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节日>二十四节气>清明>清明作文
投诉建议

清明作文

时间:2021-03-08 10:46:08 清明

【必备】清明作文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清明作文9篇

清明作文 篇1

  “清明时节寸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日星期四,我们全家一大早就开车前往老家—潮阳谷饶去扫墓祭祖,一路上的车排成了车龙,都往墓地赶。

  我是第一次要去扫墓,在路上我心里总是猜测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样的很是期待,终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扑通”我摔了一个嘴啃泥。我爬了起来,妈妈看了说:“大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听了妈妈的话,慢慢地走。山上有许多果树:杨梅树、苹果树、香蕉树、橄榄树……一颗颗小杨梅挂在树上,有的苹果红得像喝了许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只只小船挂在树上。空气清鲜极了!

  走呀走,终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们把墓前的杂草清除干净后再把贡品与纸钱放到祖奶奶的墓前,点了香烛,开始祭拜了,妈妈嘴里念念有词的也不知在念叨什么,拜好了把香烛插在土里,然后我们拿了几根木材点火,再把纸钱放进火里去烧,最后我们点起了炮竹,磕三拜之后把东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处都是钱纸与炮竹的回声,今天的山上可真热闹呀!

  回家后,我全身湿淋淋的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从这次扫墓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清明作文 篇2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云自摇。

  我呆呆地伫立在这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车站口。杨柳风从鼻间滑过,隐约含着思念的味道,淡淡的,涩涩的。回程的客车渐渐缩小成一个黑点,嘟嘟的车声远了,堤旁的烟柳近了。

  走走停停,堤柳仍停驻在儿时的记忆里,仍是如此妩媚婀娜。

  记得幼时,亦是在这堤柳下,外婆总会为我编一个柳环。春天的外婆,着一袭青衣,青灰瘦小的背影在春光中显得那么渺小。

  她踮起小脚,身子努力向上提,微微向前倾,就像一株弱不禁风的杨柳。她枯黄干瘦的手总能灵巧地抓住调皮的嫩柳枝,布满老茧的手指迅速一掐,柳枝便落入手心。静立在柳树下的她,将柳枝一绕,围成一个圈,手捏住交接处,另一手捏着枝末上下飞快穿梭,就像花丛中翩飞的蝴蝶,灵动,优美。

  彼时的我定定地望着外婆,她浑浊的双眼透出一道精光,鬓间飘落的白发在招摇地舞动。鼻尖挂着细微的汗珠,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就像在完成一件工艺品般,专注,入迷。

  未几,一个灵巧的柳环就飞到了我的头上。我欢呼雀跃,绕着柳树跑呀,笑呀,想着怎么去炫耀。外婆额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嘴角一抹淡若梨花的笑在春光中晕染开来,袅若晨岚,浓如花香,灿烂着时光,温暖着心房……

  不知不觉,竟已行至老宅。“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霏霏细雨悠悠飘来,催逼着我叩开那窗久违的大门,古旧的门板吱吱呀呀地呻吟,灰尘纷纷扬扬地洒落了一地。老屋中的景色依旧,厅前仍是张八仙桌,案上供着香火烛台,月白的壁上挂着外公的遗像,简单,平静,只是那曾经永不停下脚步的旧式台钟已经睡下,那八仙桌上不再有熟悉的味道,外公的遗像旁有了陪伴他的身影……

  物是人非,欲语泪流。

  我呆呆地坐在桌前,直到月影西斜,烛花挑落,月白的壁上剪出我一人的身影。

  后院井旁的一株杨柳,在月光的浸渍中依依动人,凹凸不平的树皮倾诉着岁月的无情,在风中摇曳的柳枝却舞出生命的多彩。

  仿佛有一人茕然独立于树下,痴痴地编着柳环,痴痴地望着我,眼波流转处,笑意盈盈。

  又是清明雨上,是你吗?

