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研活动总结4篇
快乐有趣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从中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这时候写一份活动总结就很重要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活动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研活动总结4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研活动总结 篇1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学校的大教研活动还是遵循以往的方式,实行主题式的教研活动,第八周的周二是我们六年级主持“主题式”校本研究日子,按照惯例我们教研组要确立本学期的教研主题,然后准备一节研讨课。下面是我们的研究过程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和总结,这样更容易反思我们教研过程,为后面更好的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找到发展点和积累经验。
一、教研组的第一次研讨
我们教研组在第七周的周二进行了第一次备课,确定了讲课的主题和讲课的老师。
1、确定主题和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我们第八周能讲完第三单元,于是我们就确定了讲课的课题是第四元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圆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知识经验和水平,我们确定了这次研讨的主题是“做中学,感中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确定刘新亮老师作为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讲老师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小组动手活动为线,老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因为我们年级的学生人数相对多,这就对老师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又很高的要求,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胜任,刘老师是我们教研组唯一的男老师,语言干练,课堂调控能力强,适合给高年级的学生上课,每一句话都富有思考性,评价具有导向性,这样让学生真正做到以“动”促“思”,以“思”启“智”。刘老师还是一个特别能贴近学生的老师,孩子们喜欢和他交流,在这样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的课堂是灵动的,动态的和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让学生真正的体会数学的美所带来的震撼。
3、每个老师的任务分工
(1)认真首先每个老师对教材和教参还有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解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查阅关于圆的拓展资源体会对称所带来的魅力,和其中的数学文化,“圆是最美丽的图形”“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
(2)说出自己对这部分教学的想法和建议。
(3)搜集制作课件的资料
二、教研组的第二次研讨
1、老师们交流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圆是小学数学阶段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圆的认识一部分。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注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通过说圆、画圆、比较圆与以前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来充分地感知圆。例2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了解关于圆的几个重要名称,进一步认识圆。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四在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展开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2、对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分析
本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的计算,对圆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用圆规画圆,少数个别同学甚至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故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具有定向、调节、激励、检测和评价等功能。因此制定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显得很重要。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这一部分内容中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3、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究数学知识,并会用数学的观点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事物。
确立了教学目标后,大家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形成了第一份教学活动设计,并确定了试讲的时间。
三、教研组第三次研讨
刘新亮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讲,教研组的老师听课后,进行交流。
刘老师首先进行了反思:我自己感觉导课用的时间太长,让学生绕到古钱币和车轮再回来,花费了时间并且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后面的活动设计比较流畅,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但是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语我没有太想好,总觉得自己的话太多。
辛老师:优点:刘老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评价语言自然亲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调控和指导到位。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处理第一个环节问学生沿什么线,这里处理的太快,因为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曲线围成的,这里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感知,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董老师:我直接说需要改进的地方吧,感觉最后的把所有关于圆的知识全部呈现显得有些乱,给人的感觉象复习课,不利于学生自己形成知识体系。
宋老师:听刘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语言富有感染力,并且教态自然亲切,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跃,比我们预想的效果要好。不过我觉得把每个环节中的细节关注一下,教师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然感觉每个活动都流于形式。
王老师:后面的练习题处理的很到位,后面的练习题车轮的练习如果让学生充分地根据本节课的只是去分析就更好了。
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们重新调整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并且确定了第二次试讲的时间。
四、教研组第四次研讨
刘老师在四班进行了试教,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地投入,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学生们自主发现了圆的特征和圆的各部分名称,虽然学生们用很稚嫩数学语言描述着自己的发现,再利用所学习的圆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圆,让学生充分感知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学习数学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本节课对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主要体现如下:
1、教学目标定为准确。本节课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了准确全面的教学目标,既有知识层面的理解圆的特征和画圆,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化曲为直,最后让学生用数学的眼观在去看生活中的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情感上,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盛开的鲜花,生活用品,汽车的轮胎,用圆形组成的漂亮的图案,圆的美丽一一展现给孩子们。无规矩不成方圆,墨子语:“圆,一中同长也“所蕴含数学的魅力和价值的到像一幅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
2、注重渗透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要相继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整个的课堂,老师渗透了画圆为方的转化思想的数学思想,也渗透了数学思维的有序性的数学思想。
3、多媒体课件利用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动画功能辅助教学,既增强了直观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欣赏生活中圆形物体的时候,学生一声声的惊呼和感叹把整个一节课推上了高潮,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在学生一声声的惊呼中,我们开心的笑了,我们知道,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冲击,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4、评价激励恰到好处。王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到位,富有感染力,并且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成功地体验,课堂上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从中发现、搜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合理调节,以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很好的体现了这次研究的主题。
我们的思考:
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进行圆的圆心、直径和半径等概念教学时,()似乎扶得过多与自己事先预想得效果有些差距,以至于课堂显得不够开放。再则,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该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还有,"做"中学,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索、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应该多给学生“做数学“的机会,但是往往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不能给孩子充分地时间去做,去感知,每次的活动有些流于形式,学生也意犹未尽,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不断探索和调整的。
