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7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中成年人的消费问题成为社会舆论话题。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因此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中职生作为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之一,我们有必要关注他们的消费状况,因为其直接影响着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品德行为!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xxx的325名学生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方法:一是用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把拟好的问卷到同学班级去进行发放;二是用网络问卷,通过邮箱、留言板等工具把问卷发送出去;三是随机找一些愿意进行面谈的同学进行询问。第一种方法发放了150张问卷,收回了有效问卷139张;第二种方法,填写问卷调查的人数共有100名;第三种方法,共有86人接受了访谈。
二、现代中职生中职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伙食方面开销大: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不在学校饭堂就餐,而是到学校外面的餐厅就餐,这样子做既不卫生又浪费钱;还经常出现请同学吃饭的想象。虽说这种消费花不了太多的资金,但有很多中职生家庭经济还是有点困难,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父母给的,不应该这样拿着父母给你的生活费去当人情消费的“马拉松”。
2.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费用过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中职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中职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据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高达150元以上;有50%的学生通讯费控制在100—150元之间;经济比较困难一点的学生通讯费也在50元左右。根据此项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有91.5%来源于家庭,14.3%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补助,8.1%来源于自己打工收入、7.4%来源于贷款、2%来源于其他渠道。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
3.形象消费高:经过调查发现,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大部分学生会去买衣服、装饰品、化妆品等;讲究牌子,追求时尚、潮流,喜欢与同学之间进行攀比等。绝大多数的学生家庭经济不怎么好,而这种消费又比较容易“超支”,因此,有些女同学为了得到一套名牌的化妆品或一套名牌的衣服,就会去向同学借钱,甚至去偷钱以达到自己的目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不懂得量力而行,虚荣心太过于强的心理。
4.休闲娱乐消费高: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在放假期间去旅游;有25%的学生会去练歌房、打台球、溜旱冰、开PARTY;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则去吃好吃的,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
5.感情投资即恋爱所需支出较高:在调查中发现,有35%的中职生在谈恋爱,一部分谈恋爱的中职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50—20xx左右,最少的也有1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将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的消费原则。
6.人际交往费较高:据调查得知,同学过生日、入党、获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
7.学习费用较高:中职生要考的证书相对其他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多。据调查,有的学生除了考自己专业的证书外,还报名参加考自己专业外的证书,自然而然,相应的报名费、书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
三、现代中职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原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进入wr0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
的繁荣还有社会上的—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些都给当代中职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中职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中职生的消费观。
2.家庭环境影响原因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
3.自身原因
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中职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中职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中职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中职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中职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今中职生的消费误区,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 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
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屏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逐渐开始追求高品质生活。此时手机技术也正在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系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
手机作为现代信息科技的一个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热点,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因此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各种不同偏好以及他们的消费倾向和这种需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决定以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的手机市场调研。这样,既可以开发一片手机市场,又可以增加对大学生现在的消费情况的了解。
二、调查目的
1、明确手机在大学生心中的品牌认知与竞争程度。
2、了解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心理需求,获取有关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重要信息。
3、了解东营职业学院学生所使用的手机品牌、款式、价位等。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对手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4、了解手机在大学时群体中的结构及其潜在的市场需求
5、了解手机市场的行情,为手机销售商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三、调查内容
1、大学生对手机使用功能的要求及颜色的选择。
2、学生购买手机时主要的考虑因素
3、大学生购买手机可以承受的价格
4、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情况
5、大学生对手机品牌的认知度
6、大学生对手机款式、款式、外型、画面质量的要求。
7、大学生对各类手机价格的态度。
8、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用途
四、调查对象和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东营职业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地点:东营职业学院餐厅、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门口等。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1、搜集调查资料采用抽样调查法
2、到学生宿舍内、用问卷调查法取得所需信息。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的男女比例分析
在手机需求方面,男生的需求要比女生强烈。
2.受访者手机品牌倾向分析
大学生是比较讲究个性和流行的消费群体,
因此在手机购买商凸显了个人特
点。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三星65人、苹果83人,接下来是其他品牌的手机小米、OPPO、vivo、联想等品牌。还有小部分人选择中兴、诺基亚、索尼等其他手机。因此学生们还是比较喜欢品牌的。尤其是国外的知名品牌,比如三星、苹果。
3、受访者所能接受的价位
由图可以看出,价格在1000—1500之间存在最大的消费人群,比例高达34%,而购买2500元以上的比例只有24%,说明价格越高购买人数越少,反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限。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 研究课题 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
