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淘范文网>范文>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
投诉建议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0-06-11 12:07:14 调研报告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1

  随着“超级寒潮”的来临,北方地区供暖“火力全开”,却不免让人担忧雾霾频频造访,南方地区则“供暖”呼声一片。分布普遍、利用简便的新型清洁能源——地热的开发利用,或可以解南北之忧。据测算,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每年。丰富的资源如果有效开发,可大大优化能源结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xx年)明确提出,到xx年,地热能开发要达到5000万吨标煤。路线图、时间表已定,我国地热资源正迎来迅猛发展时期。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热资源的潜力怎样?开发利用前景是否看好?如何让地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表达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在不久的将来,地热资源一定能“热”起来。

  地热资源是我们的“老朋友”

  地热资源如今被看作是一种新型能源,但我国利用地热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里就有温泉的记述,当时称温泉为“汤”,秦始皇曾建“骊山汤”来治疗疮伤。唐代《法苑珠林》中《王玄策行传》也有对西藏地热资源的记载:“吐蕃国西南有一涌泉,平地涌出,激水高五六尺,甚热,煮肉即熟,气上冲天,像似气雾。”我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章鸿钊先生的遗著《中国温泉辑要》,共搜集到我国古代各史书有关温泉的资料972处。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中叶,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创、初步发展、重要进展以及市场化等几个阶段。

  1949年之后,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扩建温泉疗养院,我国开始对温泉进行调查,在若干温泉区进行了地质勘探,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某些地区温泉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并首次编制了全国温泉分布图。为配合大地构造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于xx年代初期先后开始研制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和钻井测温装置,地质力学所在包括房山花岗岩岩体在内的若干地点测得了较准确的传导地温梯度数据,地质所估算得出了松辽盆地3个热流值。这个时期,由于投入地热工作的力量有限,工作进展缓慢,处于起步阶段。

  xx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国际上逐渐兴起,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地热资源在我国引起广泛的注意。我国地热研究工作在区域地热资源普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基础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xx年~ 976年对西藏高原地热活动地表热显示的考察最为系统而全面。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地热发电站的建设。 975年开始布钻勘探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大陆经勘探证实的第一个高温地热田,并于 977年建立了一座装机容量为 MWe的示范性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的成功运行,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电困难,鼓舞了国家和地方的能源决策部门,对于推动地热田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在地热利用的其他方面,北京、天津和西安等地区相继开展了低温热水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疗养—洗浴和取暖等地热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在地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地质科学家初步分析了华北平原地温分布的特点和局部地热异常的形成机制,发表了我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板块构造观点,讨论了西藏高原现代强烈水热活动的机制,首次提出喜马拉雅地热带的概念性模式;用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了海底扩张的驱动机制,大陆岩石圈的热模式和地馒热柱上涌等问题。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地热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在地热上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或地质构造单元有计划地进行了研究;有重点地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探研究,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点,或对其潜力作了分析和评估;地热研究地域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矿山地热和油田地热工作进一步开展。

  随着地热资源的自身优势和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技术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地热资源开发热潮。地热井越来越深(最深已过4000米),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地热异常”的概念,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特征。这期间的勘查工作多围绕井点进行,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区域性勘查评价工作。由于地热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市场化,造成了不科学的无序开采局面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天津、北京、西安等主要开发区采取了必要的政府干预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摸清我国地热资源家底,推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 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基础性、战略性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逐渐展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宁夏银川平原、北京市城区等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于xx年开始部署“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家底。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能源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热度”越来越高,其开发利用正迎来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

  专家介绍说,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浅层地温能,分布最为广泛,温度一般低于25℃,埋藏深度较浅;第二种是水热型地热,大家都熟悉的温泉就属于此类,温度高于25℃;第三种是干热岩,一般没有流体或有少量流体,温度高于 50℃,埋深数千米。

  三种类型的地热资源,我国都蕴藏丰富。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了对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潜力评估,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家底。在浅层地温能方面,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每年,如果这些浅层地温都能开发利用,可实现夏季制冷空调面积232亿平方米,冬季制热供暖面积225亿平方米。

  在水热型地热资源方面,目前我国已查明温泉2334处,地热井58 8眼。我国地热资源量折合 2500亿吨标准煤,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热量相当于 . 7亿吨标准煤每年,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为846万千瓦。我国最具高温地热资源潜力的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在西藏自治区措美县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实施的地热钻探,400米深度的温度高达xx年来,在四川省西部也发现了大量高温地热资源,显示出巨大潜力。

