对我个人的心智成熟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我很快产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可以感受到书中所说的那种神奇、神秘的力量,我坚信这本书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只“圣甲虫”。回顾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一再缩短,常对青春不再,对生老病死,对时常厌倦的工作生活,对不可知的未来充满茫然无措的恐惧。每当这时我便习惯于借助书籍给自己增添勇气,并且总能碰到挈和当下心情的一些颇受鼓舞的东西,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时间内得到内心的平静甚至愉悦。这大概就是神秘力量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以往这些对我有帮助的文章书籍是“偏方”,那么《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则是良药,区别在于后者比较专业,它带给人内心的并不是短暂的平静和安慰,我想那应该是不断成长的直面人生的坚强和勇气。
很佩服作者敢于选择这样一条“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艰难、漫长、充满的挑战性,我想只有亲身经历,否则是没有办法体会的。仅从作者的描述还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读者看到他描述的过程可能很简单甚至有些戏剧性,但实际心理治疗的过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我相信,这条路一定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苦无数倍。从作者叙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坚韧的意志,充满爱和智慧,而且勤奋的人才能从事这项了不起的职业。作者不仅具备了这些职业素质,更具备了放弃舒适人生之路的勇气,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之路走得更远!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灵之路却可以无限延伸并且不会老去。写到这儿,我想到了假期中读到的另一本书《夏山学校》,校长尼尔说:“我觉得年龄和一个人的思想没有什么关系,我遇见过二十岁的老头子和六十岁的年轻人。我现在是以年轻、热忱、生气勃勃和乐观来衡量一个人。”我相信,一个人有一个强大的心灵,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篮球课时,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荐并借阅给一位家长,于是她也把很珍爱的这本《夏山学校》借给我,据她说几次出国都带在身边。我读了也很喜欢,得到不少启示,推荐给大家!这位家长朋友的朋友也推荐她读《少有人走的路》,看来这本书确实像书中介绍的那样是由口耳相传而逐渐得到大家认可和喜爱的。
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就一直跟随作者的叙述和指导来学习并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对我个人而言书中第一部分内容对我的帮助更多一些,推迟满足感,懒惰与恐惧,自律等方面的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举出的生动事例让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过作者的案例分析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使我豁然开朗,作者提出的指导方法对我也很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还清楚地认识到,要让心灵得到不断地滋养,使其成长,逐步成熟,仅靠阅读一本书籍,学习其中的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条艰难的路程,如果确定要走这条路,那么这本书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要学习作者身上许多的优秀、坚强的品质;努力了解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补充、扩充自己的人生地图;不断与懒惰、恐惧作斗争;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独行……虽然步履维艰,但坚持下来的人却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美丽的人生风景!书中对于我的很多启发指导,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进行慢慢消化实践,来实现自己心智的不断成熟。
在阅读《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学校》这两本书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即作者并不避讳谈论他们失败的经验。这能够给我极大的安慰,这些失败的经验在告诉我们,这些成功人士也非“圣贤”,避免了我们对其言论的望而却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灵就是这样,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拥抱失败,这样的心灵才能更加成熟,最终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进取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坚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趣味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便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便,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境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进取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进取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本事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本事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当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坚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异常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7
《少有人走的路》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书,非常好,收获不小!自己表达能力差,这是另外一位读者的读后感,分享!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谈判的勇气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辞职的高峰。
大多数人辞职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见的有两条:
(1)待遇问题;
(2)发展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有人辞职的时候一边感谢公司的栽培,一边私下对人说出自己的抱怨:原来是如此,如此! 如果是换了我。在我确认离开之前,就要先找上面的头儿,谈一谈。 一般的人,觉得谈待遇很难,其实,如果头儿有决定的权力,这个反而是最简单的。直接说出自己期望的要求。公司的代言人,肯定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或搪塞的。
发展空间的问题,略微不同。可能有这么几种状况:
(1)信息不对称,你不了解公司的运作,这时候,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短期收益和长远受益;
(2)公司发展很好,但现在的定位有问题,希望调整;
