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节日>腊八节>腊八节的作文
投诉建议

腊八节的作文

时间:2021-03-11 13:31:46 腊八节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节的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7篇

腊八节的作文 篇1

  腊八快到了,或许某些人的牢骚也快到了:又一个“饮食节”。

  这回吃什么呢?还用问,吃腊八粥呗。

  那么,为了来点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咱就扳着面孔问一声:腊八该做点什么呢?

  这可有点“脑筋急转弯”,不太好说了。

  正确答案是:做“腊八蒜”;没辙,还是吃的!

  讲究人的腊八蒜必须在腊八这天做,只有这天做出来的蒜到时才会泛出正宗的翡翠绿蜡,味道也才会正宗,也才能不耽搁事儿正好赶上用。

  腊八蒜的用场和蒜有关,关键是那个“蒜”字和“算”字同音。拿老北京来说,一般的铺子都要在腊八开始拢账,掌柜的背着灶王爷将一年来外赊欠款算清楚,记到帐上,等老爷子揣够了红包上天嚼舌头的时候好去讨债。可中国人,老礼仪之邦,大过年(蜡祭,腊月——正月期间)的找上门儿去急赤白脸跟人家要钱,总是失礼;何况要钱要急了难免出口些过份的话,总不能让街坊邻居也成天听着“小子(zei1)!欠债还钱”“还打白条啊?!都啥时候啦!”之类的烦心话吧。怎么办呢,这腊八蒜就派上用场了:要钱的时候为了防止扰民,掌柜的就让伙计挨门挨户将腊八那会儿泡的“蒜”给欠债的送去。欠债的收到了腊八蒜自然心知肚明:放账的送信儿来了,赶紧想办法凑钱还账呗!在过去,腊八蒜都是这样只送不卖的;要是卖就得吆喝,大过年的,满街吆喝“腊八算”无论如何是一种恶性刺激。

  一个腊八蒜,所谓的“纪念性”和“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检阅”都淋漓尽致地包含在其中了,此乃说笑。

  腊八蒜只是小菜一碟,并不在腊八那天吃。腊八节主要的民间习俗还是熬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源,我从50年代小学课本上学到一个故事;写夫妻俩又懒又馋,日子过得一年不日一年。那年腊月初八,夫妻俩实在没吃的了,就从家里粮囤扫出了点五谷杂粮的底子熬了点稀粥,算是又混一顿。后来再去扫,什么也没了。没过几天这夫妻俩就饿死了。后人引以为戒,就在腊八这天熬粥喝,以示革命要节约,持家要勤俭,一天省一口,不必多生产——另一种懒法。

  这只是腊八粥来源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或许是过去有人怕别人撑出病来好心瞎编的,不过把这喝粥的习俗编得让人那么不舒服;会让人理解为:粥都喝了,过几天该死了。

  可能还有不少人听着这档子事也觉晦气,于是最近二十几年,这故事重新流传了,原来故事中的夫妻俩变成了兄弟俩。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只是这兄弟俩喝完粥以后没死,第二年他们吸取了经验教训,狠狠地勤劳勇敢了一回,真的过上了好日子——很是与时俱进。如此流传下去,后人要是再听这故事的时候,绝不知道这故事当中还死过人呢!中国历史上,瞒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只要你瞒得及时,瞒得巧妙,就是一个高尚的瞒家,一个纯粹的瞒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瞒家。

  还有一个民间故事也是说腊八粥来源的。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家中穷,只好去给财主放牛。一次放牛时把牛摔伤,财主大怒,将朱元璋关起来饿饭。小太祖爷饿了几天实在顶不住劲儿了就在屋里四处翻腾找吃的,一无所获,气得掘地三尺,结果把一个老鼠窝挖塌了,那里面有老鼠倒腾过来的五谷杂粮枣儿栗子什么的。说到这儿,我忽然想起《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玉给黛玉编的故事,说腊月初七众米耗子下山去偷米、豆、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香芋等原料,准备初八熬腊八粥(不是循环逻辑,是我故事讲半道儿走神了),这个老鼠洞里的东西会不会就是米耗子们偷来熬腊八粥的

