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初中读后感
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小编整理了在路上初中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
在路上初中读后感
《在路上》完美的诠释了垮掉的一代的内心世界,我看的是王永年译本,翻译非常好,不懂那些人在喷译者什么,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问题就别怪译者,我是读得非常流畅的,希望众读者还是从自身找原因,还有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不好然后给你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你也在那乱掰。
许多人在说《在路上》是本流水账书,是本无聊的书,而我却在里面看到了人世百态,“我”在路上碰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不同,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但是内心却有着同样的空洞。如果大家抱着一种猎奇,刺激,历险的心态来看这本书,那我抱歉让你们失望了,你们不适合看这本书,你们看这本书是对它的亵渎。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它是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的小说,是垮掉的一代最真实的直观体现,想要表现的是那代人内心的焦灼。
在极度无聊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支离破碎。迪安没有梦想,没有固定工作,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活着,浪荡在社会上,以无言的行动践行着自身的信仰,他们只活在当下,不考虑任何事,不担当任何责任,只是任意挥霍自己。他们一直在路上,已经迷失在了路上。这便是这代人精神领域最集中的体现。世界已经在现实中把他们击垮,所以他们只能寻求精神上的意义。
文中透露出一种绝望,文中无处不透露出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不断的在路上往返,心灵不断的在探寻,多么焦灼的心灵!可直至本文最后一页,也没有个结果,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会知道。他们始终“在路上”。突然觉得迪安很可怜,一个抛弃了一切的男人,一生都“在路上”,他想得到什么?他在探寻什么?他只是个孤独的旅人。
这是我所理解的,希望大家能够尝试思考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带入感情去阅读这本书,你就会渐渐发现书中人物的“痛苦”,如果你能和他们产生共鸣,就绝不会说这部小说无聊,我觉得这部书是一部悲剧,实在是让人痛彻心扉。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这样,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当你和我讨论时,至少证明了你在某个角度理解了这本书。而不是因为觉得没意思而一味的批判。同时对这本书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另一本小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先提个醒,这本书更是无聊,闲人可以早早凉快去了。
在路上初中读后感
第一次读凯鲁亚克的作品,这是其系列的第二部。断断续续的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读完。对于北美大陆这个开发自有的国度的了解,多是从电影中得来,阅读美国作家的文学作品也仅限于马克吐温和杰克伦敦,凯鲁亚克的这部作品初读的时候迎面而来的美国式的自有让我嗔目结舌,没有抵触,却很想去体验一种在路上的生活,我们的祖先,在那个荒芜的年代里,就曾以不同的目的往返于这颗绿色的星球。
作者的年代属于20世纪中期,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经济颓废,文化多元化,对这一代年轻人作者经历着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重复,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不停地奔波,故事交织在音乐,汽车,女人,朋友和亲人。他们以我们感觉混乱的方式过着自己的生活,属于美国式的自由生活,在其文化、社会动荡之后的复苏。
在路上初中读后感
不懂在他们的世界里,有没有责任两个字,他们一心想追求自己的那种自由,但因此给身边的人带来了痛苦。我不是这种人,不知道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不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只是觉得你不是一个人,你有家人有孩子,你走了,他们由谁来照顾。
我也是那种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不想被束缚,但是在生活中又被种种的条条框框阻碍了自己的脚步,因为我要生存下去,我就必须按照这个社会的生存准则来。
看到关于这本书的评论的一句话,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去计较别人的不解和指责,因为他内心有着国王般的骄傲。所以在朋友们数落迪安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低着头说是啊是啊。
这估计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书,其实有时候看书不要咬文嚼字,不然即失去了阅读的快乐和享受。这里面的对话翻译的有点生硬,但是描写风景,人物的刻画,内心的描述,都很好。这样的文字功底怎么练就呢?我想在文学上我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正如书名,在路上,我们始终在路上。没有终点。终点就是我们的生命停止的那天。
【在路上初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1.初中作文在路上
6.在路上初中记叙文
7.在路上
8.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