清明作文 篇3

  八月六日的早上,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火车去开封,只用了三个小时,找完宾馆,又去了大相国寺,也没什么好玩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去了开封最有名的清明上河园,妈妈告诉我:“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建设的。”果然,一进门我就看到了清明上河图上面的桥,它叫虹桥,非常壮观,桥的上面是用木头做的,下面是用水泥钢筋做的,有二十多米长,下面有一条河,叫汴河,水很清澈,三米深,我们走到桥上,一眼望下去,感觉特别高。

  这时,有两艘船行驶过来,妈妈说,水上表演要开始了,让我认真看,我就一直盯着那两艘船,期待着会有什么表演,故事是这样的:有一艘运粮船在河上行驶,突然,一艘船迎面行驶过来,挡住了运粮船的去路,在那艘船上,站着三个官,说要检查运粮船,但运粮船上的人不让,他们就打了起来,然后,来了一个人,是包大人,他很神气,也很公正:你们让开,让这艘船过去。没办法,三个官只好让出了路。

  还有一个很厉害的表演,叫“气功喷火”,我听了这个名字觉得这个表演很奇特,人怎么会喷火呢?表演开始了,有一个年轻人,手里拿着一块煤块,然后,他把地上碗里的汽油喝了,脸上有一种很难受的表情,之后,他把煤块点燃放进嘴里又快速拿出来,他一喷,就有一团火焰,我很惊讶。之后,我们又看了很多表演,去了很多地方。

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在清明节这天,古人用这首诗来寄托这一份衰思。

  往年清明,妈妈总会带我来到外公墓前,总会点燃蜡烛、香,烧钱纸,凤起爆竹来祭奠。“啪嗒,啪嗒”,一颗颗大大的烛泪不停滑落,烧出来的灰烬纸絮漫天飞舞首,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

  今年清明,又来到这座熟悉的山前,上山的小径上,百草丛生,小鸟欢快的唱着歌,好像在唱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听吧。

  外公的墓前,那棵高大挺秀的松树屹立在墓前,好像在给外公当卫士,妈妈和我扫去墓地里的叶子;带着我对坟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来,拜着拜着,妈妈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里也酸酸的。我根本没见过外公。妈妈告诉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都是外公取的,可我的名字不是外公。

  下山路上,妈妈告诉我:扫墓不光是为了缅怀、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诉先祖,后人会更幸福的生活,让先祖们含笑九泉。

清明作文 篇5

  清明的时候,我回老家去扫墓。

  暮春的田野青黄相接,远远的泛起些新鲜的绿色,层叠起伏的山峦为雨后青白而明净的天空所映,显出几分青黛与黎黑的墨色。

  绕过一座座山,行过一道道桥,趟过纵横泥泞的乡间土路,渐渐清晰的,是旧居残破的门窗,檐上的燕巢依旧,而燕群已不知何方。

  一家人会齐,随着祖母上山。清明时节雨纷纷,上山的路不好走,但山野清和景明,影影绰绰的树影勾画得很清楚。

  荒草自在坦荡地长着,铁灰的水泥下是祖父的安眠之地。大人们在打理荒草,清扫墓园。而我在一边待着,零碎地念想着。祖父死的时候我少不更事,死亡的概念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过于遥远,但我还是喜欢用“死”这个字眼,去世未免显得缺少人情味。我唯一的印象是那个佝偻的身影渐渐萎缩,最后蹙入一片清明茫茫的白色中,当这些印象与记忆都开始消逝时,野地里一片片荒坟最终都归入被遗忘的大流中。

  祖母颤巍巍地叠着纸钱,那上边的各种符号让我想到了别的什么,那是跟这个节日存在关联的,你可以理解为迷信,或是更为古老而难以言喻的寄望。在她沧桑的脸上,那神情如同轻风吹过的湖面。

  我突然隐隐地恐惧起祖母的离去,因为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她终将也被遗忘的事实。我终日在她岁月的边缘徘徊,但那给我的是更深的愧怍,她的面对如今世界的茫然与新奇,第一次用手机的'欣喜与激动,每次回复她语意不通的微信时,我都感到无言的感伤。人的衰老是一个众叛亲离的过程,由被社会到被子女所遗忘,我们所爱的人最终也将永远地别离。