  见到老鼠洞里的粮食,小太祖爷大喜,用这些鼠粮熬了一锅粥,美美饱餐了一顿,虽说有些臊味儿,可比吃山珍海味还香。

  朱元璋当皇上后,终日美味佳肴腻着了,甚觉乏味,没劲透了。那天正好腊月初八,朱元璋忽然想起当年吃鼠粮的事情来,忆苦思甜,便叫厨子按他说的熬了一锅鼠粮粥与文武百官共享。当然,时过境迁,这粥朱元璋再也吃不出当年那味道来了,那道理和刘宝瑞那段朱老爷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一个样,何况这回粥里还少了老鼠屎和老鼠尿两样东西,能是当年那味道吗!虽然忆苦思甜未成,朱元璋继续感觉没劲,可是朱元璋在腊八那天和文武百官熬鼠粮粥的事儿却传到民间,百姓们纷纷效仿,于是成就了腊八喝粥的风俗。

  这故事流传当中也变了,鼠粮二字当然要去掉,老鼠屎老鼠尿也不要出现,不然,说太祖爷吃老鼠屎老鼠尿都觉得香喷喷的,大不敬。

  这也只是个民间故事,但凡故事,都是编出来的,可编故事不能离谱,像喝腊八粥起源于朱元璋这故事无论是为了拍太祖爷还是骂太祖爷,这拍得骂得都太离谱了,明朝之前民间就不过腊八,不喝腊八粥了吗?

腊八节的作文 篇2

  老人都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我们孩子的眼里,对于腊八节的概念就是,吃点八宝粥,就要快过年啦。直到那件事,彻彻底底的改变了我对腊八节的想法。

  事情发生在那年的腊八节,外面很冷很冷,飘着雪花,我一个人在家,屋子里还算缓和,父母告诉我,有应酬要出去。得晚点才能回来。我心里想着,老人还说小孩小孩你别馋,什么过了腊八就是年啊,我都没有人在一起过这个腊八,还有什么意思嘛。

  就在我心里正不是滋味的时候,独自看着电视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开门声。我心里想着是不是爸爸妈妈回来啦。我急急忙忙的下地去给开门,一看到真的是爸爸妈妈回来啦,我高兴的跳了起来,爸爸妈妈对我说,你看看后面还有谁。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奶奶爷爷,叔叔姥姥姥爷全都来了。我问妈妈,他们怎么来啦?妈妈告诉我:“他们一起来陪你过腊八节啊,因为好久没见到你都想你了,趁着腊八节一起过来看看你?”我看到桌子上被爸爸放了好多的好吃的,大家坐到桌子旁边准备开动了,没想到爷爷对我说:“孙子,你是不是现在很高兴啊?是不是刚刚有点难过啊?”我说;”可不是嘛,刚刚我还以为我要自己过腊八节呢,哎,你们真是的,都不提前告诉人家,是不是要给我惊喜啊?”奶奶对我说,你是不是这腊八节是不是过得难忘啊?嘿嘿”我们吃完了饭,有一起喝了八宝粥。

  是啊,这个腊八节虽然没有太多那样的节日应该有的礼节,只有一些在饭店拿回来的菜,可是这个惊喜让我很难忘,原来腊八节也可以这么过呀!嘿嘿,我真的好高兴啊。而且可以把全家能都集齐到这,大家团圆在这,真的是太让人高兴啦!!

腊八节的作文 篇3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的记忆,如今都远远的离去,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还让我酸酸地想起。

腊八节的作文 篇4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在开封,吃腊八粥是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粥距今有千年历史。经过后人不断传诵和加工,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越来越多,这些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八节的变化和传承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吃腊八粥纪念岳飞希望和平

  1月8日上午,50多岁的市民王汝香对记者说:“传说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就像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以食物的形式纪念抗金英雄,表达人们渴望和平、没有战争的生活环境。”

  王汝香娓娓道来:“岳飞挥师北伐,率领众将士抵抗女真族对南宋的掳掠残杀,深受人民爱戴。但朝廷却下令让岳飞回朝,岳飞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避免金兵残杀百姓、对地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他依然顽强抵抗。可后来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回朝,无奈之下岳飞只得遵从皇命。岳飞走时百姓非常不舍,想起岳飞的忠勇,百姓们自发拿出家里的粮食煮成粥为岳飞及众将士送行。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较差,各家的粮食都不一样,有麦有豆,五花八门。百姓将各自煮好的粥倒在一个容器里,混合后送到岳飞面前就是一碗有米有麦有豆的粥了。岳飞率领众将士道谢后回朝,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百姓为了纪念岳飞,每年腊月初八烧起‘百家饭’,即腊八粥,以示怀念之意。”