教研活动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教育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及“135教学模式”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继续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定期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各年级备课组活动以“135教学模式”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确立“135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为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进一步完善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倡导语文教师细读文本,深入浅出。
3、努力上好每一节家常课。切实落实“135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用心对待每一次作业:作业精设计,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作业细批改,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尽心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好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以“135模式”为契机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大力推进“135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
教研活动总结 篇3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只有以教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把新课程改革做得更好,并且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主动落实新课程理念。参与做课的教师,校强的创新精神,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与要求,所提供的课例既有学科特征,又有课改味道。
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间的相互交流,按照县教研室的通知精神,我校和理想中学开展了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二.整体布局,形成规模
我校做教研工作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形成四大板块:小学高年级组、小学中年级组、小学低年级组、英语教研组。四大板块既有统一教研活动,又有单独活动,教研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方式组成。
本学期,我们先后派3人分别到市及兄弟学校学习。同时我们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狠抓校本培训工作。其方法是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要作学习汇报、上示范课,另外,我们还通过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培训,减少了培训的经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引导教师进入教研的状态,确保学校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本学期我校制订了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本制度明确了“领导小组”“评价小组”的职能,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强化了教研过程管理的机制,制订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
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一至四年级教师以用好上好新教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有趣的、快乐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重点。其余年级老师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发展为根本,关注落实过程性目标;以生活为依托,着力构建鲜活性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建立探究性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五.构建平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好组内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本期按学校要求开设好公开课和组内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化学组开设公开课2次,专题讲座1次,课例研讨2次,王晓伟老师的课例展示《推断题专题练习》和佟雪莲老师的课例展示《二模试卷讲评》受到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充分肯定,佟雪莲老师的《探究试题备考策略初探》通过教研组的.研究商讨,在全区化学中考复习会上展示并讨论交流。全组教师听课时按规范做好听课笔记,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三月份—五月份开展了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采用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做到一抓普及层,面向全体教师;二抓提高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六月末开展了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评出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二件、三等奖三件、鼓励奖三件。通过评比活动,促进了广大教师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功能,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能够有机整合。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求知欲、好奇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地理组的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本学期所做过的工作作一小结。
六.抓好常规,使教研活动正常化
为使广大教师能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各组长能按计划组织各组成员进行学习、研讨、听课、交流、反思。教研活动日趋正常化,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十一月份开展了新师汇报课活动。
由于我校基础较薄弱,教师年龄结构偏高,教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校的教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将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机。今后我校将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将教研工作再创新局面。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学思维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基本技能等。
教研活动总结 篇4
我校本期学校品德工作更加重视与学生的生活及已有经验紧密联系,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取材,再去指导学生的生活。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团结合作,在教育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我校的品德教学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重视理论学习,抓好集体备课。
我组教师按时参加各级的品德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品德研究课和展示课活动。不断地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将新《课标》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去。除此之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组教师都积极的投身于教改、教研的活动当中去,大家在一起相互听课、评课,有时为了一节课当中的细节,大家相互讨论,献计献策,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理论的收集,增强科研意识,在教学中体现出了科研教改思想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认真写读书心得、教学随笔,积极撰写论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二、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实效。
我组教师心中放着两个字,那就是:落实。任何优秀的理论如果没有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组教师在本学期里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的探索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这一中心课题。为了保证课堂
的有效性,我们不辞辛劳坚持给自己所教的每个班级进行评分: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表现甚至课后的作业,我们都一一的认真做好记载。那一颗颗小星星、一张张笑脸娃娃,一个个鲜红的“优”,无不包含着老师们的耐心、细心、责任心。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让孩子们更多的体会到了品德课的乐趣,感受到了品德课的精彩,享受着品德课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渐渐的,以前总是“记不住”带材料的孩子开始惦记着我们的品德课了——他们也渴望着参加那么多好玩的活动。不仅如此,为了让每一次活动落实,我们认真研究课程大目标、结合本册的单元目标以及学情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目的,并在活动的过程设计中逐步分解目标,坚持从细节入手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好些以前不太喜欢上课的孩子也开始念叨:什么时候上品德呀?
三、重视学科整合,丰富课内外活动的内涵。
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或统整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也是教材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在教材设计和编制中贯彻统整的理念和要求,是教材改革摆脱以往教材巨大的物性化的学科惯性,而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也是落实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工作中发现,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要想把每一次活动做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深入下去了。但是如果能够和学科整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学生自主收集的基础上和各科老师们的协商:在科学课上认识四大发明,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课上吟诗赏文,感受中国文化的精华;在美术课上认识盛唐时期的书法艺术。通过学科的整合,孩子们不仅在课外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大唐盛世,更在课堂中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振兴中华的重任。
总之,我组教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努力加强我校品德工作的管理,千方百计地提高学校品德课的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学校品德教育工作将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精品】教研活动总结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