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三教师工作计划4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教师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教师工作计划 篇1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确保20xx年高考语文学科取得较好成绩,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考纲》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明确出题点并找出规律。在语文复习中训练、探究、巩固哪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复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上下工夫,使学生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度;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使学生全面介入教学活动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要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究,争取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使学生在不同层面都得到提升。
3.搞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并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关键要在研究高考考题的方向上,要有校本化的学习资料,争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三、主要问题:
1.回归课本不到位。
教师在复习课本知识时有些浮躁,认为除了默写不会有原题,何必过它,于是就对课本轻描淡写地走一遍,甚至对许多课文不闻不问,就是过也只是只看知识,不注重用课本的经典材料训练思维能力,结果导致大量印发、购买材料,不加判断地使用材料,使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2.教师不能做到精选习题。
因为教师缺乏对复习整体的思考,缺乏对《课标》和《考纲》的认真分析,缺乏对提高教学效率重要性的认识,因而不能对习题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导致题海战术,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不足。
学生在第二卷失分较多,一是理解有问题,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练、逻辑性差。对于“理解”问题,主要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法指导,没有很好地摸索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总是懒于思考,静等教师讲解答案,然后抄在纸上了事。对于“表达”问题,主要因为教师过多地注重讲,而没有注重写,没有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训练。学生仅仅听一听、看一看和亲自写一写、练一练的效果是不同的,听过看过就忘了,而写过练过印象就深刻多了,因为它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这样才会使学生有实际的提高。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积累量少。
高三教师还是就资料讲资料,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感知力还是来自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他逻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作文训练效果甚微。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教师都花大力气布臵作文,可是写到最后学生却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许多老师最后就只有放弃了。
四、主要措施: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比如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都可以在课本里找到。基本能力在课本中也有体现,如高考题中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等都是我们学习课本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多翻一翻课本是大有裨益的。再者,中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尤其是高中五、六册的选文,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
学科组要集体讨论如何使知识回归课本的问题,并安排教师对课本主要知识进行归类,编成校本教材,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谈谈对如何运用课本的认识。
2.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精选习题
进入高三以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这样的感觉:语文知识不少,管用的不多;学习的课文不少,考试考到的不多;做的练习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问题就出在练习上,教师基本都是一本资料讲到底,不了解学情,不分析考试方向从而让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试卷,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习题。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做题,多多思考,举一反三,悟出规律,练就“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习题的选用应以以下三点为标准:
一是知识的高含量。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
二是思维的开放度。适度开放,给考生以思维的空间,而不是就题论题,死记答案。
三是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各地试卷在选材上都趋向于文化含量高、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命题时注意挖掘其内蕴。
学科组要组织教师对资料进行筛选,重新组题,自己编题,形成校本特色。学科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不断反思,有错必纠。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库。把每次考试学生做错的题集中起来,并养成对错题进行反思的教学习惯。学生的反思应突出:自己是否很好的理解了题意,弄清了问题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了答题的突破口,在答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等等。学生的反思和探究的思维习惯要靠老师来引导。
反思以后要改错,要求学生把高三一年来所做过的试卷、练习,分类整理装订,把做错的题目一一纠正过来,明确错误原因,以免再犯同类错误。要相信高考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不会超出这一年来所作练习的范围。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主观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定下心来读文章的习惯。对文章要总体把握,有总体印象,答题时注意上挂下联,到文章中寻找对应点。在阅读中,一些同学不会从文字出发欣赏“细节”,从而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没有养成“依言”入情悟道的习惯,精读文章,学会欣赏“内涵”,更谈不到情感得到调动与熏陶,思维得到“内化”与拓展了。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里提供一种思路:
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它是检测的标尺,是分析失误的前提,是归纳总结的基础。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要多动手。