  王汝香说:“小时候还听人说过,腊八这个节日从农耕时期开始就有了。在农耕社会人们吃不饱,希望种的每一种粮食都能丰收,于是选出一天将各种粮食煮在一起吃,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王汝香说,“八”是个吉祥数,代表多的意思,人们希望多种粮食来年能有个好收成。“小时候一吃过腊八饭就盼着过年,每年过腊八都可兴奋,因为大家都可以等着过年了。”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王汝香笑着说,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家里没有这么多豆类可煮,于是用大米、小米、黄豆和玉米糁掺在一起煮成粥,这就是当年的腊八粥。

  “无论如何,咱开封人都认为腊八粥是纪念岳飞的。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也有岳飞庙,我个人认为腊八节和开封很有渊源。”王汝香笑着说,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百姓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腊八粥吃着更加香甜可口。虽然没有了幼时对过年的企盼,但珍惜和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腊八祭祀驱鬼治疾庆丰收

  《说文解字》中解释“腊”字为:“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称之为“腊祭”。腊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腊祭”这种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祭祖宗。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在每年腊月祭傩驱疫时人们敲奏腊鼓。《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东京梦华录》:“自入此月(腊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古代还有腊月击鼓催春的风俗。古谚云:“腊鼓动,农人奋。”腊冬期,农事最要紧的是施腊肥。腊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争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因此,腊鼓一响,农民们就忙着往地里送肥了。

  腊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于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溜也。”可见,这个祭祀所祀的是来年的收成,所以腊祭在宗庙中举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的作文 篇5

  小时候很喜欢腊八节,因为这一天妈妈要做“腊八粥”,味觉帮我记住了这个深刻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村里的家家户户会给鸟儿送食,冬天即将到了,鸟儿们无处觅食,好心的村民将锅里的腊八粥细心用瓦片装好,放在人少的草垛边,鸟儿们纷纷前来,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善良积德文化吧。

  腊八节,是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最据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又相传是纪念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苦行六年的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但愿以后每一个腊八节,都没有受冻挨饿的鸟儿。

腊八节的作文 篇6

  腊八节的由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说法吧!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现在就想喝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呢?

腊八节的作文 篇7

  爷爷八十岁时,背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那时,……

  爷爷八十岁时,背着手,在雪地上走路嗖嗖快。腰不弯,气不喘,寒风掠过谢顶脑门时,后勺一圈儿白发就势扯上了银色胡子,蜿蜒地挂在腮边。他声如洪钟,常吓得儿孙们颤抖。见着黄米饭就笑眯眯的,非常温顺。

  那时,母亲为了讨爷爷欢心,一到冬天就隔三差五地焖黄米饭。尤其到腊八日子,黄米饭做得更要有名堂。淘米时要轻搓慢漂,挑出匀溜的白底紫花饭豆,先煮了八分熟,捞起来攒进小碗里。烧沸水下锅,奶黄的米粒翻滚,铁勺子沿了锅边转圈搅动,灶坑里秸秆呼呼响。少顷,豆子们愉快地散进来,淡淡的甜香在蒸汽里氤氲。直到泛出稠亮稠亮的光泽,跳动地映入眼帘,盛起一撮儿,拽出黏黏的一道豆花绺子。母亲就麻利地取出一个大肚蓝边瓷罐,放在锅台角上,一勺一勺往里装黄米饭,满满登登后,细心地盖上盖。盖子上正好搁进去两个小碗,一小碗白糖,一小碗荤油梭子。先用小棉被包了,再一闪身到柜橱里取一块干净的屉布子,兜着罐底系出一个结实的结,恰能容胳膊伸进套子里,挎着走。

