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半年总结
见习任务单:见习岗位:设备动力部机修车间钳工。
见习任务:1、熟悉公司的管理制度,学习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熟悉各厂设备的结构性能,技术规范和有关操作规程。
3、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技术状况和缺陷情况。
4、负责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及设备故障的维修;
5、负责设备大中修计划的检修和实施;
6、对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协助工作。
完成情况:经过半年的见习,我了解了青钢企业文化,对企业愿景,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有了更深理解。工作中,我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前提下,理论联系实践,去现场学习了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安装维修方法。尤其是对对电机、减速箱、液力耦合器、高压水泵有了更全面的学习,对轴承、齿轮、联轴器、垫圈等零件了有了更细致的认识,对设备拆检安装过程有了更实际的掌握。
见习总结:
日复一日,不知不觉已经来青钢工作八月有余。春日载阳,东风解冻,又到了一年之计时,在这清和明媚之象,百卉昭苏之天,不禁感慨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曾经自恃是年少,韶华倾负。如今也不得不对生活低头,俯身处世。
从象牙塔进入社会,从课堂来到车间,从机械学生变成机修钳工,手里握的不再是笔杆子,而是各种工具,面对的不再是白纸黑字,而是机器零件。在设备动力部机修车间见习这半年,让我很顺利的'完成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学以致用。在青钢“务实、拼搏、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熏陶下,我收获颇丰,不仅有对所学知识有了与实践结合的应用,更对过去学过的一些道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直不明白缘何“把师作父”,《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工作拜师学艺后,才深切的体会到师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如父亲般关心照顾教育。带我实习的是钳工二班班长管师傅,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师父用自己朴实的言行身教带我度过角色转变——从只是学习过机械原理的书呆子到逐渐知道如何去检修装配的实习钳工。工作中,师父带我熟悉公司里都有什么设备,教我如何拆装机器,帮我认识各种常用工具,告诉我该注意哪、怎样去修。生活中,师父也是对我竭力关心照顾,刚去班组什么都没准备,师 父给我毛巾、肥皂,关心我在宿舍的生活,放假回来会问我在家过的怎样、家人怎样。朴朴实实的师父,简简单单的言行,却总是给我最深处的震撼,让我懂得如何学习技能、生活,怎样做人、处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班组里的其他人也都算是我的师父,虽然有三个小哥比我小,可是最受照顾的还是我。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他们都会详细的给我讲解。任哥在有技术活的时候,也会主动带上我。大家一起出工,一起吃饭,一起娱乐。如父如兄的关怀备至,让我熟悉了青钢,进入了工作的角色,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融洽氛围。学莫便乎近其人。在这个班里,有技术比武的钳工第一、焊工第一,都是我值得珍惜的很好的学习资源。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在这个温馨的家里,我懂得了工作中如何和同事相处,如何感恩,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工作之甘美,感念师父之恩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前总听老师傅们说三分手艺,七分工具。自己也没拆过啥复杂的东西,只是觉得有工具很方便。工作之后接触的精密机器零件多了、现场环境也复杂了,需要用专用工具或者自制工具。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师傅们的水平,做什么样的形状,怎么样焊接加工等等,感叹师傅们的心灵手巧。我知道这些都是长久的工作积累出来的经验。最主要的利器还是我们的大脑。只有多去见识,多去思考,多去动手,才能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中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刚开始师父让我随身带着卷尺,不理解为啥。在工作当中,我切实体会到了它的好处。所有的设备在拆检之前都要先测出定位尺寸,以便以后安装;更换零件,确定尺寸是否合适;算齿轮模数;选择工具等等。一个不起眼的卷尺,就可以完成这么多工作。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一个地球!”如何选择这个支点,这就是问题关键所在。我现在还没能力选择好支点,只能按部就班的从卷尺这样的小细节点滴积累起这样一个支点,精益求精。
青钢借胶南搬迁的动力,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临海钢铁企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在一线俯下身自己动手,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做起,不怕苦、能吃苦,亲身体检实践,才能明白设备的工作原理,发现设计的缺陷不足,融汇掌握的设计理论,体出改进的建议方案,做一个称职的技术员、工程师。这半年的见习所获,承前启后,总结反思之后更需要去在今后的工作中纠错改进。
在此,特别感谢徐部长,于科长,崔主任,管师父及钳工二班的同事对我的教导帮助,我必将闻过则喜、再接再厉,不负重望。
【见习半年总结】相关文章:
1.见习总结
2.教育见习总结
3.教育见习总结
4.年度见习总结
5.小学见习实习总结
6.教育见习总结
7.小学见习总结
8.见习教师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