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点》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原点》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学期在李xx老师的带领下,在本校两位老师吴xx、连xx的督促下,我真正的实现了一学期读一本书的目标。我们每天进行十到二十分钟的读书学习,并发到我们的群里进行相互监督与鼓励。学期末来临了,我自己读的书《教学原点》也接近尾声。在读书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悄悄的折起了好多的书角,画了好多的线,那些地方都是当时读书时候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地方或者是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地方。
《教学原点》这本书是汉滨区教学研究室中教组张运林组长的著作,全书分为8章,从教学方式变革与核心素养到我们一线教师最关心的课堂:课堂导入技能、提问技巧、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再到数学概念课教学最后到说课,真正对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了实际操作上的指导,而且这本书里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教学案例,对读者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早在看这本书之前就曾在讲座中断断续续听张老师谈到“一类概念”“二类概念”“问题串”“说课内容”等等的片断词语,也会在某次的培训中听到张老师说一些他的前瞻言论,比如,请你给“白”下个定义?不好下吧,我们只能说像墙这样的颜色,像纸这样的颜色等就叫做“白”。再比如什么叫“人”?那也就是举几个例子找到共同特征,然后得出像张小翠工作坊简讯4——读《教学原点》读后感的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叫作张小翠工作坊简讯4——读《教学原点》读后感,这些都是一类概念。还会听到说教学概念课就像谈恋爱一样,第一我们得引出概念吧,引出后建立概念(就是了解,发现的过程)了解发现后就深入认识一下吧,即认识概念,认识后就是应用,巩固了,最后做个小结,一堂完整的概念课也就结束了,这么形象的比喻之后不仅让我记住了,更为我课堂的教学流程指明了方向,心里顿时无比清晰。那个时候就特别想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都怎么操作?也特别想拜读张老师的文章,我想我后来的教学流程大抵就是这么从张老师的一个个讲座中慢慢理出来,学出来的。终于在20xx年的时候盼来了张老师的巨著《教学原点》,我就毫不犹豫的入手了一本,但说来惭愧,因为20xx年的`时候我校正好安排我带高中,而张老师的书内容更多的涉及的是小学、初中的数学,于是这本书就被我搁浅起来,只是偶然的翻一翻。但是感谢本学期李老师的带领,我又重新翻开了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很大。
之前模糊的片断,在本次读书中让我找到了答案,之前还未坚定的想法也让我在张老师的书中找到了肯定。
通过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以下三“长、常、尝”:
长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所有坚持长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知识体系,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文章。
常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我们读书学习,一定要记得思考,哪怕是每次一点点,积少成多。
尝写:这个环节往往是我们最易忽视的,但是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发现优秀教师都有随写随记的好习惯。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记录,写是不可或缺的。我自己恰恰就缺少记录与写作,所以从这学期开始我要尝试着及时记录,随时、随手书写。
【《教学原点》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