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体会:为学·为师·为人
坝街乡上燕小学:韦春台
关于为学,先贤彭端淑曾侃侃而谈,有《为学》一篇而千古传承。可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今之为师,每每捧于手心,均有感慨无穷。今之重释手心,铮铮言语,贯穿周身。无须忍受世间百般苦,莫如穷心参究天下圣贤书。先贤彭端淑执其手笔,朗朗高呼——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若此,即便愤发终生均无果,亦无愧于此心之苟活。书卷意趣飘万里,谁说诸君不丈夫?!
关于为师,先贤韩愈有言,作《师说》以贻天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莲山 课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tán)、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为师至此,假使妄为人师,待白发生生,亦将邀我狐朋狗友入陋室,不至杯盘狼迹,哪能求得逍遥自在乐于人间。
关于为人,行事存德,莫问前程。则足以告慰自己空洞得灵魂。即便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行事存德,莫问前程。只要无愧于心,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夜寂人静,寥寥心语,空山鸟语,与诸君共勉。
【师德体会:为学·为师·为人】相关文章:
5.以蝉为师
6.以书为师
7.以砖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