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
辛苦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一定积累了不少经验,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社会实践做一下总结。怎样写好社会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1
实践时间:
20xx年1月24日至1月31日
时间地点:
广西玉林
实践内容:
1月24日至1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礼貌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00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超多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能够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状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到达了每亩2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我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实践过程: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方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齐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我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完美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资料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构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我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此刻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期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此刻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期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但是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我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明白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状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此刻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必须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状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持续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带给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能够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透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之后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就应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方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样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2
一、实习时间及简介:
年月清晨,风和日丽,光阳明媚。我们管理系专业的64位同学在张主任和廖主任等系领导的极力联系和带领下来到了市县镇的各个村进行了分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两个半小时路途就到了达目的地,下车后受到了县领导助理,镇长,村委书记,等有关领导的热烈欢迎,他们还对当地的状况作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县地处粤北部,市南端。是一个地广山多人少、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宜采的具开发性的山区县;气候温和,属于*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该县25℃以下可开发的坡地60万亩,个性是有众多海拔400-600米的高山小盆地,山青水绿,空气清新、无污染源、昼夜温差大,在这么好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该县人民开发山区资源,不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加强品牌建设,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丰绿”牌蔬菜商标。该县先后被省批准为“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广东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其中奶白菜、佛手瓜、四季肉豆角和尖椒四种蔬菜经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小正镇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是奶白菜。
短短的10实习生活中,让我感受到了很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那里也是我美丽的家乡。乡亲们都十分善良,勤劳、纯朴、真诚、到处充满了客家人好客的风俗。我们三三两两的分配到生活条件和沟通潜力较好的各个村的农户家去,跟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他们的艰辛,使我了解民情,对蔬菜知识有了必须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很多自我的感悟和深思。
二、采割:
在奶白菜在采割方面我觉得有些浪费,他们割菜时那些脱落的鲜嫩的绿叶片都是扔在田地里由它发霉,腐烂的。而不收集回来晒干、腌酸菜,喂鱼、喂牛猪牛等用。
三、包装和销售:
我认为在包装和销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打包装比较随意,而不分等级包装,把优品和次品分开。应充分的利用当地超多的剩余劳动力,设一个绿色食品包装厂,把蔬菜分好等级,打好小包装。有包装标志和统一规格,同时产品还要有质量标准认证。利用该县交通方便的优势(105国道纵贯县境,距广州150公里,距深圳180公里,其中小正镇就在国道旁边,离这从化广州一带最),可设立绿色食品专买市场,进行订单,再有目的的送货上门,而不要盲目性的超多的运往广州越秀市场、江南市场和东莞长坪,然后整车批发给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太单一化了,这样成品高费用大,但是在销售中价格又会低很多。
那里的绿色食品营销方式还是比较跟一般蔬菜营销方式没什么两样的,过于传统。但是当今绿色食品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绿色食品最终应对的是消费者,他们都喜欢选取的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绿色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必需要大力宣传发展绿色营销,推广绿色包装。“绿色营销”是基于绿色需求、绿色消费而产生的,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绿色营销”则突出其消费过程的“绿色化”;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到达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务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应用绿色营销来适应绿色需求,推广绿色消费,拓展市场空间已时不我待。因此就应超多投资在销售上,逐步的向绿色营销这条好的渠道发展。
四、信息传递:
由于那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信息的传达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令人值得深思的。虽然他们都会尽量的想点子,动脑筋,订了些南方农村农民报,看电视的农业新闻中得到一些的有用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渠道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导致他们对市场需求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告诉我,蔬菜价格有时候波动的很大,有时候本钱都挣不回来的,有一阵都没有情绪去打理了。所以我觉得农业部门应多为农民带给一些有用的完整的市场农业信息,改变农民的农业信息弱势。这样绿色食品的发展才会得到更快的提高。还有农村对小孩的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孩子是未来的期望,更就应花多些心思把他们教育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五、总结
这次下乡的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透过对农村生产奶白菜蔬菜的学习,使我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更具体的实际的了解,个性是对蔬菜的生产有了实操性的掌握,还结合了自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跟农民们的蔬菜技术好好交流,相互学习,跟他们生活得很融洽,我感到十分亲切,愉快,他们是那让的善良,热情,真诚,给我留下了完美的回忆。使我更深该的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奋斗过程是如此的之不易,更让我感觉到这个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之大。总之,这次实习有着十分重大的好处。对我今后的为人处事态度,工作,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也让我觉得自我所肩负的任务之大,并且要努力的用自我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农业发展,个性绿色食品的发展效力。
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3
实践地点:
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村
实践时间:
20xx年7月9日至7月14日
实践者:
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夏日之风”小分队
前期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网络、电话咨询、实地联系等)了解梅家坞的大体情况。
活动过程:
经过实地走访调查,我们从各个方面认识和了解了梅家坞和龙井茶,现将我们了解到的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加以论述。
一、当地风情
梅家坞茶文化村是一个敞开式、全民参与的、个体经营为主的乡村旅游地。其发展始于2000年5月1日梅灵隧道的开通,从此这个坐落在山坞里、景色雅致的小茶村与主城区的车距不过半小时。
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正宗的龙井茶、地道的农家菜等吸引了杭州、上海、苏南及周边其他城市的自驾车游客——梅家坞成为了有口皆碑的,距杭州市中心最近、最具原生态特征的乡村休闲区。
梅家坞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晨间,漫步在梅家坞的山间路上,你会有种如临仙境的感觉。那里清新的空气,爽朗的乡间笑声,是在呼唤你——回归自然!