  全国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估显示,我国大陆3~ 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2× 025焦耳(美国的估算结果为 .67× 025焦耳,不包括黄石公园地区),折合860万亿吨标准煤。如果能提取其中的2%,就相当于我国xx年能源消耗的4040倍。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干热岩勘查试验,于xx年与青海省合作开展干热岩勘查,在共和盆地和贵德盆地3000米深钻探发现了温度达 80℃和 50℃的干热岩。xx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我国第一口4000米干热岩科学钻探孔在福建漳州开钻,目前钻探深度达到3 00米。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2

  开启地热发展空间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且具竞争力的新能源。

  “全球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约占全球资源量的 6。 地热利用效率高,地热发电平均利用效率达73%,是太阳光伏发电的5.4倍,风力发电的.3.6倍。”中科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表示。

  我国地热能储量

  尽管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但经过多年蓄力,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如果加上地热发电折算成年产出热能,xx年中国地热总体利用为48570 GWh,仍远大于美国的36328 GWh。”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曹耀峰用数据说了这番话。

  在地源热泵领域,中国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已远超美国。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告诉记者,“美国地源热泵经过30—40年发展,才占市场份额的 %。美国40%的能源供应是天然气,当前页岩气也维持在xx年前的低价,客观上制约了其他能源形式包括地热的发展。

  尽管xx年前,美国对地热供暖有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但经济萧条,并没有对产业形成大的影响,现在特朗普执政,对新能源态度并不积极。美国地热发展仍面临能源价格低、缺乏政府支持等压力。”

  相较之下,中国地热迎来发展的春天。

  雾霾围城催生清洁供暖,地热发展由此推进。与此同时,在地热能利用领域,包括海利丰、永高股份等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地热能应用在中国遍地开花。

  就政策层面来看,尽管在地热供暖方面国家没有专门统一的补贴政策,“但是各地都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北京,深层地热供暖财政在热源部分直接补贴50%,对地源热泵补贴30%。其他地方的地热供暖,有的每平米补贴50元,有的是80元。”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能源处处长李宁波告诉记者。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 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

  “这是国家首个地热产业规划,是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曹耀峰表示。

  “目前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4.78亿平方米。随着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到xx年按照其 0倍发展速度,就要达到50亿平方米,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李宁波说。

  在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看来,“这将掀起地热供暖的热潮,地热供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地热发电滞后

  就地热直接利用而言,中国是世界第一,但在地热发电领域,中国则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7.28MW,而美国装机容量超过了3000MW,菲律宾接近xx年 2月,广东丰顺第一个地热发电站投产,中国成为世界第8个地热发电国,此后,7个中低温地热电站及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电站陆续投运。而现在全球25个地热发电国家中,中国地热发电装机排名第 8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地热发电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迄今国家还没有明确的对地热发电补贴的执行文件。电价补贴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地热发电速度和规模,因为“单纯利用地热发电,企业肯定是赔钱的。”

  地热利用示意图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借鉴风能、太阳能发展扶持方式,明确地热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电价补贴标准,可有效解决地热发电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可再生能源法》《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热发电这一可再生能源可享有电价补贴政策,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出台明确的实施办法。”郑克棪也建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地热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xx年地热发电装机达到500MW,在目前补贴缺位的情况下,或很难达成。”

  打造雄安地热示范城

  在此次会议上,积极发展地热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亦成为热点话题。

  早在xx年,华北地区首个地热供暖代替燃煤的无烟城雄县诞生,目前雄县地热供暖能力达到450万平方米,覆盖率超95%。今年4月“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其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地热能成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确认的具体投资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雄安新区地下热水资源年均开采量折合标准煤逾xx年在雄安新区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 000万平方米,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王贵玲介绍,雄安新区全区普遍适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核心区均为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热泵适宜性好区和适宜性中区。核心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总能量折合标准煤 .2万吨,按35%的利用效率,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9.35万吨。雄安新区全区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0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50万吨。

  雄安新区将如何打造地热示范城?王贵玲进一步建议,“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区内公用建筑,可使用浅层地温能;居民区建筑物供暖,应以开发深部岩溶地下热水资源为主;乡村应积极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城乡结合带宜开发浅部砂岩型地下热水资源,用于温泉疗养、种植养殖及供暖等。”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3

  随着“超级寒潮”的来临,北方地区供暖“火力全开”,却不免让人担忧雾霾频频造访,南方地区则“供暖”呼声一片。分布普遍、利用简便的新型清洁能源——地热的开发利用,或可以解南北之忧。据测算,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每年。丰富的资源如果有效开发,可大大优化能源结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xx~2020年)明确提出,到20xx年,地热能开发要达到5000万吨标煤。路线图、时间表已定,我国地热资源正迎来迅猛发展时期。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热资源的潜力怎样?开发利用前景是否看好?如何让地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表达出一个共同的观点——在不久的将来,地热资源一定能“热”起来。

