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诗词>边塞诗>边塞诗教学设计
投诉建议

边塞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4 18:44:49 边塞诗

边塞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

  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

  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教师总结表达的主要感情

  1、抒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借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战士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

  4、描写壮志难酬的感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惨烈,将士的思乡情绪,壮志难酬的感伤。

  (五)总结常用手法

  夸张用典比喻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学生简单组织答案)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十)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带安西。

  【注】 ①碛(q):沙漠。②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边塞诗教学设计2

  教师寄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练就一点读的功夫,终生受益无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诵读这四首诗,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四首诗的创作背景,了解诗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欣赏诗中佳句,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丰富情感积累。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赏诗中的佳句。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研读探究法,小组诵读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流程:

  一、课前热身

  1.边塞诗歌知多少?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朝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唐朝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 认识作者,写出作者的相关信息。

  (1)《凉州词》的作者是 ________ ,_________ 朝诗人。

  (2)《从军行》的作者王昌龄,_______朝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绝句,尤其“七绝”成就最高,人称_____________ 。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字________,诗人,画家。____ 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因之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 __________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确抓住了王维诗作的艺术特色。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岑参,_________朝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诗作多表现军旅生活及奇丽风光,格调高昂,想象丰富,颇具奇情壮彩。因其曾任嘉州刺史,故称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小组内朗读四首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

  (2)学生试读,要求注意“仞,羌,侯骑,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确读音。

  2.自由读,感悟,概括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1.精读: 品味欣赏诗中佳句;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什么意思,仅仅指实际的自然现象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2.品读:指出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3. 小组品读:讨论归纳诗歌主旨

  四、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提示默写。

  (1)《凉州词 》中描写凉州一带苍茫辽阔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2)《从军行(其四) 》中歌颂将士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但壮志丝毫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1)一个“大”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 ___ 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_______。

  (3)一个 ___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

  (4)一个“长”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圆”字,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写出了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的亲切温暖和苍茫。

  3.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铁衣: 锦衾: 瀚海: 掣: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___。

  (3)由咏雪到送别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 ________。

  (5)以春景喻冬景,“妙手回春“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表现依依不舍之情,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中有不少咏雪的名句,请再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

  五、诵读,积累。

  六、总结,反思,本节课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所得,所感。

  七、板书设计:

  试读 自由读熟读 研读 品读 诵读

边塞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

  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

  教师总结

  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

  (三)学生分析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感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体现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燕然未勒归无际”体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爱国的感情。

  教师总结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四)教师找出典型的边塞诗,学生分析情感,教师总结。

  1、初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3、中晚唐诗和表达的情感: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总有些悲壮,惋伤之情。)

  4、宋代诗和表达的情感: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虽然洋溢着爱国的热情,却有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多了一些凄厉,一些惆怅。)

  教师总结表达的主要感情

  1、抒写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借万里之外的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含蓄表达自己对妻子和家人的思念。

  3、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通过描写战争的惨烈,表达战士想要报效国家的豪情。

  4、描写壮志难酬的感伤。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通过戍边战士到老守边的事实,表现想要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伤。

  总的来说是总的来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场面的惨烈,将士的思乡情绪,壮志难酬的感伤。

  (五)总结常用手法

  夸张用典比喻渲染、虚实结合等

  (六)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学生简单组织答案)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

  (2)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

  (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九)高考链接(重点讲解)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边塞诗的专题教学设计11-29

王昌龄边塞诗11-20

边塞诗人王之涣11-19

王维的边塞诗11-19

边塞诗人岑参11-19

王之涣的边塞诗08-12

古代的边塞诗06-12

边塞诗句有哪些08-11

边塞诗的大全04-10

王昌龄的边塞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