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而不要教师代替思考,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提高自信心。教师要做案例分析,反思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5.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知识得到积累。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规定让学生每天自读一篇文章,或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文章供他们阅读……当然,在让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便学生读有方向,同时也便于督促、检查,最后使阅读落到实处。教师要制定阅读计划,留出阅读时间,推荐阅读书目(或者让学生推荐)。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片段练习,重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要明确作文教学目标,避免走弯路。
a、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审题不可能成为一大障碍,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需要好好琢磨,细细思辨。只有领会命题意图,才能把握写作思路。
b、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平时训练要有文体意识,记叙文就是要有描写意识;议论文观点鲜明,要有思辨意识、哲理意味;散文要有人有事,揭示哲理。
c、结构意识。段落不要分得太零碎,以免给人一种很散的感觉,不要故作高深写“题记”,不要分成“一”、“二”、“三”、“四”,很自然的分成4——6个自然段即可,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d、“亮点”(创新)意识。一个巧妙机智的构思,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段内涵丰厚的句子,一个有个性的词汇,甚至一个有如诗眼的字,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标点符号,都可以作为亮点,提升文章的层次。有的考生喜欢故作深沉,故意把文章写得很“含蓄”,缺乏开点题的意识,以致使得观点不亮。要凸显自己的亮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
e、语言意识。尽量“装潢”作文的语言。要进行写好一段排比或一段比喻的训练,进行写好一段逻辑性强的文字的训练,进行写好头一段精辟有哲理的话的训练,进行写出一段生动形象的话的训练。总之,要在语言上“征服”阅卷教师。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其次,要认真研究课本,从课本中挖掘作文素材,研究课本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写教学反思。第三,教师要整合信息广泛收集资料,编写校本教材。
7、备课要根据学情备课。
8、教学目标要注意制定目标,因人施教。
复习要讲究个性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特点制订目标,研究方法,使复习带有个性化特点。克服目前教师“过度期望、过分干预、过度包办”的弊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进步,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目标、准备资料、整理思路、检测调控、得失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教师要建立“学生语文成绩档案库”,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成绩都加以细化和分解,明确学生在哪一部分失分较多,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是需要大面积的补救还是需要个别辅导。尤其是那些语文成绩需要关注和关心的学生。老师要做清醒的老师,学生要做明白的学生。
高三教师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年,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考上大学的一年。我担任高三两个理科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备战高考,为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
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主要为完成高三第一轮复习。指导学生参加零诊和一诊考试,完成学校下达的考试目标。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20xx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教学方法及其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在认真研究教材、教纲和考纲,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
1.时间分配
半期考试前基本完成必修教材的主体复习,年底前基本完成选修教材的复习,一月作考前适应性练习。
2.知识有所侧重
注意向重点章节倾斜,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3.注意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在两个班做好培优工作,同时要紧盯可上生做好辅差工作,并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分层施教,要求不同,争取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
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
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7. 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三)选好用好复习资料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将以步步高为复习的主体资料,参照优化设计、三维设计等较辅资料组织教学工作,充分用好资料的基础学案落实,完善考点突破和高考真题冲浪等知识,是资料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了解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
(四)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选练习题时,决不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将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另外,在练习中千万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考后及时巩固。
(五)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
;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这样才能清楚地启发学生。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教师工作计划 篇3
指导思想:
1、以新课改为契机,建立和谐、务实、上进、奉献的高三团队;
2、以新课改为契机,抓住机会稳步推进高三教学工作;
3、深化高三教学管理工作,在质量、效率方面下功夫;
4、稳扎稳打,务实求真,确保升学指标全面完成;
工作目标:
1、全面开展新课改,高三充当排头兵;
2、深化开展导学案活动,深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三生”的落实与培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加强错题本的使用力度;
5、研究XXXX年考试说明,掌握最新、最准的高考信息,编制适合四中学生的同步测试题;
6、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健康成长、健康高考;
工作措施: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各高中都充分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因此四中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大,坚持改革生机无限,不改死路一条。上学期,在周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的精心准备下,我校成功的举办了抚顺市新课程改革“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是全市个学校受到很大的震动,在大会上,周校长介绍学校课改经验,四中全体教师又燃起了振兴四中的愿望,全体高三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畅谈自己的感言,作为四中一员,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学校,我们高三责无旁贷。
