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西汉·贾谊《过秦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揭竿而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名字】揭竿而起
【汉语拼音】jiē gān ér qǐ
【成语解释】
高举竹竿作为号召、指挥群众的旗帜。本指秦末陈涉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事迹。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后用“揭竿而起”比喻起义举事。
【成语典故】
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
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成语注解】
1、 蹑足:参与其中。
2、行伍:军队的行列,古代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亦泛称军队。
3、 什伯:古时军队中的基层编制单位,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则作“仟佰”,“仟”当作“什”。什,十人之长。伯,通“佰”,百人之长。
4、罢散:疲困散乱。
5、将:率领。
6、 兵:指兵器。
7、赢粮:担负着粮食。赢,担负。
8、景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景,“影”本字。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
【成语出处】
1、清.范文
4、jpg;《沈华阳传》:“逆贼张献忠屡出没于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浸不可制。”
2、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七》:“(陈)国瑞本居六合,有妻有子。李长寿揭竿而起,据有城池,见子绝爱怜之,抚如己出。”
3、《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列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4、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李自成者,迫于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之侪也。”
5、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八.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起义举事。
使用类别 用在“民反起义”的表述上。
【揭竿而起造句】
1、苛政肆虐,常驱使人民揭竿而起。
2、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3、不堪统治者的压迫需索,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4、统治者如果横征暴敛,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5、统治者腐败,加上天灾流行、人祸不断,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寻求一线生机。
【参考词语】:揭竿为旗
【汉语拼音】:jiē gān wéi qí
【成语解释】:言平民起义时,没有足够的装备,只好举竹竿,当作军旗使用。见“揭竿而起”条。
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汉.贾谊〈过秦论〉:“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源)
【参考词语】:揭竿起
【汉语拼音】:jiē gān qǐ
【成语解释】:犹“揭竿而起”。见“揭竿而起”条。
1、清.袁枚〈与邵叔宋太史书〉:“伏念能古文者,代不数家,矧值阳数之摽季而孤为之,谈者寥寥,宜也。然男儿作健,正应于此时揭竿起耳。”
【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朝廷不顾人民死活,强征暴敛,不断增加徭役赋税,大肆向各地农民征兵,防守边境。阳城人陈胜和吴广等一批贫苦农民也被征召入伍集中向渔阳开进。陈胜虽然是雇农,但胸怀大志,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定能出人头地。两个看押他们的军官见陈胜和吴广身体强壮,就让他俩做领队的小头目,按规定期限带领九百人到达指定地点。
这支队伍到了大泽乡,恰好遇上一连几天的倾盆大雨,道路被洪水淹没,无法前进。按照秦朝法令,不能按期到达的,一律处斩。壮丁们个个唉声叹气,愁眉不展。陈胜同吴广暗中商量:“此处离渔阳还有几千里路,无论如何都难以如期到达。误期是死,起义造反也是死,不如造反吧。”两人计划已定,为了制造舆论就定下两条计策按计行事。吴广预先在一块白布上写上“陈胜王”三字,塞进买来的'鱼腹中。第二天厨师剖鱼时发现了白布,把这件事传扬出去,壮丁们议论纷纷,都对陈胜另眼相看。然后,吴广趁着黑夜,在远处丛林中点起篝火,学着狐狸的声音叫:“大楚兴,陈胜王!”壮丁们在半夜里听到叫声,都说是天意指示陈胜将来做皇帝,都拥护他,决心跟着他闯天下。陈胜、吴广见时机成熟,故意激怒两个看押的军官,趁机杀了他们。随后,陈胜、吴广召集九百名壮丁,宣布起义。壮丁们早有准备齐声欢呼,一致赞同起义,推举陈胜、吴广为首领。于是陈胜自封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打着秦朝太子扶苏和原楚国将军项梁的旗号,定国号为张楚,正式起义。
起义军首先占领了大泽乡,乡亲们纷纷送饭送水慰劳他们,年轻人争先恐后报名投军。起义军队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武器和旗帜都没有,他们就拿起木棒做刀枪,砍下竹子当旗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带领起义军浩浩荡荡上了战场。
成语寓意
揭竿而起典故里的陈胜,论德才既没有孔子、墨子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猗顿那样富有,迫于生计来到军队,不久便率领士卒起义反秦,天下穷人纷纷响应,秦王朝很快就被推翻。这说明残暴的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来指人民起义。
运用示例
近代·鲁迅《而已集·谈激烈》:“愤激便有揭竿而起的可能,而‘可叹也夫’则瘟头瘟脑,即使全国一同叹气,其结果也不过是叹气。”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力者,即波兰人也。”
现代·白先勇《梁父吟》:“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