二 课题组长 符xx
成员
三 调查时间 20xx年03月15日至20xx年06月30号
四 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
2.提高实践能力
五 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 2.问卷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高中生尤为突出。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学技术发达的新世纪,加上宁波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展开了对本校及兄弟学校高中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在对本次调查所获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研究结果和建议:
研究结果:
一、消费状况
(一) 高中生消费水平太高
据统计,海口市中学生20xx年的平均压岁钱为1549元,其中少于500元的占20.6%,500-1000元的占33.2%,1000-20xx元的占29.5%,20xx元200以下的学生占8.8%,200-300元的占20.0%,300-400元的占50.1%,500元以上的占21.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目前拥有手机的高中生较多,占62.6%,而且他们的手机费用都不低,平均话费为每月67元。且根据所调查对象反馈的信息: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配备手机的高中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6.4%,认为没有必要和很没必要的学生只占23.4%。在拥有手机的学生中,手机由父母亲戚给的占83.8%,自己买的占13.9%,朋友送的占2.3%。
在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宁波市高中生的消费持快速增长趋势,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二) 消费日趋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少得可怜。据调查,宁波市高中生零用钱用途中排在首位的是“买零食”,其次是迫于学习压力而购买学习资料,购买课外书报的比重较低。此外,5.3%的男生和2.9%的女生选择了“请客送礼”。
在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高中生也染上了不少不良习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取向。根据调查,宁波市目前有10.8%的男生和2.3%的女生吸烟,29.5%的男生和17.8%的女生饮酒,甚至6.5%的男生和1.1%的女生参与赌博。
二、形成因素
(一) 主观因素
1.中学生消费意识差,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更显高档,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目的是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从众心理在作怪。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有;别人有MP3我也要有;别人有电脑我也要有;别人有……,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二) 客观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出现一些出手阔绰的贵族,于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人们便不惜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社会中流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中学生也马不停蹄的追赶潮流。
2.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太阳,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性格。
3.学校教育还存在弊端。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
4.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在此不一一列举。
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会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要把钱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加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
2.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还也要科学合理,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听之认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课外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由此,我深感学生阅读量的狭窄和词汇量的枯竭。故而送走了前一届毕业生之后,从这一届开始就特别留意并着手调查了一些情况。在初一册课文《龙宫索宝》和二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后,我就格外关注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设置了一些题目,作为这次调查的内容,同时也作这调查的结果。
二、调查的内容和结果
1、 你喜欢阅读课外书吗?喜欢哪一种类的文学作品?你周围流行哪一类的书籍?
2、 你阅读过哪些名著?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3、 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会不会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影响?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
4、 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你是被动阅读还是主动阅读?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
5、 你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你认为怎样的课外阅读形式最适合你?
(一)、我对所任普通班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个问题,我设置了三个选项,即“喜欢”“一般”“不喜欢”,结果选择喜欢的有96名同学,占80%;一般的有18人,占有15%;不喜欢的有6人,占5%。这个结果大致上反映了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这一点无庸置疑。而且,不喜欢课外阅读的6名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
中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种类调查显示见表。
种类 小说 散文 人物传记 科普作品 军事作品 政治历史 诗歌 其他
百分比 60 7 9 8 9 3 2 2
人数 72 8 11 9 11 4 4 3
表中显示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有着其他各种读物所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优势,但进一步的调查却发现,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绝大部分喜欢的是武侠、言情之类的作品,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阅读的原因则是作为消遣,或是欣赏琼瑶的文笔和金庸武侠小说惊险离奇的情节。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仅管很多学生不喜欢政治历史、诗歌甚至是科普作品,认为它们太枯燥乏味,或是过于老化过于偏激,科普读物过于深奥,缺乏形象性和通俗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久和深入,特别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学生开始关注的面越来越广,所涉猎的点也越来越多,他们已把目光的触角伸到了社会、人生这部百科全书,有了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
周围流行的书籍,有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初一学生还在看一些诸如《七龙珠》、《篮球飞人》、《灌篮高手》《老夫子》等一类漫画作品,跟实际的阅读能力极不相联系符,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也有一些健康向上的,如《读者》、《文摘》之类的,男同学尤其喜欢像《足球世界》、《新兵器》之类的书籍,说明中学生的阅读跟兴趣有很大的关系。
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只有二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基度山伯爵》、《简爱》和《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就总体而言,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阅读中外名著较多的同学,语文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错。他们也有一个较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做一些摘记。由此看来,如果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应该在课外立阅读上加以引导。
(三)、阅读的时间安排,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我们期待这种局面早日出现。
(四)、课外阅读资料的来源问题,不外乎三个字,就是
大部分学生阅读凭的是兴趣,或者是老师布置作文或其他作业要求的时候,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学期中途,以被动学习为主,而在假期中,则是以主动学习为主。可知,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只是没有时间或没有阅读的积极性。