高三集中了四中教学上最优秀、工作上最敬业的教师,我们高三团队愿意承担改试验区的责任,认真研究适合四中高三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结合四中学生实际,闯出一条适合我们发展的道路。
2、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高三教师继续坚持团队合作,高三全体教师按学科分为九个学科组,每组选出备课组长一名,对于只有一人的学科,建议成立学校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备课分为三个阶段:
(一)学期初集体备课,全体备课组成员在备课组长的召集下,共同研讨学期教学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详细到月;
(二)月集体备课,每月初,备课组长按学期初制定的学期计划,进一步细化月计划,详细到周;
(三)周集体备课,每周周四下午第七、八节为固定集体备课时间,此时间可串不可占,确实保证时间,备课组长事先安排人员制定本周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重点、难点,本周需解决的问题(一周最多确定五个专题)然后下放到备课组每个成员,每位成员按要求编写导学案,(备课组2人制,轮流编写;1人制,成立学校备课组统一编写。)
1、大力开展导学案编写工作,学科组在假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出适合四中学生学习特点,教师教学特点的导学案,适合不同学段、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内容的导学案。
2、导学案的模式:“导学案”不同于以往的讲稿和一般的讲义。主要分以下部分:课标解读(考试说明解读)、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分析、基础知识训练、典型例题分析、变式训练、错题收集与反馈、知识归纳、基础知识达标(分层训练)课后反思。
3、加强三生的培养,二模考试结束后,成绩统计达线人数比一模有所提高,原因在于教师复习得法,学生努力有效,那么我们如何保持这种势头需我们高三教师思考。因此本学期我们加大对临界生的辅导力度和考查力度,合理分配辅导时间,使时间有效利用。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临界生的最低要求:语文:85分、数学40分、英语40分、理综合110分(物理35分、化学35分、生物40分)、,文综合140分(政治50分、历史45分、地理45分)。
4、加强错题本的使用与指导,本学期任课教师集体行动起来,把保驾生的错题收集起来,按学生错误的类型编辑同步测试,利用课后时间测试,平时讲评。对于错题,对于教师必须做到五必须,即:讲必练、练必批、批必评、评必纠、纠必考。
5、利用有限时间,为高考保驾护航,是效率最大化,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准确把握高考脉搏、高考动向和趋势,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XXXX年辽宁高考考试说明》,并与课标和《20xx、XXXX年辽宁高考考试说明》做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点、新增点、删除点,认真备考,在充分研读《说明》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往年高考试题、本年度模拟试题认真编写同步测试题,使训练有效。
6、加强考生的心理辅导,越接近高考,学生的心理焦虑越发严重,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因此,要求高三全体教师关心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放下包袱科学备考。所以高三教师组成心理辅导小组,与学生结对子,对有心理焦虑的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使其顺利高考。
高三教师工作计划 篇4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确保20xx年高考语文学科取得较好成绩,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高考语文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考纲》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明确出题点并找出规律。在语文复习中训练、探究、巩固哪一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复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上下工夫,使学生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度;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使学生全面介入教学活动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要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 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2.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探究,争取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使学生在不同层面都得到提升。
3.搞好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协作精神,创建团结、和谐并充满创新与活力的优秀教研组,关键要在研究高考考题的方向上,要有校本化的学习资料,争取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三、 主要问题:
1.回归课本不到位。
教师在复习课本知识时有些浮躁,认为除了默写不会有原题,何必过它,于是就对课本轻描淡写地走一遍,甚至对许多课文不闻不问,就是过也只是只看知识,不注重用课本的经典材料训练思维能力,结果导致大量印发、购买材料,不加判断地使用材料,使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2.教师不能做到习题。
因为教师缺乏对复习整体的思考,缺乏对《课标》和《考纲》的认真分析,缺乏对提高教学效率重要性的认识,因而不能对习题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导致题海战术,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不足。
学生在第二卷失分较多,一是理解有问题,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练、逻辑性差。对于“理解”问题,主要因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学法指导,没有很好地摸索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总是懒于思考,静等教师讲解答案,然后抄在纸上了事。对于“表达”问题,主要因为教师过多地注重讲,而没有注重写,没有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训练。学生仅仅听一听、看一看和亲自写一写、练一练的效果是不同的,听过看过就忘了,而写过练过印象就深刻多了,因为它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这样才会使学生有实际的提高。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积累量少。
高三教师还是就资料讲资料,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感知力还是来自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他逻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5.作文训练效果甚微。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教师都花大力气布臵作文,可是写到最后学生却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许多老师最后就只有放弃了。
四、 主要措施: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课本是基础知识的重要载体。比如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选文虽然在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都可以在课本里找到。基本能力在课本中也有体现,如高考题中的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把握文意、揣摩语言等都是我们学习课本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复习时,涉及到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多翻一翻课本是大有裨益的。再者,中学语文教材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精华,有深厚的文化内蕴,尤其是高中五、六册的选文,谈人生,谈哲学,谈艺术,认真阅读钻研这些优秀的文化精品,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根本的手段。