  冥钱纸堆的火焰慢慢亮起来了,映照得那石碑上的名字愈发斑驳,青烟渐渐弥漫开来,播散出一种温热而微苦的气息。

  我看着坟头上柱香飘散的轻烟,氤氲的热气仿佛要使人与它一起弥散在空中。而祖母依旧是沉默地微微笑着,望着纸钱在火焰中静静地蜷曲成黑色的灰烬,然后归于永恒的寂静中。

  这一年一度的祭扫最终没有退却永恒的遗忘,但却使我铭记更多于此的记忆。缅怀仍是缅怀,而更深的,是人之生死最终归于天道,安于更为广大而浩瀚的循环中,那样生与死的规律,是我还无法触及的,出于自私的情爱。

  人生中的小别离,最终都归于生者与死者的告别。而清明时节的祭扫,也只是一次次的预演,让我们最终能坦然地面对。

  在那清和景明的空气中,死者同生者的联系,就如同长逝的水流般渐渐远去,最终流入不动声色的亘古的洪荒中。终将逝去的静好与永恒的静寂在这个时节分外清晰起来。

  这样想着,在鞭炮的硝烟中,我忽然渐渐地舒畅轻松起来,觉着那些方才的念想也变得清晰,随着炮声一起渐远渐淡。

  回程,下车时,祖母哑着嗓子跟我告别。我透过模糊的车窗,看着她苍老的背影蹒跚地踱过一条又一条的街,然后消失在一个拐角处。

清明作文 篇6

  柳絮纷飞,又一季,清明无雨。

  ——题记

  清明接到了,如此的清新素雅,有如此的庄重。记忆中的清明,总和那雨有联系,而今年的她,却没有萧萧落泪,反倒落得一生轻盈。

  我不解,问奶奶:“是不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根本不存在呢?”奶奶说:“孩子呀,这雨呀,不应定可触可及,要用心去找啊!”似懂非懂,踏着清明之际,我去那世间,寻雨的足迹!

  清明的早晨,落着蒙蒙的雾,家家户户都忙着烧香祭祖,气氛也不禁被烘托得如此悲伤。我走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身边有不少的祭坟的人,看着便想起自己逝去的长辈,想着人生命的河流,总会干涸枯竭,心中蓦的一紧。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位老婆婆跪在坟前,哭得那么伤心,在清明之际,肆无忌惮的将自己对亲人的思与念全部诉出,一发不可收拾。

  看着看着,我顿悟了些什么,那老婆婆的泪,是否就是那清明的雨。是吧,那雨飒飒落下,化成满地无尽的回忆。原来清明的雨是伤感的,夹杂在对逝去的亲人的回忆里。

  原来清明并非无雨,只是那雨,化作了人世间种种牵绊,感动无限!

  抱着失落的心情继续走,忽然听得那欢乐之声,循声望去,是几个老农,握着镰刀割着那柳条,上面可都是新出的芽,碧油油的,我不解,走上前去问问:“爷爷,你们这是在干嘛呀?”老农回答道:“孩子啊,我们在掳柳叶,回家做柳饼。”虽不知柳饼是什么,但眼前的景象和刚才的,完全不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泪水,取而代之的是欢乐和汗水。在这个气氛凝重的季节里,原来来又活泼欢乐的一面,悲伤之后的她,也找到了自己放松的渠道,这时的清明节,格外的秀丽。

  老农拿给我几条柳枝,我近些看他,一脸的朴素,满脸的汗珠沿着脸颊向下流,我的心盈润了。在她的脸上,我看到清明节雨的踪迹,原来那清明的雨啊,不知何时有化作辛勤的汗水,镌刻在了老农的脸上。我道了声谢谢,走回了家!

  吃着柳饼,我倚在门上,看那阴沉沉的却怎么也无雨的天空,似一位欲哭无泪的少女,令人心痛!

  原来清明并非无雨,只是那雨甚是微妙,藏在人世间;又十分多变,诠释着喜怒哀乐。我坐到书桌前,听着许嵩的《清明雨上》,用笔描绘出清明的一姿一态:

  “翘首相望,又是清明无雨;

  侧耳轻听,又是清明雨上!

