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篇一: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吐鲁番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是高昌,一个是交河,它们曾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有“东方庞贝城”之称的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南大约13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中,从我们现在的宾馆出发,大约需要二十分钟,牙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洪水冲刷而成的一道河谷,经过千年冲蚀,在河谷中形成了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状的河心洲,交河故城就座落在这个长1700m最宽处300m的河心洲上。
“交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中,“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下,故号交河。”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交河实际上是汉文的音译,也有可能是中原地区人们对它的称谓。
交河故城是历史上有名的奇城,王城和佛城。为什么说他奇呢?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原生土中挖出的古城,城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方法。这得益于吐鲁番盆地的独特气候,吐鲁番盆地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有了这样极度干燥的环境,聪明的交河古代居民采用了最适合这里的建筑方法。从生土中掏挖出这样一座城来,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我们知道,古代的城市最重要的作用是防御,所以一般的古城,城墙都建的很高很厚,而交河故城则利用天然形的陡峭崖岸宽百米深三十米的河谷建起了得天独厚的防御系统。
那么在这样的城里生活的是什么人呢?据《史记》记载,这里早期居住着姑师人,早在战国时期姑师人就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活动遍及新疆东部,这个河心洲就是他们的据点之一。西汉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着西域,阻断了丝绸之路的交通,甚至经常骚扰汉王朝,汉武帝继位后汉朝有防御转为反击,而姑师人生活的这片的土地是开辟西域的通道,战略地形极为重要,因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反复的争夺,史称“五争车师”,最终西汉王朝取得了胜利。公元前109年,汉朝大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将原来姑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和山周六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王部。
从这时起一直到公元450年车师前国灭亡。交河一直是车师前国的王城,也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就是我们称它为王城的原因。车师前国灭亡之后,这里又经历高昌王国、唐西周和高昌回鹘时期,从高昌王国起,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交河的姊妹城高昌故城中。而交河一直作为吐鲁番地区除高昌外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交河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3世纪末,在那场由西蒙古贵族海都都哇发动的叛乱中,交河损失惨重,就此毁废于连绵的战火之中。交河的历史结束了,高昌回鹘人成了交河最后的居民,所以现在交河故城中留存的大多是高昌回鹘时期的遗迹。
那交河为什么又是佛城呢?高昌回鹘时期正是佛教盛行时期,当时交河人口不过6000,僧人就有1000多,家家礼佛诵经,是名副其实的佛城。如今的交河城,在断壁残垣中仍留有不少佛寺和佛塔的遗迹。
现在,交河故城就在眼前。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这里气候非常炎热,大家要多带些水,以免中暑。这个城市比较大,徒步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里面没有厕所,因此大家可以先去厕所在跟随我进去。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南城门了,您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豁口,这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城门上端坍塌的缘故。交河故城面积约22万平方米,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劫难,现存的建筑遗迹主要集中在故城中南部,南门入口这一带则是毁坏得最严重的部分。我们脚下这条横贯南北的子午大道是通向最北端的佛寺的,它把故城分为了东西两块。东边是官署区,主体面积约8000平方米,但这些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了,在这些遗址中唯一可见的就是这座很大的地下庭院了,顶上的天井八米见方,旁边的两道斜坡宽约五米,单从这些遗迹来看,就可以联想到当时门禁森严的情景了。
据考证这里曾是车师前国的王宫,也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它的作用是官署和银行,八百多年前,这里的墙上画满了壁画,并挂着很多佛龛,可见当时佛教多么地下庭院是城内唯一一处广场,当年的车师人就是在这里进行贸易活动的。官署区有一处奇怪的墓地,几百座半百长的长方形墓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埋葬着几百个婴儿,人们称它为婴儿墓,没有姓名没有墓志,整齐地完全一样,墓穴大小排列整齐,交河城内有很多谜,婴儿墓也许是最难解开的谜了。
大道西边是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他们挖地为院,隔梁为墙,掏洞为室,这一带有很多民宅都保存的较为完整,甚至今天仍可以堂堂入室。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了,城中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不见一个门窗,这便是交河城精心设计,带眼明显防御自卫目的的居民区,纵横连接的街道把建筑分割为若干个小区,很像唐代城市的里坊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城曾在唐代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唐以前的痕迹早已面目全非了。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规模居全城之最的佛教寺院,寺院由山门、庭院、大殿、僧房、古井等组成,南北长88米,东西主体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前面是庭院,后面是佛殿,侧面的这是僧房。我们先看看寺院的北面的这所佛殿,中间的这个是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有28个佛龛,可惜的是佛龛的佛像大多被破坏,甚至失去了踪影,这一区的佛寺建筑方法跟前面的官署区以及西面小院有非常明显的差别,采用的是交河特有的板筑法,也只有在这样干旱少雨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这种方法。佛教前面两侧各有一口井,井非常深,大家 小心,左边这口井曾经出土过一男两以及一匹马的尸体,专家们推测,可能是在交河最后的战乱中,他们想到佛寺中寻求庇护,结果不小心掉进井里,这座庞大 的寺院伴随回鹘高昌王朝走完了最后的岁月。
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组壮观的塔群,共有101座塔,中央是一座大佛塔,四角各25座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的方阵。遗憾的是由于人为地破坏,只有这些遗迹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佛教是多么昌盛。
由于吐鲁番地区的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交河故城中的珍贵古迹才能保留至今,而它和它的姐妹城高昌故城,也成为了吐鲁番地区几千年来历尽沧桑的见证。它们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风富得文物而闻名,成为著名的周际游览地。
这两座城同在1961年被列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到这里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的历史课堂,希望大家不虚此行!