梅家坞民风淳朴,这里的村民有着城里人少有的朴实性格。听人说,梅家坞的村民晚间睡觉一般都不太锁门,有的甚至把门虚掩着,不必担心偷窃问题,这跟城里人邻居之间互相都不认识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一年之内,很少有游客投诉事件发生,可见,梅家坞的茶农对待客人是非常友善的。山好水好,人更好,这是梅家坞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周总理纪念馆。总理对西湖茶区,可谓踏遍茶山路,情满梅家坞。1953年1962年期间,周总理曾先后五次来到盛产龙井茶的西湖梅家坞村视察、指导工作,其中有3次是陪同外宾的。他曾指出:“龙井茶是茶中珍品,国内外人士都需要,更要多发展一些”、“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是经济作物,再好没有了”。
周总理的到来对这里的茶叶乃至经济、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且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这里留下了一连串故事,几乎每一个村民都在不经意之中流露着对周总理的感怀。1993年,梅家坞的村民自发筹资修建的周恩来纪念馆开馆。每年清明节,这里的村民都用当年最好的茶叶泡上一杯茶放在周恩来总理的遗像前。
周总理纪念馆里陈列了很多当年总理来梅家坞参观、指导工作时的照片以及一些接待总理的桌椅。在那里,我们仿佛听到了总理的谆谆教诲。
二、茶庄
五年前茶庄茶楼在此地开始兴起,经过2003年开始的整改,茶庄经营逐渐规范化。目前在整管委登记的茶楼(包括外大桥在内)有近200家。茶楼的顾客以熟客为主,另一部分是零散游客(包括相当一部分外国游客)或旅游团。茶庄的地段位置对经营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中段停车场附近的茶楼,生意比起其他茶楼就要好一些。就此,我们走访了中段一家位于停车场附近的茶楼。从茶楼老板口中我们了解到,虽然茶楼位于中段黄金地带,但收入较前几年已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这几年随着梅家坞的整改和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加上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开茶庄,茶庄数量猛增,所以,除了个别突出的走品牌路线的茶庄,大部分茶庄的生意已不及当年。
说到品牌,位于较上地段的“五星人家”茶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庄的内部摆设处处透着茶文化的气息,茶壶茶杯不说,就连椅子也被有心的茶庄老板改成了藤椅,再配上褐色树漆和朴实却别致的竹扇,来一杯清香的西湖龙井,微摇手中竹扇,坐赏不知是偶然抑或是别有用心框入窗掾的绿树青山亭台楼阁,自是乐在其中了。当年,“五星人家”的老板可谓抓住了2003年梅家坞整改这个绝佳的时机,在吸取梅家坞原有茶庄的经营经验教训又结合了自己曾在上海开茶庄的经验后,开了这家“五星人家”茶庄。从此,五星人家的招牌一炮打响,三年来,销售业绩可以说是节节攀升,特别是在今年休博会期间以“梅坞人家”为主题的长达20分钟的记录片的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向外打出了牌子。这之后,国内外许多爱茶者慕名而来,络绎不绝!与其他梅家坞茶庄常客熟客占多数的情况不同的是,“五星人家”在保证回头率近乎100%的情况下,新增客流量相当可观!通过交谈,我们得知,五星人家始终坚持着一个“休闲,面向游客”的经营理念。力求为顾客创造一个最舒适的休闲环境,使那些平日辛苦工作的人们得以放松身心。具体说来,五星人家很注重把茶庄经营和茶文化结合起来,大到店堂布局,小到一个茶杯,无不体现了幽雅隽永的茶味,可见主人家的用心良苦。其次,五星人家采用最传统最淳朴的方式来招待客人,真正做到诚恳亲切地待客,而且真正把优惠实惠放在顾客身上。而五星人家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经营者非常强烈的产权意识!五星人家一开始就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有自身特色的五星商标,是西湖区茶农自己注册商标的第一人。这以后,才开起茶庄。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是其余绝大多数茶农所欠缺的。
正确的经营理念,积极地探索,花心思地经营,切实保护自己的品牌产权,加之把握住好的时机,想来这些都是五星人家成功的大部分原因吧。
三、茶农
有地段优势的茶农都开起了茶庄,还有一部分茶农仍像以前一样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住在朱家里的老茶农。前有乾垄私访朱家里之说,这里的百姓善良纯朴,朱家里也是梅坞景点之一。梅家坞整改也涉及到这点,但影响不大,这里的老茶农还是像以前一样产茶卖茶,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基本上能把采来的茶叶都卖掉。
四、整治管理委员会
以前,梅家坞的茶农只是种茶,炒茶,卖茶,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受到季节的制约。因而市政府开始鼓励茶农开茶庄。而梅家坞原有的茶庄或是证照不齐,或是超范围经营,加之成群游客的进入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2003年起市政府实行了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工程。为了鼓励茶农开茶庄,市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统一办证,减免程序,省却了茶农的很多麻烦,同时,又减免了一些费用,如排污费04年免交,05年减半等,降低了茶农开茶庄的成本。