清明作文 篇7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俗称“八月半”,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不知牵动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愫。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仰望天空那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有拜月、赏月和吃月饼。

  拜月就是设供桌于庭院,摆上月饼和各种圆形瓜果(如菱、柿、藕等),对月叩拜,然后,全家人围坐桌旁,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是中秋节的特殊食品,寓意家人团圆。中秋赏月吃月饼,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所有人的一种心愿。

  据说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用面粉内包糖和芝麻、或者青菜、豆荚等馅,烙成圆饼,晚上全家人分食。现在,每到中秋节,家乡还保持着这种包饼过中秋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发面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月饼都是要凭购货本按供应量购买,那时的月饼也很硬,用黄表纸包装,棕褐色的油渍闪着光亮。通常五个一斤包装,就是现在像包硬币一样,一管一管的。再后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集市上出售的月饼,基本都是那种2毛钱一块的“五仁”月饼。而现在的月饼品种真是繁多、制作也很精细、馅料比较考究、外型包装非常美观。

  如果家中有人在外工作,或女子回娘家,中秋这天都要赶回来,全家中午吃“团圆饭”、喝“团圆酒”,晚上吃“团圆饼”,同赏月圆。

  中秋节,也是亲友之间互相赠送月饼和探访、加强联谊与亲近的日子,这些风俗,都反映了人们心中盼望团圆与美好的意愿。

  如今,中秋习俗中的拜月早已废弃,赏月也已简化,但吃月饼这个习俗仍然盛行。

清明作文 篇8

  今天,我们班开展清明诗歌会。

  陈雨昂担任主持人,在大家热情期待下,她宣布:“五(4)班清明诗歌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程诺同学为大家朗诵《荷塘月色》!”

  程诺同学手揣诗稿,大步走上去,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说完就朗诵起来,她朗诵的很动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也来到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欣赏着荷香月色。

  “天马行空”组合朗诵的是《最后一分钟》。他们用宏亮的声音朗诵这首诗,听着听着,我眼前似乎浮现出香港回归祖国时,全国人民欢呼的场景;仿佛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由贾媛媛和刘锦圆朗诵《我的家乡》。()我心想:她们能朗诵好吗?

  没想到,平时不声不响、文静斯文的两个小女孩,朗诵起来竟是那么动听。她们用优美的语调突出了泾县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物产丰富。

  我们儿童诗歌会结束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拍着手掌要求孙老师和王老师也来朗诵一首。老师们推辞不过,只好朗诵。

  孙老师朗诵的是《乡愁》。孙老师用低沉的声音读着,特别是读到“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王老师朗诵的是《海燕》。想不到平时普通话讲的不怎么标准的王老师竟然朗诵地很有情感,让我们也感受到暴风雨就要来临。

  清明诗歌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清明作文 篇9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我国传统24节气之一,我喜欢这个春意盎然的温暖节日。

  《岁时百问》有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万物萌发,欣欣向荣。远郊近野是藏不住燕语莺啼,堤边柳岸是嗅不尽的桃李芬芳。我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安排下,带着刚开学的轻松心情外出踏青,大学城川美、南岸广阳岛、北碚歇马镇、南川大观园、江津金色黄庄……到处都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流连在十里锦绣的落樱海洋里,徜徉在金黄绸带般油菜花田里,尽情感受春的温暖、呼吸春的气息。这生机勃勃的清明时节,让我感悟到了万物生长,我们应当不负大好春光地去游玩、去感受,这点燃了我新学期的激情与活力。

  清明时节,除了踏青、插柳、放风筝这些亲近自然的传统习俗外,还有祭祖扫墓这个庄重的仪式。每年清明节,爷爷都会带着我们一家人前往墓园祭奠先人。肃静的墓碑前,爷爷奶奶带着爸爸、妈妈和我庄严鞠躬,向逝去的先祖祈福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一杯浊酒、半叠纸钱、三柱清香,寄托着我们全家对先人的无限怀念和哀思。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懵懵懂懂中清晰感受到家族情感的传承,不知不觉间对父母和祖父母的爱愈加浓郁深厚起来。

  又是一年清明到,欢欣追忆两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