  地热资源是我们的“老朋友”

  地热资源如今被看作是一种新型能源,但我国利用地热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早在先秦古籍《山海经》里就有温泉的记述,当时称温泉为“汤”,秦始皇曾建“骊山汤”来治疗疮伤。唐代《法苑珠林》中《王玄策行传》也有对西藏地热资源的记载:“吐蕃国西南有一涌泉,平地涌出,激水高五六尺,甚热,煮肉即熟,气上冲天,像似气雾。”我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章鸿钊先生的遗著《中国温泉辑要》,共搜集到我国古代各史书有关温泉的资料972处。

  我国地热资源勘探与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上世纪中叶,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创、初步发展、重要进展以及市场化等几个阶段。

  1949年之后,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开展,为建立和扩建温泉疗养院,我国开始对温泉进行调查,在若干温泉区进行了地质勘探,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对某些地区温泉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作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并首次编制了全国温泉分布图。为配合大地构造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矿部地质力学研究所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后开始研制岩石热物理性质测试和钻井测温装置,地质力学所在包括房山花岗岩岩体在内的若干地点测得了较准确的传导地温梯度数据,地质所估算得出了松辽盆地3个热流值。这个时期,由于投入地热工作的力量有限,工作进展缓慢,处于起步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国际上逐渐兴起,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的倡导下,地热资源在我国引起广泛的注意。我国地热研究工作在区域地热资源普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热基础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20多个省区开展地热资源普查和考察,累积了一批资料,其中尤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73年~1976年对西藏高原地热活动地表热显示的考察最为系统而全面。同时,我国开始进行地热发电站的建设。1975年开始布钻勘探的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是我国大陆经勘探证实的第一个高温地热田,并于1977年建立了一座装机容量为1MWe的示范性电站。羊八井地热电站的成功运行,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电困难,鼓舞了国家和地方的能源决策部门,对于推动地热田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在地热利用的其他方面,北京、天津和西安等地区相继开展了低温热水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疗养—洗浴和取暖等地热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在地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我国的地质科学家初步分析了华北平原地温分布的特点和局部地热异常的形成机制,发表了我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板块构造观点,讨论了西藏高原现代强烈水热活动的机制,首次提出喜马拉雅地热带的概念性模式;用流体力学方法,探讨了海底扩张的驱动机制,大陆岩石圈的热模式和地馒热柱上涌等问题。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地热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在地热上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或地质构造单元有计划地进行了研究;有重点地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探研究,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点,或对其潜力作了分析和评估;地热研究地域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矿山地热和油田地热工作进一步开展。

  随着地热资源的自身优势和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技术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地热资源开发热潮。地热井越来越深(最深已过4000米),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地热异常”的概念,具有十分明显的市场特征。这期间的勘查工作多围绕井点进行,未进行全面系统的区域性勘查评价工作。由于地热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市场化,造成了不科学的无序开采局面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天津、北京、西安等主要开发区采取了必要的政府干预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摸清我国地热资源家底,推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展以来,基础性、战略性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逐渐展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了宁夏银川平原、北京市城区等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于20xx年开始部署“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家底。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能源结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热度”越来越高,其开发利用正迎来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

  专家介绍说,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浅层地温能,分布最为广泛,温度一般低于25℃,埋藏深度较浅;第二种是水热型地热,大家都熟悉的温泉就属于此类,温度高于25℃;第三种是干热岩,一般没有流体或有少量流体,温度高于150℃,埋深数千米。

  三种类型的地热资源,我国都蕴藏丰富。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强了对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和潜力评估,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家底。在浅层地温能方面,我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每年,如果这些浅层地温都能开发利用,可实现夏季制冷空调面积232亿平方米,冬季制热供暖面积225亿平方米。

  在水热型地热资源方面,目前我国已查明温泉2334处,地热井5818眼。我国地热资源量折合12500亿吨标准煤,已探明地热流体可采热量相当于1.17亿吨标准煤每年,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为846万千瓦。我国最具高温地热资源潜力的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在西藏自治区措美县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实施的地热钻探,400米深度的温度高达205℃,为我国同深度最高温度。近年来,在四川省西部也发现了大量高温地热资源,显示出巨大潜力。

  全国干热岩资源潜力评估显示,我国大陆3~1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2×1025焦耳(美国的估算结果为1.67×1025焦耳,不包括黄石公园地区),折合860万亿吨标准煤。如果能提取其中的2%,就相当于我国20xx年能源消耗的4040倍。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干热岩勘查试验,于20xx年与青海省合作开展干热岩勘查,在共和盆地和贵德盆地3000米深钻探发现了温度达180℃和150℃的干热岩。20xx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我国第一口4000米干热岩科学钻探孔在福建漳州开钻,目前钻探深度达到3100米。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4