(3)不喜欢公司的人文环境。 无论怎么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做决定。离开有时是一种方法,但或许不是最好的结果和时机。 工作多年,我遇到不少人,为了工资上增加几百块钱跳槽,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前途,不值得。说实话,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二)学历依赖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人好好的在发展,突然觉得想读研考博,读了几年书出来,不仅收入上比以前退步,而且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这样的机会成本太高。 学的多,以后就一定赚钱多,发展就一定好吗? 错! 当你还沿着传统的思路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擅长考试,以为考试就是今后的一生的保障。书读的越多,你今后的生活之路就越难开始。 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过是希望高学历给自己带来工作的保障,一种看上去很稳定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鬼才知道! 无论你怎么推迟走向社会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最终都会到来。该来得都会来得!社会的经验只能在社会中获得。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准备“充分”,才走出第一步。其实,要抛弃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需要诚实和少许的勇气。 如果今天不能面对就业的事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一定有更多的麻烦需要面对。
(三)宠物病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老人养,然后年轻人也养。然后,开始在街上,看见被抛弃的流浪狗。 养宠物的目的,是出于排解孤独,出于爱的渴望,或好玩什么的,但很少是出于爱。 人可以安排宠物的生活,训练宠物,带他们锻炼、洗澡和散步。宠物付出的代价是顺从。一旦宠物生病无用或咬他们一口,立马被抛弃。 人在宠物上投注情感越多,对自己的感受就越深。他们一想到自己的付出,就骄傲和激动。 人对动物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四)爱的名义 有一次,去儿子的学校听心理健康的公开课,家长们都去了。 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他的父亲,因为他考试没有达到要求,而用皮带抽他。他一直都记忆犹新。 孩子的家长按耐不住,跑上讲台,说道:我也心痛啊,我也是为了他好啊! 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棍下出好人。那意思是,不打不成器! 我想,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我们的孙子这一代,还有多少的棍棒的教育,要以爱的名义进行! 孩子就是家长的宠物,家长的面子,或是未来。 以未来的名义,以爱的名义,家长们怎么样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可以得到谅解。 但是,这时候,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爱是一种权力,一种单方面的要求; 意味着:爱是强制的,暴虐的,严格地近乎苛求,让人感到没有人性! 意味着:在压力下,对权威的盲从。 意味着:不关心对方的独立存在,只关心自己内心的结果。 明白了这些,就会理解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满或不幸: 他们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前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或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和想象。
(五)心智成熟的旅程 未来生活的所有不幸,都来源于我们糟糕的家庭教育,跟学校收钱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跟高校扩招也没有多大关系。 上学完成的只是知识的学习,而心灵的成长,只在家长的手中。 只要我们不关心人的心灵,读再多的书也是白搭,上面那位孩子的家长是一位研究生,自己的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心智和他的智慧好像不成比例。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有这样的一些课程,去教会孩子们: 如何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一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变故,说出不,和老师讨论教材的错误和立场? 如何去倾听朋友的谈话和倾诉,和家长探讨和交流? 如何没有限制地想象和赋予自己神圣的使命? 回首人生,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力量和支持,我们到底要学习怎么样的一种本领去面对:恐惧、懒惰、威胁和爱的压力。在我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中,除了马斯洛的书外,我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给了我想要得一切解释和行动的指南。在这本伟大的通俗心理学作品中,处处充满了沟通和理解的气息,它跨越了20年的时间限制,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教诲我们成为更加称职,更有耐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告诉我们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它带领我们去如何面对艰难甚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这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经典台词。
在中国,还有一句同义的俗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生总难尽如人意,生而为人,一生都不断地在困苦中寻找希望,然后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望。
除了杜康,又何以解忧?
寻寻觅觅,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一味解药。
《少有人走的路》,20xx年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给那些迷茫痛苦的心灵带来了安慰。
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斯科特开篇便言人生苦难重重,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不顾一切的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和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斯科特总结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与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不懂先苦后甜的人,最终会饮恨而终。拥有足够的自制力,避免贪图的一时安逸,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和成长成熟的基本前提。每一次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要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都是有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敢于承担责任,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美国黑人作家阿尔德里奇·克里佛言道:“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遵循这条原则。生活中,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既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做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冲突,取决于所放弃东西的规模。小规模的放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痛苦之大的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候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放弃已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个人欲望,放弃用惯了的处世态度,破旧立新,放弃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当然,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佛教在全世界源远流长,自开创之初便有苦行之风。它源于释迦牟尼出家后,于雪山苦行六年,在尼连禅河沐浴,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这种苦行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佛道,修行自我。其实这不也是一种自律的方式吗?