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四处看看,不过请大家注意,如果设有游客止步的牌子,大家一定不要过去,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地方都有坍塌的可能。另外,在井边之类的危险地带一定要注意脚下,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希望大家准时归队。
篇二: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城损失惨重。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
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佛教寺院→增林遗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现在我们已来到寺院遗址前,它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东、西两厢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质高台,站在台上,整个城市景致一览无余。
各位猜一下,这个土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说是佛塔,有人说是鼓楼,也有人说是烽火台,究竟哪种说法对,还有待考证。传说,汉代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曾在这里交河之水饱蘸浓墨写下了他们戎马生涯中的重要诗篇呢! 大殿东北面,还有一组排列整齐壮观的塔林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长方形的大佛塔,高约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远处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下部内有残存壁画,这些可贵的历史遗存,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游客们,当你们登高俯视交河故城时,可以发现这座古城的建筑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古城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望着这呈柳叶形的古城的雄姿,吟咏起古人“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的诗句,不禁使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
篇三:交河故城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缀珠连壁、五彩缤纷的彩带,而高昌故城则是彩带上的两颗明珠,接下来我们就去其中的一颗明珠——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大约十公里的亚尔乃孜沟中,亚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于洪水冲蚀,大自然以它巨大的创造力,在河谷中央留下了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的河心湖,交河故城旧坐落在这个河心洲上,河心洲长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城的四周崖岸壁立,被一道白米宽约30米深的河谷所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在这道河谷中,溪水从它的两侧缓缓淌过,在城下汇集,因而便有了“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天下,故号交河”的《汉书西域传》上的记载,城中建筑大部分集中于中南部1000米的范围内。
大家都知道,天下之城,数以万计,天下名城数以百计,天下奇城,则屈指可数了。众多的名城不一定是奇城。而奇城却一定是名城。今天我们要去的交河故城就是一座既是奇城又是名城的城。
为什么说交河故城是奇城、名城呢?这是因为它与山城、春城、花城等诸多的城不同,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从天然生土中掏挖而成的城。在交河城中,无论是雄伟高大的官署、寺院、林塔,还是普普通通的居民、作坊、道路,都是以丰厚的黄土层作为基础,作为支撑物的。尽管故城经历了二千多年风雨的侵袭和无数次战争的劫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却仍然巍峨而立,风韵依旧。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交河故城又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它那刀劈斧削般的悬崖峭壁就是它坚不可摧的城墙,不仅如此,这座土城还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只有东门、南门两座城门的城,而且真正与外界联系最多、实用价值最高的只有那座从生土中挖掘而成的南城门,而南城门只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豁口象这样的城门模式在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第二处,面对故城这样多的世界唯一,我想在座的各位朋友一定从内心赞美古代车师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伟大的创造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吧!
