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考察报告
2005年市环境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我区环境管理对象由以前单纯小型的第三产业全面扩展到工业园区、房地产项目以及大型第三产业等。为扎实做好环保工作,平稳实现环保工作重心下移,保持我区环境管理作为全市排头兵的领先优势。2006年3月,区环保局林常青局长带领局中层以上干部到斗门区环保局参观考察,就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学习。 一、基本情况对比 斗门区环保局前身为斗门县环保局,1983年成立,局属机构有办公室、规划开发股、监督管理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共有在职在编人员28人,自建局以来一直全面承担着区域内各项环境管理任务,管理对象以农业和工业企业为主。 香洲区环保局2002年8月单列,局属机构有办公室(下挂政策法规股)、建设项目股、污染控制股、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在职在编19人,尚有8名空编。目前以仅相当市局1/7的人力承担了辖区全部环境管理工作,刚从第三产业管理转向工业园区和第三产业并重管理。 (一)环保审批方面 斗门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4人,2005年批准项目数约970多个。香洲区环保局项目审批工作人员2人,2005年批准项目2242个,人均工作负荷量是斗门局的4~5倍,并且在工作效率方面有较突出的优势,但缺点是审查工作不够细致。两区环保审批工作比较如下:
办事环节
政务公开
信息化建设
办事效率
日均工作量 斗门 现场调查、初审、三人组会签、局长签批、办公室盖章 办事依据、指南、时限、要求等在大厅窗口公示; 审批结果在大厅公示。 暂未开展,等市局统一建设。
登记表3~5日;
报告表≤7日;
报告书≤10日。
接待来访约9人次;
批准项目约4个。
香洲咨询、材料初审并拟批文、股长审核、局长签批、办公室盖章 办事依据、指南、时限、要求等在窗口、网站公示; 审批结果在窗口、网站公示;并按月向市局报送。
2005年10月已正式启用电子审批系统,目前正修改完善中。
登记表2~5日;
报告表3~7日;
报告书5~10日。 接待来访约27人次;
批准项目约14个。 评 价 从依法和实际需要角度,现场调查并非必要环节,极大地保证了时效,但不作现场核实,难免也偶有失误和疏忽。
都符合规范。 香洲区较为领先。 比较同等工作量,香洲区效率较为优先,但工作细致度会有欠缺。 从工作总量上,香洲区是斗门区的2.5倍;从人均工作量上,香洲区是斗门区的4~5倍。
(二)环境监察方面
香洲区环境监察大队在编人员6人,但4人抽调到局机关其他部门协助日常工作,一线执法人员仅2人,工作起来捉襟见肘。目前我区11个镇、街只配备收费员,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及环保专职人员,各镇街环保执法工作由区环保局直接管理,执法压力大。
香洲区环境监测站在职人员6人,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监测项目包括水、气、声、固体等共29项,2005年出具监测报告338份。环保工作重心下移后,负责监测的工业企业由原来的20家上升到100多家,并且多以工业重污染监测为主,监测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对重污染工业企业等污染项目的监督和验收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比较
用房面积(m2)
环境监测
人员构成
主要仪器设备
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监测项目
2005年监测报告数
标准化
建设要求
斗门
400 11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初级技术员2人、高级技工2人,其他1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智能烟尘平行采样仪、智能烟气分析仪、红外测油仪、中流量自动大气采样仪等。 水、气、声、固体等共93项 350份,(另外噪声达标区230个点位,烟尘控制区30余台排烟设施)
三级(年内达标)
香洲
280 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初级技术员1人,其他2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烟尘平行采样仪、烟气分析仪、红外测油仪、噪声仪等。 水、气、声、固体等共29项 338份(另外噪声达标区389个点位,烟尘控制区386台排烟设施,噪声功能区两个点位每季度24小时连续监测)
三级(年内达标)
评价 斗门区工作面积大,香洲区自动化办公条件好。 香洲区监测人员少、素质低,监测能力比斗门区弱。 斗门区仪器设备种类多,香洲区仪器设备先进。 香洲区需加大监测项目扩项认证。 工作总量香洲区多于斗门区,人均工作量比斗门区大。
上级要求标准化建设一样。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
【香洲与斗门环境管理之比较——区环保局考察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