  开启地热发展空间

  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具有清洁环保、用途广泛、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等特点,与风能、太阳能等相比,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现实且具竞争力的新能源。

  “全球地热资源量约4900万亿吨标煤,中国约占全球资源量的1/6。 地热利用效率高,地热发电平均利用效率达73%,是太阳光伏发电的5.4倍,风力发电的3.6倍。”中科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表示。

  我国地热能储量

  尽管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但经过多年蓄力,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中国地热直接利用是第二名美国的两倍多。如果加上地热发电折算成年产出热能,20xx年中国地热总体利用为48570 GWh,仍远大于美国的36328 GWh。”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地热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曹耀峰用数据说了这番话。

  在地源热泵领域,中国不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已远超美国。国际地源热泵协会研究委员会主席刘小兵告诉记者,“美国地源热泵经过30—40年发展,才占市场份额的1%。美国40%的能源供应是天然气,当前页岩气也维持在20年前的低价,客观上制约了其他能源形式包括地热的发展。

  尽管20xx年前,美国对地热供暖有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但经济萧条,并没有对产业形成大的影响,现在特朗普执政,对新能源态度并不积极。美国地热发展仍面临能源价格低、缺乏政府支持等压力。”

  相较之下,中国地热迎来发展的春天。

  雾霾围城催生清洁供暖,地热发展由此推进。与此同时,在地热能利用领域,包括海利丰、永高股份等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地热能应用在中国遍地开花。

  就政策层面来看,尽管在地热供暖方面国家没有专门统一的补贴政策,“但是各地都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比如北京,深层地热供暖财政在热源部分直接补贴50%,对地源热泵补贴30%。其他地方的地热供暖,有的每平米补贴50元,有的是80元。”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能源处处长李宁波告诉记者。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

  “这是国家首个地热产业规划,是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曹耀峰表示。

  “目前全国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4.78亿平方米。随着地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到20xx年按照其10倍发展速度,就要达到50亿平方米,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李宁波说。

  在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看来,“这将掀起地热供暖的热潮,地热供暖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地热发电滞后

  就地热直接利用而言,中国是世界第一,但在地热发电领域,中国则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7.28MW,而美国装机容量超过了3000MW,菲律宾接近20xxMW。

  “从20xx年12月,广东丰顺第一个地热发电站投产,中国成为世界第8个地热发电国,此后,7个中低温地热电站及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电站陆续投运。而现在全球25个地热发电国家中,中国地热发电装机排名第18位。”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地热发电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迄今国家还没有明确的对地热发电补贴的执行文件。电价补贴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地热发电速度和规模,因为“单纯利用地热发电,企业肯定是赔钱的。”

  地热利用示意图

  对此,业内专家建议,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政策要求,借鉴风能、太阳能发展扶持方式,明确地热发电商业化运行项目电价补贴标准,可有效解决地热发电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可再生能源法》《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热发电这一可再生能源可享有电价补贴政策,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出台明确的实施办法。”郑克棪也建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地热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到20xx年地热发电装机达到500MW,在目前补贴缺位的情况下,或很难达成。”

  打造雄安地热示范城

  在此次会议上,积极发展地热支持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亦成为热点话题。

  早在20xx年,华北地区首个地热供暖代替燃煤的无烟城雄县诞生,目前雄县地热供暖能力达到450万平方米,覆盖率超95%。今年4月“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设立,其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地热能成为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首个确认的具体投资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雄安新区地下热水资源年均开采量折合标准煤逾200万吨,可满足近千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供暖需求。

  据了解,中石化新星公司已在河北雄县召开现场会,研究为雄安新区提供“地热+”配套具体措施,计划20xx年在雄安新区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打造地热资源利用的“全球样板”。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研究室主任王贵玲介绍,雄安新区全区普遍适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核心区均为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热泵适宜性好区和适宜性中区。核心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总能量折合标准煤11.2万吨,按35%的利用效率,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9.35万吨。雄安新区全区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0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50万吨。

  雄安新区将如何打造地热示范城?王贵玲进一步建议,“在开发利用模式上,区内公用建筑,可使用浅层地温能;居民区建筑物供暖,应以开发深部岩溶地下热水资源为主;乡村应积极推广应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城乡结合带宜开发浅部砂岩型地下热水资源,用于温泉疗养、种植养殖及供暖等。”

【地热能市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市场调研报告

2.市场调研报告

3.市场调研报告

4.市场调研报告

5.海尔市场调研报告

6.品牌市场调研报告

7.客运市场调研报告

8.材料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