政府又进行了整体规划,按照"积极保护、民办公助"原则、"世纪精品、传世佳作"的要求、"最小干预、原汁原味、生态优先"理念,由村民自己掏钱改造房子,政府花钱完善基础设施,大约七个月后,一个全新的梅家坞面世,清一色的粉墙黛瓦,门前青石板、香樟树、小桥流水,屋后青绿茶园,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整治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七月在梅家坞建立办公室,在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走访茶农做动员工作,在一家家茶楼茶庄建起来后,又引导监督其规范化。如今,这里的茶庄经营已经步入正规,现在整管委员会在放手让茶农自行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做一些协调工作,并鼓励茶楼茶庄建立农家茶楼协会,以便自主协调纠纷,并将自己的品牌保护起来。
可以说,政府的支持,引导,管理对梅家坞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是我们调查的重要地点之一。茶叶研究所主要是从事茶叶栽培方面的科学研究,并把一些科研成果推广到普通的茶农中去。梅家坞及外大桥地区所种的均是由该所研究培育的“龙井43号”茶树。在农科院里,我们不仅参观了其下属的龙冠实业有限公司大众茶和精品茶的全自动生产线,也从有关专家口中详细了解了龙井茶的种植、生长过程。对于茶来说,土壤、气温是最重要的。茶是酸性作物,种茶地土壤的PH值要在4到6。5之间;茶喜欢砂性土壤、少水状态。气温方面,种植茶的最低气温不能低于零下12度,这就是北方不能种植茶树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喜欢漫射光,所以有时侯茶树的周围要种上遮阴树,以避免太阳的直射光。茶树每年都要修剪,这样一来有助于采摘,二来有助于茶树生长,可以更多的发支,提高采摘量。农科院一行,增长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对龙井茶的栽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坚定了我们“让年轻人走近龙井茶,走近茶文化”的决心。
心得体会:
这次“让年轻人走近龙井茶,走近茶文化”活动的提出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我们李宁宁、华声、艾永、阳勤、华菲菲、袁飞、侯江岸、牛淼、付光道、付哲、盛夏十一人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取名为夏日之风。这次活动从开始策划起,大家都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最终大家都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这次活动,并且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在活动筹划阶段,我们与梅家坞村委取得联系,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并且在梅家坞附近的外大桥村联系好了食宿,于7月9日从学校出发。同时我们与娃哈哈等大型企业取得了联系,争取赞助;我们还向多家媒体提供了此次活动的素材。遗憾的是,由于活动开始筹划较晚,虽然创意得到了对方的赞许,但因为时间仓促,我们最终未能取得赞助。但同时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经验,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宝贵的。活动期间,大家顶着烈日走访梅家坞的各家茶庄,进行询问和记录,详细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大家参与度很高。活动于7月14日结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全面了解了梅家坞茶文化村和当地龙井茶的状况,取得了详尽的资料,达到了活动预期的目的。
【关于农村面临的问题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05-23
关于农村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09-30
农村支教社会实践报告12-07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04-27
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05-23
服务农村社会实践报告07-31
农村学生社会实践报告08-01
有关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范文05-20
2021年暑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06-22
当前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