学科组要集体讨论如何使知识回归课
本的问题,并安排教师对课本主要知识进行归类,编成校本教材,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教师要写教学反思谈谈对如何运用课本的认识。
2.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习题
进入高三以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这样的感觉:语文知识不少,管用的不多;学习的课文不少,考试考到的不多;做的练习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问题就出在练习上,教师基本都是一本资料讲到底,不了解学情,不分析考试方向从而让学生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试卷,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习题。教师应当让学生通过做题,多多思考,举一反三,悟出规律,练就“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习题的选用应以以下三点为标准:
一是知识的高含量。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
二是思维的开放度。适度开放,给考生以思维的空间,而不是就题论题,死记答案。
三是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各地试卷在选材上都趋向于文化含量高、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命题时注意挖掘其内蕴。
学科组要组织教师对资料进行筛选,重新组题,自己编题,形成校本特色。学科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不断反思,有错必纠。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库。把每次考试学生做错的题集中起来,并养成对错题进行反思的教学习惯。学生的反思应突出:自己是否很好的理解了题意,弄清了问题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快地找到了答题的突破口,在答题过程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后来是怎样改正的,表述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是否流畅等等。学生的反思和探究的思维习惯要靠老师来引导。
反思以后要改错,要求学生把高三一年来所做过的试卷、练习,分类整理装订,把做错的题目一一纠正过来,明确错误原因,以免再犯同类错误。要相信高考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不会超出这一年来所作练习的范围。
4.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主观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定下心来读文章的习惯。对文章要总体把握,有总体印象,答题时注意上挂下联,到文章中寻找对应点。在阅读中,一些同学不会从文字出发欣赏“细节”,从而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没有养成“依言”入情悟道的习惯,精读文章,学会欣赏“内涵”,更谈不到情感得到调动与熏陶,思维得到“内化”与拓展了。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里提供一种思路:
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它是检测的标尺,是分析失误的前提,是归纳总结的基础。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要多动手。
总之,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而不要教师代替思考,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提高自信心。教师要做案例分析,反思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5.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知识得到积累。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规定让学生每天自读一篇文章,或给学生提供适量的文章供他们阅读……当然,在让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以便学生读有方向,同时也便于督促、检查,最后使阅读落到实处。教师要制定阅读计划,留出阅读时间,推荐阅读书目(或者让学生推荐)。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每周让学生进行一次片段练习,重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6.要明确作文教学目标,避免走弯路。
a、 审题意识。高考作文的审题不可能成为一大障碍,但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需要好好琢磨,细细思辨。只有领会命题意图,才
能把握写作思路。
b、文体意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平时训练要有文体意识,记叙文就是要有描写意识;议论文观点鲜明,要有思辨意识、哲理意味;散文要有人有事,揭示哲理。
c、结构意识。段落不要分得太零碎,以免给人一种很散的感觉,不要故作高深写“题记”,不要分成“一”、“二”、“三”、“四”,很自然的分成4——6个自然段即可,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d、“亮点”(创新)意识。一个巧妙机智的构思,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段内涵丰厚的句子,一个有个性的词汇,甚至一个有如诗眼的字,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标点符号,都可以作为亮点,提升文章的层次。有的考生喜欢故作深沉,故意把文章写得很“含蓄”,缺乏开点题的意识,以致使得观点不亮。要凸显自己的亮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
e、语言意识。尽量“装潢”作文的语言。要进行写好一段排比或一段比喻的训练,进行写好一段逻辑性强的文字的训练,进行写好头一段精辟有哲理的话的训练,进行写出一段生动形象的话的训练。总之,要在语言上“征服”阅卷教师。
首先,要制定详细的作文教学计划。其次,要认真研究课本,从课本中挖掘作文素材,研究课本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写教学反思。第三,教师要整合信息广泛收集资料,编写校本教材。
7、备课 要根据学情备课。
8、教学目标 要注意制定目标,因人施教。
复习要讲究个性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特点制订目标,研究方法,使复习带有个性化特点。克服目前教师“过度期望、过分干预、过度包办”的弊病,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进步,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目标、准备资料、整理思路、检测调控、得失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教师要建立“学生语文成绩档案库”,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成绩都加以细化和分解,明确学生在哪一部分失分较多,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是需要大面积的补救还是需要个别辅导。尤其是那些语文成绩需要关注和关心的学生。老师要做清醒的老师,学生要做明白的学生。
【【推荐】高三教师工作计划4篇】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4-24
【推荐】高三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04-12
高三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推荐】04-10
【推荐】教师年度工作计划三篇04-13
【推荐】教师学期的工作计划三篇04-11
【推荐】教师年度工作计划3篇04-05
【推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集锦6篇05-10
【推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五篇05-08
【推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集锦五篇05-05
【推荐】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合集六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