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老师和家长虽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但都有其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作出决定的指挥棒就是“是否对成绩有帮助”,真正以增强学生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是很少的。
三、 调查后的一点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然而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妥善处理好基础课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的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责任因势利导地做好引导工作,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敦促他们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虽然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调查目的与意义:
1.了解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制定出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总结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1日
调查对象:大石小学五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
1.调查问卷:五三班64人,有效问卷63份。
2.随堂课: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及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作出评价
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实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等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听随堂课:对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面,学生的发言比例,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调查结果:
按以上操作方法和步骤,综合调查结果发现,我班
一.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良好的愿望,想表现自己,愿意与人交流与合作,但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孩子都想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们认为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最重要的条件首先是知识丰富,然后要胆子大,再加上老师的鼓励。89%的孩子愿意与同学交流与合作,当别人有困难时,有81%的人会主动提供帮助。对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看法的占43%,只听不说的占57%。心里有想法时,选择闷在心里的占65%,仅35%的人会主动说出。解决问题或有疑问时,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占52%。
二.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
大部分孩子喜欢小组交流合作,喜欢自由组合人员或按照座位和成绩分组,认为小组成员组合很重要,组员分工要明确。在课堂上经常或偶尔进行交流与合作占87%,有49%认为交流与合作学习最好2-4人参与,有19%认为4-6人最好,有32%认为6人以上好。67%的人认为交流与合作小组组员最好是自由组合,33%认为可由老师指定或不一定。认为小组成员组合重要的占82.5%认为按成绩或座位分组更有助于学习的占92。.认为小组组员分工明确对交流与合作学习很重要的占84%。
三.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
绝大部分人因种种原因会参与合作学习但不经常发表看法,喜欢听别人说,不善于交流,主动参与的不多。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前,对讨论的内容很明确的占46%,不太明确的占8%. 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发表自己观点的占30%,偶尔发表占62%,几乎没发表过看法的'占8%。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遇到有争论的问题,28%的人听成绩好的同学的,32%的人会记录下来与其他人交流,37%的人会问老师,3%的人不了了之。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78%的人喜欢老师参与其中讨论交流。
四.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
大部分人喜欢并希望交流与合作学习。在教学中63%的人喜欢老师把问题讲清楚,有27%的人喜欢在小组讨论解决。92%的人认为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在课外没有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占25%。别人对自己发言提出意见时会感到有兴趣的占80%。认为课上交流与合作学习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大的占57%,有所帮助占41%。对交流与合作学习喜欢的占44%,一般的占54%。对“自己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哪个更好的选择,学生无一例外地选了后者,原因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与合作学习中信息来源更广,更丰富,听别人的,思考自己的,学起来更轻松。成绩差的同学认为轻松是可以不动脑筋。
本次调查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本次调查摸清了学生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等等,对今后制定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计划提供了依据。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调研背景: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向存在,但只有今年,这个问题成为需要中央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的确,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已经是超过半数的企业蒙受损失,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帮忙我校学生解决以后的就业问题,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研思路:参考已有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应对我院应届毕业生进行分析: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见第2、19、14、25题
2)就业前的准备状况,见第5题
3)与是否专业对口,见第7题
4)地域意愿,见第10、11题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见第16、17、20题
2、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包括获取方式和程度两方面),见第8、9题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见第3、6题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见第4、15题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含要求学校校,见第21、22题;要求自己,见第23、24、26、12、13题)
透过对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问题的调查,我们期望分析出我院毕业生对就业的选取、认知的程度以及作为院方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来帮忙毕业生应对就业问题。
调查分析:
一、热能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取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2%,其中选取就业的占51%。个性注意到有9%的同学选取了自主创业,11%的同学选取出国留学。对于选取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2%的同学选取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取考研。25题中,15%的同学坚决不理解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状况:有13%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都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思考过。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学以找到工作为第一目标,对于专业对口性不很关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学没有固定意向。对于地域的选取,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要大。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是同学们的首选,其他选取比较平均,没有人选取自主创业。对于首份工资75%同学选取1500--3000,没有人选取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关心的占5%;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取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透过学校就业网站和网上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就业市场招聘广告等都有人选取,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有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有52%的同学没有签约任何单位,只有6%。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25%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辅导,30%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只有28%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有37%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好处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交流表达潜力、改革创新潜力、解决实际问题潜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四成认为需要资金36%认为需要潜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就业人数太多、金融风暴、实践经验少。