  屋外的阳光冻得哆嗦,雪花聚在窗台上,堵得视线都瘦了。母亲吆喝着,从大柜里掏出两条厚棉裤,规规矩矩地站在炕上,我们偷偷地捅那大棉裤,它们变得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笑。豁牙子弟弟淌出口水,我们脱掉只能猫在屋里的薄棉裤,穿上迈不开步的厚棉裤。裤腰连着兜兜,两根带子从后背斜拉过来,扣和钮挤在肩膀上。完后,又包了围巾,只露出眼睛,搬起那个黄米饭包裹。母亲先走几步,用力推开房门,屋里涌动的白色气体咆哮着鼓出来,我和弟弟也站在门外了。

  腊八冻掉下巴,差不多是一年里最冷的天。土房子缩脖低头的挺着,栅栏门、羊肠道都默不作声地抽着脸,平时三五条疯跑的狗,正夹着尾巴,堆在窝里草堆旁,凄凉地哼哼。爷爷家在后趟房的东头,风夹了雪粒子吹过来,我和弟弟趔趄着,眉心和鼻子头通红通红,似要结冰了。鞋底子邦邦硬,踩在雪地里发出喤喤的响,我伸手拉弟弟,他的鼻涕流出来了,冻在鼻子头上。看他撇嘴要哭,我连忙喊着:“那个黑老鸹!”他仰起脖子,忘了冷,看见高处一根电线上裹了厚厚的霜,亮晶晶的,正蹲着一个黑老鸹,探头探脑,左右张望。忽而,--嘎--嘎--嘎--扇几下翅膀,飞走了,簌簌落下一串串霜花。

  我搀着弟弟,胳膊让这个棉包袱坠得生疼,手插不进兜里暖和,冻得红刺刺的,皮都肿起来了。好不容易看见爷爷家大门桩子了,那是一截老树的枯木桩子。一半身子被抹进黄泥墙里,露初半侧疙瘩琉球、愤怒的脸,顶部锯掉了,积了一坨子雪,像戴了白绒帽子,静静地立在栅栏边上。前两年,我一看见它就哭,它像爷爷,我就怕他发火的样子。我曾拿着长木杆子,把爷爷家窗户纸糊的外屋门捅得稀巴烂,爷爷从外边回来,跳起来、大声喊着,要用大板子砸死我!我一看见他,就逃得远远地。

  我和弟弟好不容易拽开爷爷家的门,冰把门缝隙封死了,发出嘎巴一声。爷爷在里屋喊开了:谁呀!我的腿一抖,忙答应着,三步两步冲进屋,把包裹放在炕上,一层层打开,端出瓷罐。黄米饭还冒热气,爷爷的眼睛眯着,奓着手,大声叫着:筷子!筷子!小嫂子忙递过来一双筷子。爷爷把瓷罐捧在怀里,先夹一口白糖,抿一口黄米饭,目光柔和地咂着嘴,白胡子都快把嘴唇盖上了,一撅一撅的。哦,爷爷的眉毛都是白的,粉红的脸颊,粉红的鼻子头,粉红的脑门,像个孩子一样。

  小嫂子拉着我的手,学着爷爷的样子:今儿早起来就念叨,腊八了,得吃黄米饭,黏黏下巴,要不出门该冻掉了!奶奶活着时,爷爷睁开眼睛就吃上黄米饭了!小嫂子委屈地低头说:“爷爷说我做的黄米饭不好吃。”我看着小嫂子,不知说什么好,爷爷的大孙媳妇多好看呢。

  奶奶走很多年了,爷爷炕上的铺盖卷都是两套。他一套,奶奶一套。太阳下山就睡觉,他给奶奶先铺上被子,叨叨咕咕说着话,直到自己也睡去了。天空还挂着月牙,爷爷就携着黎明的清凉下地干活了。他愿意种糜子,老秋时,那些垂头羞涩的糜穗子,秀气、文静又朴实,像奶奶一样。小仓房里满囤的糜子,奶奶就会欣喜地捧起来,金红色的糜粒子,光滑饱满,从指缝间倏忽地过了。就像现在,爷爷喜欢这种感觉,香甜地吃一顿黏米饭。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9篇03-13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5篇03-10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8篇03-10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4篇03-09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6篇03-13

【精品】腊八节的作文九篇03-12

【精品】腊八节作文八篇04-11

【精品】腊八节作文五篇04-18

【精品】腊八节作文九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