在印度和尼泊尔还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奇异的群体——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剥离欲望。当然部分修行者过分残酷的行为,有违背人伦的一面。但从它的出发点来讲,这种修行有积极的一面,它让修行者磨练意志、保持虔诚隐忍的心态,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简,全身心地投入精神空间。这验证了斯科特所言: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先贤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所以,做人要自律。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心灵的成长,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斯科特回答:答案既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说它是否定的,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人生。说它是肯定的,是因为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同时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于尽善尽美。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开这本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律自强,那么人生的种种痛苦就有了意义,就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9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是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制高点,如此艰辛难道我们就望而却步吗?少有人走的路虽然艰辛,但是斯科特的文字却不会让我们恐惧,他带领我们在经历艰难中提升认知高度,让我们拨开内心的阴霾去获取阳光。
一、揭开问题的面纱,学会自律不逃避
书中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扪心自问,确实如此。还记得初中时,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被母亲呵斥,感觉十分委屈,转头冲出家门,向海边跑去,泪水随风而去,委屈也渐渐淡了。当跑到海边,回过头来远远望见母亲在能见到我的地方驻足远眺,心中又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之后对于这件事,我和母亲都避而不谈,可是我却将这件事深埋在心底,因为当时我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即使一闪而过,但也的确有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我怎会冲动到这种地步!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要自律。“自律”二字说来简单,但做到却不易。看看我们的学生,长时间玩手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手机一到手,坏处早就抛到了脑后。再说说我们自己,阅读有益于开阔视野,积淀见闻,可是我们能做到闲暇时间以书为伴吗?斯科特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自律往往让人不是很惬意,甚至会忍受痛苦,但是忍受住之后会获得成长的快乐。加入雪梅读写成长团队以来,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写一篇文章,一定不掉队。当手机“滴滴”传来大家在群中闲聊时,我也想观望和加入,可一旦滑开手机,心就会被牵引而去,于是我把手机拿离身边,虽然不舍,却能换来一段时间心无旁骛的阅读,当时间随着读书而流逝时,会收获文过留痕的欢愉。坐在电脑前,随着键盘的敲打声,将自己的心情故事、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是痛苦的,有时文思泉涌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有时黔驴技穷但必须按时完成,也有时苦恼于无法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当夜半钟声响起的时候,搓搓红肿的双眼,看着自己完成的“佳作”,真是痛并快乐着,偶尔文章见报,苦尽甘来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二、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承担责任促成长
子不教,谁之过?责任在家长,也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帮学生解决问题呢?
拖拉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拖延症”。作为任课教师,我最苦恼的就是不停地追要学生未完成的学习任务,班上那几个拖拉磨蹭严重的孩子,肯定是点名率最高的。斯科特也曾接待过“拖延症”严重的患者,他的处理方法给了我克服学生拖拉习惯的灵感,那就是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计划对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奖励其用节省的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班级书柜和学校读书角会为他们开放。
小学生告状是最常见的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告状时,总是先数落他人的不是,却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斯科特认为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所以,今后遇到告状的问题,我会让学生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其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点出他人的错误,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应变力,书中的很多案例是学生也会存在的心理问题,读过之后,让我面对学生的问题更多了一些经验的储备,我会努力以平常心来应对,帮助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
跟随《少有人走的路》一路走来,我在正视自己的问题中获得行动的动力,在反思教学中触碰出点点智慧的火花。打开心之窗,虽然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是只要肯打开,就一定会有阳光照进来。这本书给了我勇敢面对问题的力量,我携着这份力量出发,在自我勉励中也要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我的学生,让我和学生一起获得心灵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人相伴的路作文600字12-17
来的路太长,走的路迷茫作文03-04
自己的路自己走作文09-09
走适合自己的路作文08-21
走自己的路作文【荐】03-15
走自己的路作文【推荐】03-03
【热门】走自己的路作文03-03
走自己的路作文【热门】03-01
【精】走自己的路作文01-17
【热】走自己的路作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