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这一新政策的贯彻落实,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最近,我室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基层工作现状作了一番调查,总的感觉到取消农业税后基层各项工作运行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可喜变化
取消农业税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农村基层工作极具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项改革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是干群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过去,农业税征收是基层干部的一项中心工作。由于现阶段农民群众收入普遍较低,自觉纳税能力有限,且少数群众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使开展这项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多年来,尽管基层干部绞尽脑汁,采取了许多措施,想了许多办法,但部分群众拖欠、拒缴农业税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农业税的存在一度成为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既影响了干群关系,又损害了政府形象。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这一“老大难”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干群关系得到有效缓解,政府形象得到有效维护。据县信访局统计,今年以来,该局共接待涉农上访32起,比去年同期减少9起,下降22%。宝田乡党委书记徐华军反映,农业税取消后,由于农民群众实现了“零负担”,并且还享受种粮补贴,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干群矛盾。坪宝公路自开工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阻工事件。坪村镇五星村六组曾维绍老人告诉我们,现在的干部到村里不再是收钱要粮了,而是给群众出谋划策,帮助致富,与群众的关系亲近多了。
二是经济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过去,乡镇干部很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农业税征收工作中,导致抓经济建设的力度不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取消农业税后,广大基层干部从过去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成效十分明显。一是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各乡镇党委、政府根据新形势的变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把为农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坪村镇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心”,实行“农户+协会+客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中心的运作,该镇的农业生产势头强劲,西瓜、柑桔、草莓、枇杷、梨、袖珍菇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二是产业开发力度加大。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地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广坪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凸显石材资源丰富优势,投资50余万元进行石材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三是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加强各类产业基地建设。蒲稳乡党委书记、乡长分别投资XX元,到村上办烤烟生产示范点,带动了该乡烤烟基地的快速发展,生产面积比去年翻了两番。炮团、蒲稳、宝田等乡镇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了5000亩贤胜植物油原料基地。
三是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农业税打破了原有体制运行模式对新形势的束缚,我县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取消农业税后的配套改革。县农税部门着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扎实开展了“村财乡(镇)管”和“零户统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村组和乡镇机关的财务管理。朗江镇积极推进站所管理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站所人员实行以上级拨付资金缴纳养老保险,以服务农村发展求生存的体制,不仅解决了站所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促进了站所工作的效能化建设。
四是服务职能逐步转换。各基层组织积极转换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转变,较好地适应了取消农业税后基层工作的需要。一是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据统计,今年以来乡(镇)一级共投资3600余万元兴办公益事业,村(组)一级共投资1600余万元兴办公益事业。仅坪村镇五星村就多渠道投资5万余元,兴修村林区公路、组级公路各一条,小型桥梁一座,为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深入搞好政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着力提高群众掌握、执行政策的能力。若水、高椅、金子岩等乡镇一改过去管理事务为搞好服务,纷纷组织干部下到村组开展政策宣传和科技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的一些新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取消农业税后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改革难深化。目前我县正在着手推进基层财政体制改革,包括“村财乡管”和“零户统管”,由于村级欠帐过多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这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据调查,全县有22%的村在基层金融机构有债务,担心设立帐户后仅有的一些资金被用于偿还债务,难以保证正常运转,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村实行报帐制。同时,村级组织报帐使用的票据难统一、难规范也是影响村级财务改革的瓶颈。
(二)实事难兴办。我县实行农村税费改革时规定,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缺乏群众基础。在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乡村,群众认为“一事一议”制度名义上是给自己民主权利,实际上是要群众出劳出资,因此对“一事一议”制度不热心。二是资金矛盾突出。一方面,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农民增收缓慢,生活较为困难,集体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出劳出资超出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每人每年15元的负担标准,对于需要投入数万元甚至更多资金的公益事业,也显得杯水车薪。三是审批程序繁琐。“一事一议”需先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再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如果哪一级不被批准,村民议定的事情就难以实施。实事难兴办,使基层组织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难以提高。
(三)债务难化解。由于基金会贷款、“普九”欠帐、农业税垫付、经济实体亏损等历史原因,给乡镇、村级形成了一定的债务。仅我县25个乡镇债务就高达5041万元,平均200余万元,90%以上的村级为负债运行。取消农业税前,乡镇、村两级还可通过统筹提留等渠道来化解这些债务,债权人也感到有希望。取消农业税后,其尾欠实行挂帐处理,加之现行的财政体制,使很多乡镇财政成为“吃饭财政”,甚至为“讨饭财政”。基层财政实力较差,只是尽力保运转,更不用讲偿还债务和发展公益事业,甚至可能引发债务纠纷,形成新的债务危机。同时,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后,债务的连续性也将成为新的矛盾。
(四)政策难落实。主要是种粮补贴政策难落实,具体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田实际面积大于计税面积。为降低税费负担,农民和基层组织在灾欠减免中多报受灾农田面积,新增和恢复性农田没有申报税赋,使得农田实际面积大于计税面积。据调查,我县50%的乡村存在这一现象,累计超过计税面积8%左右。由于这方面的误差,使得基层在落实补贴政策时难以实现平衡,将成为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诱因。另一方面,公益事业占用农田没有得到补偿。上世纪50至60年代,我县大搞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减免占用农田税赋,国家和财政以农业税返还等方式予以补偿。现取消农业税后,因公益事业占用农田的补偿何去何从也成为政策难落实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取消农业税后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工作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基层组织深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期。理性思考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我们认为要突出优化“四权”。
一是要突出优化人权,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健全培训机制,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培训机制的促动下,基层干部要通过加强经济科技知识学习,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通过强化政策法规知识学习, 做农村工作的明白人。当前,要突出加强“三级联创”、公务员“四个一”等素质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夯实服务基础。要健全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干事创业。可在基层组织中实行工作业绩与工资挂钩的激励机制,把财政拨付的乡镇干部工资,国家转移支付的村干部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奖励工资,奖励工资的比例可适当大一些,结合年终考核评估,奖惩兑现,真正实现奖优罚劣。要改革用人机制,畅通用人渠道。坚持重民意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遵循的原则以“唯贤”用人,重“实绩”用人,凭“专长”用人。在民主选举过程中,要采取“两个结合”的办法,即民主推荐与平时测评相结合,与组织考察相结合。
二是要突出优化事权,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善于理清头绪,找准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就是要主攻工作重点,实现新的突破。要突出发展经济。基层组织要加大基础性产业的研究和培育力度,研发出一批效益好、前景广、门槛低的基础性产业,尽可能地吸引农民参与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当前我县发展较好的蚕桑、楠竹、中药材等,就是一批好的基础性产业群。要加大农民的转移力度,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搞好劳务输出等办法,引导农民从事和发展二、三产业,科学、合理地将农民从土地上分流和转移出来。要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力度,通过大力推广“支部+协会+农户”、“订单农业”等经济模式,发展高效农业。要加大典型培植力度,通过发挥典型在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大力倡导基层干部办点示范,加强引导。要努力搞好文明创建。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从最实际的利益与最朴素的情感出发,对国家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在农村和群众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的创建热情。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社会要发展,稳定是关键”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维稳工作的责任感,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通过严打整治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大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着力健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是要突出优化财
【关于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