交河故城它不仅是奇城、名城,而且还是佛城、王城。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世界上许多古代宗教就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丝路明珠吐鲁番作为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世界古代宗教的荟萃之地。像佛教、袄教、摩尼教、基督教都先先后后或长长短短地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登上或退出历史的大舞台,有的则流传到了今天。
在所有的古代宗教中,传入吐鲁番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遗存最多的就是佛教。早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传到这里,我们暂且不说从佛教石窟壁画脍炙人口闻名与世的帕孜克里克、土峪沟等千佛洞与交河近在咫尺,隔河相望的雅尔乃孜千佛洞,在当时也曾是交河僧众们诵经礼拜的地方,还有那密密麻麻、遍布交河全城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遗址,风格独具、西域罕见的佛塔林,精美的佛教壁画和回鹘文佛教经典残卷以及那些鲜为人知新进发现的地下寺院壁画和珍贵的舍利子——无可争辩地奠定了交河故城在新疆、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因此我们说交河故城是佛教及其艺术的集大成者,是名副其实的佛城。
为什么又将这座城称为王城呢?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它的历史,大约在四千年前交河一带就开始使用石刀、石矛和石镞,又过了三千年,这里的人们开始制造彩陶、铜器和铁器。这就是我们说到的车师人也叫“姑师人”,车师人生活在天山南北两麓,而吐鲁番盆地就是他们的中心,车师人是有史可查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庐帐而居逐水草、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能作弓矢”。车师人从游牧到定居,从采集狩猎到农业种植都经历
了深刻的变化。公元前60年西汉西域都护府建立,与此同时,交河成了新建的车师前国的王都,据史书记载:“公元448年车师前部王车依洛带兵随北魏万度归平西域,西征焉耆,留下儿子车歇守护交河。就在这时,盘踞在盆地东部高昌城的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乘虚而入,引来柔然兵将袭击交河,车歇坚守不住。在公元450年弃城西奔焉耆投靠其父车伊洛,车师前国至此灭亡,历时510年。”
沮渠安周统治交河的时间并不长,仅有16年,于公元460年被势力强大的北方柔然部所灭,同时在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国。据附近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墓志记载:此后一直到唐代初期交河城为高昌国的交河郡。—
贞观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攻灭了高昌国,在此又设交河县,属西州管辖,并把唐朝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也设在了这里,成为唐王朝进一步统一扩大西域地区的大本营,直到后来,随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护府才西迁到龟兹,就是今天的库车。
公元八世纪末,西州陷入吐蕃,交河也随之到了吐蕃之手,没过多久,吐鲁番地区又落入了回鹘人的手中,回鹘人又把交河设成了交河州,直到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兴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回鹘王国的管辖地变成了蒙古的附属国,到了十三世纪末,西北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发动了叛乱,引发了战争,并率领骑兵12万进攻交河城,交河城损失惨重,毁废与连绵的战火中。说到这里,您便不会把交河城称为王城而感到奇怪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交河的城前,让我们走进南门,沿着这条长350米的中心大道往北走,以大道为界,故城的东区和西区便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交河故城是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遗存。东区又称为官署区,官署区的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了,根据残存的断壁残墙来估计它的主体建筑大约在八千平方米左右,据说在东区大型遗址内,有一座很大的地下庭院,在它的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的东南面是通道,并设有四重门栅柱框痕迹犹存,使人立刻联想到门禁森严的情景,难怪当地附近的居民习惯的称它为交河城中的“监狱”。
城西区,大约是手工作坊和居民的住宅,就是手工作坊也是多种多样,如:纺织、酿酒、制鞋等等。据记载西汉时期这里住户有七百余户,人口六千余人,其中兵士一千八百多人,东汉时期住户有一千五百余户,四千多人,兵士两千人,除了车师人之外,镜内还有屯田的汉人,因而这里又是屯田之地。
在大道的终端,我们所看到的这座高大建筑,它就是著名的交河佛教大寺院。这个大寺院由山门、大殿、僧房、古井等组成,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建筑总面积为520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上千人焚香祈祷。想当年这里也是古乐铮铮,青烟缭绕。高僧法师、善男信女云集一堂,诵经讲法,蔚为壮观,寺院的北面是佛殿,中央是一方形塔柱,塔柱的四面有28个佛龛,可惜龛中的诸佛屡遭劫掠,身手异处,已很难觅到其踪影了,出了佛教大寺院,沿着红砖甬道前行,在东北角不远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交河塔的塔林像这种塔林在新疆极其少见,塔林的中心是一座8米高的方向,各有纵横五例,形成统一的25座小佛塔,拱卫四方,形成了一个101座佛塔组成的塔林,遗憾的是,由于英、德、日、俄等文化侵略者的巧夺豪取,人们的肆意破坏,塔林所有大大小小的塔均已坍塌,无一完好,彩色的佛像也杳无踪影,留给后人的只有义愤、惋惜和长叹!
参观了交河故城,大家是否可以发现,诸多的世界唯一使它成了奇城、名城,也正是这些“唯一”,又使交河变成了一座孤城,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当然,在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古代,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明智的选择,但是交河故城的最终废弃还是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封闭意味着贫穷落后,意味着被动挨打,也意味着*,应当承认封闭给古城带来荣誉和辉煌的同时,也给古城的耻辱和毁灭埋下了痛苦的种子。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历史事实。您说是这样吗?
交河故城和吐鲁番城东的高昌故城是一对风格不同的“姊妹城”,同时也是吐鲁番地区几千年来历经沧桑的见证。这两座城,从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而闻名世界,成为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这两座故城是1961年同时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希望我的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交河。谢谢!
【交河故城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3.交河故城导游词
5.导游词
6.山西导游词
7.大连导游词
8.白城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