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忿忿不平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成语忿忿不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成语名字】
忿忿不平
【汉语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近义词】
愤愤不平
【反义词】
唯唯诺诺
【成语出处】
《禅真逸史》第一回:“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
【成语解释】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忿忿不平造句】
她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忿忿不平的人,然而又无力解决不平事。
【忿忿不平的成语故事】
众棍徒听得公子喝打,一齐动手,却如众虎攒羊,将这齐德打得皮开肉绽,面肿血流,横倒地上。高澄还嚷道:“将这厮锁了,送到县衙去。”此时过往人众,见齐德受亏,俱忿忿不平,奈是渤海王世子,何等势耀,谁敢向前,只得远远站立观望,互相唧哝道:“没天理,这时候雷公那里去了!”
【成语忿忿不平】相关文章:
蛇的成语有哪些成语11-19
成语鹤背扬州成语故事04-08
成语兰艾同焚08-13
悖入悖出成语08-12
笼鸟槛猿成语08-10
亡猿祸木成语08-16
成语鸦巢生凤08-31
借坡下驴成语08-13
共挽鹿车成语08-09
覆鹿寻蕉成语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