二、环境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有七成同学选取就业,择业观念方面,69%的同学选取先就业再择业,没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虽然很少有人选取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学渴望更好的教育环境。25题中,八成的同学能够理解最差的机会。
2)就业前的准备状况:有21%的同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3)与是否专业对口方面:选取各个方面的同学人数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学们的首选,高达61%,其余依次为东部沿海、广州深圳,没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对于地域的选取,同学们的首选标准是更好的学习机会,其次则是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对用人单位的意愿:性质方面,国有企业、民样大型企业是同学们的首选,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门、民营单位不被同学们看好。对于首份工资六成同学选取1500--XX,没有人选取800--1000。
2、信息获取方面:就信息获取的程度,对于我校就业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关心的占11%,了解比较少的共有74%;就信息获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取并且方式很多样,其中透过网上相关信息获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辅导员老师通知、学校就业网站、学员就业网站等都有人选取,但人数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毕业生对就业以及外部环境的认知:72%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有实力找到工作。
4、应届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有81%的同学没有任何签约单位
5、应届生的反思、经验:对学校,五成的同学需要区域与行业发展形势报告,有32%的同学需要就业常识和应聘技巧或求职心理辅导,因而有49%的同学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好处不大;对自己,不同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质是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潜力,解决实际问题潜力和自我学习提高潜力。对于想要自主创业的同学,五成认为需要资金五成认为需要潜力和经验。大多同学讲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在校参加技术锻炼机会少、没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实践经验少。
三、建环专业
1、毕业生设定的目标或愿景
1)对未来的设计或愿景:毕业生未来选取的大体方向是考研、就业两个,共占78%,其中选取就业的要略高一些。个性注意到有10%的同学选取了自主创业。共有43人选取考研,对于选取考研的理由,多数人是因为缓解就业压力、学术深造。择业观念方面,83%的同学选取先就业再择业、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选取考研。25题中,九成的同学能够理解最差的机会。
20xx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零八年的持续经济危机不仅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应对危机我们就应何去何从呢
对此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这个令人烦恼而大家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深感荣幸。大学生们在众星捧月的氛围下,天之娇子的身影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和行动呢?借社会调查的活动,我了解了一下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几乎是全部依靠自己的父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和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消费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可回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消费总体偏高。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了解到我校大学生月均消费600-700元。一般情况下,调查结果呈现正态分布即比较正常。但在实际的日常校园生活中,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在少数。我所调查范围仅在本校范围,本校地处内陆地区且并非大都市,假如在都市及沿海地区等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个数值只会上扬。在校园里增加知识的天之娇子们何以成了消费人群呢?大学生有几大消费支出:饮食、购物恋爱、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用品等。在温饱题目早已解决的今天,饮食所占据的支出份额越来越小,大概40%左右。购物消费、恋爱资金、人情消费已经日渐增多。在我校,已涉足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大概在100-200元之间。同学之间宴客吃饭、生日聚会、老乡会、庆祝会、欢送会等月消费也大体在100元以上。吃文化在大学生中日益体现,这部分消费月均50-1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年均消费总额达到15000元左右,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要承担已显疲态,农村家庭的负担就更大了。
(二)大学生的部分消费具有不公道性。
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是大学生示范消费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在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是通讯的需要,且家庭条件答应;另一部分有通讯需要,但在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在我班,拥有手机的人已经达到九成左右,普遍拥有中高档手机。已有约40%的人拥有电脑。对于新生来说,电脑已经成为进学的必备“家当”之一。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当中,大部分同学是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极少数的同学将电脑用于辅助个人的学习方面。据我了解,一女生兄妹四人,其中三人均在校读书,身为大姐的她要求父母为其配备一部手机,手头并不宽裕的父母为了满足女儿的需要立即买了一部一千多元的诺基亚手机。
而衣饰、化妆品更是成了女生消费大头。偶然一次上女生宿舍搬东西,玻璃橱窗上摆满了各种化装品。美白、祛痘、防晒、保湿等各种功能的化妆品应有尽有。
(三)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务员工作计划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在消费观念与习惯上,大学生更加前卫,喜欢尝试新事物,一个个新潮的发型,在校园边的街道上会让你目不暇接。这些发型的本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而科技产品更是大学生们的至爱,手机、Mp3已达到普及,电脑拥有率已有赶超50%的趋势。上网消费、网上购物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消费。
(四)大学生青睐品牌。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生好的感觉,就会坚持使用同一品牌,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终极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品牌的忠诚度。在篮球场上,各种名牌“战靴”齐聚一堂。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安踏、匹克、361度、VOIT等品牌的鞋子一定会让你一饱眼福。而在衣物上,大学生更是不惜花大价钱,各大学所处城市,专卖一条街最主要的购买力来自于在该城市读书的大学生,一些人为此超前消费,向同学借款以满足自身的购买欲。大部分则成了“月光一族”,生活费基本月底就光,根本就没有节余,甚至不到月末就向父母伸手。进进学生公寓,你不难发现,除了自行车,还有不少摩托车跻身校园,有车一族已不少见,他们骑车奔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少数的摩托车更是价格不菲的品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