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名句名篇
名篇名句默写。
(1)晨兴理荒秽, 。
(2) ,采葵持作羹。
(3)俗子胸襟谁识我? 。
(4) ,破撼岳阳城。
(5)我报路长嗟日暮, 。
(6) ,坐断东南战未休。
(7) ,故园无此声。
(8)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
(10)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或轻于鸿毛。”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句子是: , _____ 。
二、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mèi力( ) ②隔hé( )
③呈现(A. chéng B.chén) ④感慨(A. gài B.kǎi)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 【乙】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 “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 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醉翁亭记》节选)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②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
3.下面加点词用法或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 云归而岩穴暝 潭西南而望
B. 酿泉为酒 山峦为晴雪所洗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醒能述以文者
D.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4.翻译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联系甲乙两篇全文,说说“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与欧阳修的“览物之情”分别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议论性文章阅读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 》20xx 年5 月16 日第5 版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文学性文章阅读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⑴ 议种瘪种 ⑵ 给儿新生
2.赏析语言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从加点词的角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5.选文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六、综合性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新闻现场】
本报讯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摘自《每周文摘》)
材料二:【各方声音】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开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说:“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当前,有些人为钱、为房子、为地产而疯狂,“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网友评论: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
(综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大象文摘》)
材料三:【调查数据】
一项“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诗词”的网络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有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有认为不妨背些,以消磨时间的。但也有27.3%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不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是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还有人说,有背诵诗词的那个时间还不如去赚钱。
(摘自互联网)
1.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得空前好,它深入人心,完美无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带来查找文献资料的便利,已没有背诵诗词的必要了。
D. “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意思是人们从武亦姝身上感受到了古代才女的才情。
2.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
3.从材料二中,概括诵读中国经典诗词的意义。
七、文学作品阅读
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性小说。女主人公简爱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但她自尊、自强、自爱,坦率而真诚,勇于追求幸福,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这些都是女作家真实生活的写照。( )
⑵“‘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就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贫穷、低微、矮小、不美。”这是罗切斯特对简爱发自内心的表白,他们的最终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⑶“我!富了?”“是的,你,富了——不折不扣是位财产继承人了。”这段主要讲的是简·爱在做小学教员的时候,意外获得了她舅舅留下的遗产。( )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由你来伺候。”
“是的,先生。”
——节选自 《简爱》
选段中的“先生”是谁?他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述。
八、命题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文。
A.思想、感情 、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
B.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的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